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Kategorie: ‘Other Hot Topics’

Pharmaceutical company building up electronic commerce; offline chain pharmacies developing slowdown

January 12th, 2015 | by

Recently, the trans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 Tianjin Smith Kline & French laboratories Ltd. (SK&F) is online at Tmall.com. Regarding to launch an e-commerce platform, SK&F considers e-commerce as a marketing channel which can serv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y will put more key investments for e-commerce to keep it developing. In contrast to the online marketing, offline chain pharmacies develop significantly slow. Many chain pharmacies even show losses and have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the stores. (Source: Economic Daily)

药企集结电子商务 线下连锁药店发展放缓

来源: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近日,跨国药企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上线天猫官方旗舰店。对于介入电子商务平台,中美史克表示,电子商务是公司迅速增长的销售渠道,未来对于电商渠道计划给予更多重点投资,保持这一新兴渠道的增长势头。与积极布局线上销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连锁药店近几年发展明显放缓,不少连锁药店出现亏损,不得不减少开店数量。

[hide for= “!logged”]

近日,跨国药企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上线天猫官方旗舰店,记者从中美史克天猫官方旗舰店看到,目前公司在售的产品主要有百多邦、舒适达、保丽净等多款产品。对于介入电子商务平台,中美史克表示,电子商务是公司迅速增长的销售渠道,未来对于电商渠道计划给予更多重点投资,保持这一新兴渠道的增长势头。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中美史克是第一家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的跨国药企,其他跨国药企如拜耳、辉瑞等也都在积极布局电子商务,并期待网上售药相关政策的放开。“相信一旦医药电子商务政策到位,这些公司就会立即出台相关的经营和销售策略。2015年处方药网售将很有可能放开,对跨国药企来讲,将是经营药品的巨大商机,能够弥补现有线下销售渠道的不足。”在史立臣看来,《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文件有望于2015年出台,行业政策壁垒即将打破。首批放开网上销售的处方药目录将于春节后公布,将覆盖200至300个慢性病药品品类。

记者查阅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信息显示京东商城已于2014年底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A证,当前阿里、京东和1号店三大电商巨头均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除了网售处方药即将开闸,医药电商行业另一个利好消息是申请B2C牌照将会相对简单,以后B2C牌照申请到省级就可办理,办理门槛简化,企业介入的积极性将更大。”史立臣说。

与积极布局线上销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连锁药店近几年发展明显放缓,不少连锁药店出现亏损,不得不减少开店数量。全国药品零售市场用药分析系统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增幅持续下滑,一心堂、海王星辰等老牌传统医药企业旗下医药零售商销售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不少连锁药店还通过关店的方式来压缩成本。在此背景下,传统药店纷纷转型,一心堂计划投资1.2亿元进行电商业务的拓展;老百姓大药房联手春雨医生,在其官网设立智能穿戴设备专区;海王星辰与支付宝合作布局O2O模式;作为中国最大的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国药控股也正通过并购的方式加入线上销售大军,力争下好互联网销售时代的“先手棋”。

[/hide]

Ali health “testing the water“ for pharmaceutical e-commerce

December 11th, 2014 | by

The app “Ali Health” is a platform for electronic prescriptions designed by Alibaba Group and has been put online in Shijiazhuang recently. After consultation in a hospital, patients who want to buy medicines somewhere else can upload the photos of the recipes by the app. After different pharmacies give the responses by offering the price, patients can choose one pharmaceutical firm for the supply and delivery of the medicines according to the price, service, brands and other factors. The industry experts analyze that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s, doctors and medicines is expected to be cut off. (Source: China News)

阿里河北试水医药电商 探索医药分开改革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阿里健康”近日出现在石家庄,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处方电子化”平台。患者在医院就医后,如想在院外购药,可以通过这个客户端,将医生开具的处方拍照上传,社会药店通过报价响应电子处方,患者可根据价格、服务、品牌等因素选择提供药品供应和配送服务的药店。业内专家分析,医院、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系有望被切断。

[hide for= “!logged”]

一款类似于“快的打车”的APP软件——“阿里健康”近日出现在石家庄,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处方电子化”平台。业内专家分析,医院、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系有望被切断。

“患者在医院就医后,如想在院外购药,可以通过这个客户端,将医生开具的处方拍照上传,社会药店通过报价响应电子处方,患者可根据价格、服务、品牌等因素选择提供药品供应和配送服务的药店。”阿里健康河北试点牵头人黄建良介绍说,该客户端自10月底开始测试,在上周短短5天时间里,注册用户已超过2万。

黄建良透露,除石家庄外,阿里健康“处方电子化”平台已开始在河北全省寻找合作药店,拟近期在河北全省开展业务,同时本周也开始在杭州落地并将在杭州市近300家连锁药店进行公测,并将逐步推向全国重要地区。

数据显示,在中国万亿规模的药品市场中,处方药占八成,其中药店零售渠道只占到20%。而在中国推进新医改的进程中,医药分开一直作为一项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经济利益纠葛的重要举措。

今年9月9日,中国国家商务部、卫计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合力推进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向8个行业协会下发关于征求对《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提出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

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涉足医药电商,正是抓住了医药分开改革的政策利好,或许将倒逼推行多年的医药分开改革取得实质进展,该模式如能迅速复制到全国,将冲击现有医院传统购药模式,加快医药的分家进程。

对于有媒体提出药品安全、规避骗保、医院对接等问题黄建良对中新社记者说,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加快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和医保统筹账户监管平台的推进。“能够确保网购处方药的药品安全问题,也会让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医保统筹账户的骗保行为无所遁形。”

[/hide]

End of pricing by Chinese government

December 1st, 2014 | by

The largest reform of pricing in China is going to settle. Marketization pricing is expected to realize within more than 2700 kinds of drugs which were used to be priced by the government. After many rounds of discussion in the system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he file about canceling pricing by government is already under the process of consultation within eight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 associations from 25th, November. (Source: China business News)

中国政府药品定价终结 明年起药价拟全放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核心提示:中国药品定价历史上最大规模改革即将尘埃落定,2700余种国家定价药品有望实现市场化定价。昨日,记者从获得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中确认,在国家发改委系统内部多轮讨论通过后,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文件已于25日开始在全国8家医药行业协会内征求意见,限时48小时。

[hide for= “!logged”]

中国药品定价历史上最大规模改革即将尘埃落定,2700余种国家定价药品有望实现市场化定价。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获得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中确认,在国家发改委系统内部多轮讨论通过后,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文件已于25日开始在全国8家医药行业协会内征求意见,限时48小时。

最后23%药品放开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指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发改委在《意见稿》的第一页,明确给出了这一施行20年定价制度的最后期限。

突然公布的取消政府定价药品的明确时间表,彻底终止了此前关于它的种种猜测。“虽然是最后一轮征求意见,但从之前的吹风和市场发展环境来看,政府定价应该是确定要取消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这就意味着,占据中国庞大药品市场23%份额的政府定价产品,将正式放开“计划”定价形式,交由市场决策。初步估算,这将涉及2700余种药品。

自1996年开始,中国对药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中,由财政购买免费向特定人群发放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目前约有100种,占已批准上市药品数量的0.8%;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形式为最高零售限价,约2600种,占22%左右。

除上述共2700种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药品,其他77%的药品此前已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

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格,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体制—即在上述定价范围内,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及国家医保目录中的处方药,垄断生产经营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定价,约1900种;属于国家医保目录中的非处方药,及地方医保增补的药品,由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定价,约800种。

按照《意见稿》提出的方案,本轮药品价格改革将主要分为五种形式,其中三类药品价格政策将发生变化。

“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专利药品(包括医保目录外专利药品)、独家生产的中成药等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建立多方参与价格谈判形成机制;医保目录外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则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

而一类精神、麻醉药品和低价药品仍维持目前政策不变—前者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而低价药品按现行政策执行,继续执行日均费用上限标准控制。

冲刺48小时

此前一年内,关于药价改革的消息不断从各个渠道传出。10月27日全国物价局长工作会议上,取消政府定价、放开血液制品等四大类产品价格等内容在会上正式讨论。

就在上周,新华社撰文《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适逢其时》,被认为是官方定调这一改革的信号释放。

由于直接关系到药品核心的定价问题,记者获得的这份制药企业的“1号”改革方案备受关注。由于相比以往的管理思路转变和大范围药品的价格松绑,这份最受市场关注的药价改革文件也被坊间评论为改革“步伐最大”和“远超预期”。

“我们正在收集企业关于这次改革的意见,目前看来,大家普遍比较关心下一步的配套细则怎么制定,医保是不是能够顺利”接单”。”直到昨日21时,牛正乾表示关于这个药价改革新规的意见收集工作还远未结束。

因为拥有行业内全部“两会”代表委员,牛正乾所在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这家拥有最多中国制药企业会员的行业协会,近年来在药价改革等诸多问题上曾多次上下传递意见。

但即便如此,对该协会来说,梳理成员企业的意见仍然是件繁复的工作。事实上,尽管《意见稿》已于25日开始在全国8家医药行业协会内征求意见,但很多企业是在26日当天下午才部分看到了这份《意见稿》,而对照企业动辄几百上千个药品权衡利弊,同样是件工作量巨大的事情。

按照发改委规定的时间,8家协会汇总的意见需要在26日24时之前反馈给发改委价格司。这48小时的冲刺期,成为距离中国药品定价历史上最大规模改革尘埃落定的最后一步。

三部委博弈

紧张的48小时意见征求期限之外,对于发改委主动削减自己的定价权力,业界也表达了一些困惑。

“现在看起来是发改委一厢情愿的意思居多,人社部和卫计委都还没说话。”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负责人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药价问题历来复杂,管不好就是众矢之的,人社部虽然负责医保基金,但也不会主动去接这么棘手的工作。”

按照发改委此次推出的方案,药品价格放开后,医保药品由医保部门接手,其核心就是制定医保支付价,医院采购时可谈判,给医院降价动力;专利药等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以形成合理价格。

与此同时,医保在确定支付价的同时,还要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控制的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

业内分析称,发改委放权的话,医保支付价的管理只能人社部接,但医保支付是反腐重灾区,对人社部来说十分棘手。

再加上药品招标采购权力掌握在各地卫计委系统中,实际招标价格由它们制定,而这一制度在实施中积累的问题饱受诟病,对药价管理的继任者来说,民间对招标制度走偏的积怨和由其引发的问题也将有可能一并“迁怒”人社部。

另一方面,卫计委还负责对医院诊疗的监督,防止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最后对药品价格也会实施管控,一旦价格变动频繁或者提价较高,可以启动成本调查,对垄断等行为依法处罚。

“客观来说,这样的安排是对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谁埋单谁来干预价格,人社部门作为药品采购方(应该负责)来谈判价格,但问题是,药价改革应该和医保支付改革同时推进,不然汽车的轮子大小不一样,是走不远的。”昨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干荣富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此前,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三保合一”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没有实质性推进,而这一问题被认为是直接关系药价改革的必要配套改革。

尽管国务院曾要求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三保合一”,但至今,除少数试点地区外,在中国多数地区,三大医保制度中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仍由人社部统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计委统管。付费归口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药价管理的诸多方面。

记者从正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药品“医保支付基准价”的探索是今年医改工作重点之一,部分地市已经开始试点工作。然而,对于如何衡量“基准价”,且如何制定这一标准,目前尚不明晰。

[/hide]

The state council speeds up price reform

November 22nd, 2014 | by

Keqiang Li,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hosted the executive meeting on 15th, November, deploying speeding up the price reform. This deployment means more actions concerning price reform will be introduc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reform of marketization after returning the right of pricing to the market. It’s worth noting that in the details about this executive meeting which was published by the website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RC on 16th, November, independent paragraph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at price reform is deeply concerned by Keqiang Li, which means there might be big changes in the area of medicine. (Source: China News)

国务院提速价格改革 医药领域料有大动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李克强此番部署,说明在把多个领域的定价权“交还”市场后,中国官方还将出台更多的价格改革举措,加快市场化改革攻坚战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网16日披露的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详情中,用专门的段落提到了李克强对医疗价格改革的关切,这意味着价格改革在医药领域料将有大的动作。

[hide for= “!logged”]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

作为市场最有效的“指挥棒”,“价格”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力量。围绕着价格的改革也就成为市场化改革所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李克强此番部署,说明在把多个领域的定价权“交还”市场后,中国官方还将出台更多的价格改革举措,加快市场化改革攻坚战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网16日披露的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详情中,用专门的段落提到了李克强对医疗价格改革的关切,这意味着价格改革在医药领域料将有大的动作。

价格改革加速推进

从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到放开医保目录内低价药品价格;从铁路货运市场定价的准池试点到全面放开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近年来,官方一直致力于将价格的形成机制由政府行政定价这一“看得见的手”调整为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

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的好处显而易见:从企业角度来讲,有助于打破垄断,让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让好的企业、产品更好的成长;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市场化定价机制将让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有充分的选择,从而获得更为长远的利益。

不过,在讨论研究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时,李克强坦承这一改革“确实不容易”。他强调,价格改革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要闯的一道“坎”。价格改革不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就等于没抓住!

李克强直言,目前在价格方面,的确仍存在一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他强调,价格改革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的重要制度建设。价格改革事关全体民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按照改革已积累的经验,根据社会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稳步推进。

而“加快推进”、“更大程度”等围绕着价格改革和市场定价的表述,也显示未来官方将加快这场改革攻坚战的进程。更多的价格改革措施料将陆续面世。

医药领域或有大动作

除了强调价格改革的“节奏”将有所加快,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披露了价格改革涉及的“内容”: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

而中国政府网16日披露的描写常务会详细情况的新闻稿中,更是用专门的一段内容描写了李克强对医药领域价格的关注。

在一次基层调研考察中,一位医生告诉总理,自己的按摩理疗服务价格每小时只有几十块钱,而在外面的“洗脚城”,一小时按摩服务的价格却有上百元。

李克强强调,目前公立医院医事服务费价格确实太低,但药价虚高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通过改革,逐步理顺这种不合理的价格机制。

这一段表述事实上释放了两个重要的改革信号:其一是医疗服务:在官方难以统一测算成本的情况下,医疗服务未来或交由市场定价,让医疗服务者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其二是药品,官方现行的制定药品价格“天花板”的定价模式或有所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电视台日前曾引述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观点称,长期以来像一些药品的价格,过去搞单独定价,包括差别定价,包括最高限价。相对于这些方式,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整个医改的这种方向的要求都有差距。而现在完全具备条件,把主要的政府分管的一千多种的医保范围内的目录内的价格,完全放给市场。

这一系列的迹象都显示未来官方在医药领域的价格改革或有大的动作。

“有升有降”更利消费者

价格改革之所以被称为硬骨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可能引发的涨价效应。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过去把一些资源的价格压得较低,通过市场化改革理顺价格,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但需要警惕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隐形成本补偿,从而推高物价增加百姓开支。而“一改就涨”的担忧正是价格改革这块硬骨头难啃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李克强此次专门解释说,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就是“涨价”,而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

这一点可以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中得到验证。一年前,在李克强主持召开具有“开局”意义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后的第8天,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靴子落地”。

官方通过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取消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等手段,大幅增加了市场在成品油价格调整中的作用。

伴随着成品油价格调整成为跟随市场而起舞的规定动作,“只涨不跌”、“涨多跌少”等各方曾经对油价调整的指责也有所缓和。

李克强表示,成品油价格打破了过去僵化的价格机制,完全由市场定价,刚刚走出的”八连降”,说明由市场决定价格未必就是涨价。这里面,市场这个价格指导最敏感的信号充分发挥着作用。

而这种价格有涨有跌的波动,从长远来看,比通过行政手段压制价格的模式能更好保护消费者利益。

李克强提醒说,政府定价表面上好像是在保护消费者,但实际上,在多数领域,受到保护的并不一定是消费者的利益。市场定价实际上是给了消费者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长远来看,对于消费者是有利的。

这一判断在药品行政定价中得到验证。目前内地对药品价格的行政干预是通过制定最高价格的方式来确定。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药品价格天花板看起来控制了药品的价格,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导致了一个明显的问题:

成本高、疗效好的的药品因价格更靠近“天花板”,其在药价中为医院提供回扣的空间就相对较小;相对的,成本低、质量差的药品因价格远离“天花板”,反而获得更大的运作空间,使得药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位药品价格的制定者就坦言,这样的局面让他左右为难:如果以高标准企业为基础定价,会为低标准企业留下更大的促销空间。如果为了限制“公关”空间,以低成本药品为基础定价,好的企业就会全部死掉,老百姓就吃不上好药。

市场定价须做好配套

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指出,当前CPI、PPI数据持续走低,国际市场的输入性价格也在低位,正处于价格改革的“窗口期”。

有基于此,他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精细做好改革方案,有节奏有步骤地启动价格改革。既要尽早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又要平稳推进,让人民群众对某些改革可能产生的价格波动“可承受”。

上述内容说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价格改革的推进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还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完善的配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恩国也以未来或有大动作的药品定价改革为例,向中新社记者分析了时机和配套手段的重要性。

他分析说,在没有全民保险的情况下,药品的需求端缺乏一个集体谈判平台和药品制造商进行博弈。单个病人对于药品制造商的抬价毫无抵抗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官方不对相对强势的药品制造商进行价格管控,就有可能导致药品价格的无约束上涨。

而目前,伴随着政府主导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越来越完善,医疗保险已经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在药品需求侧形成力量,代替行政管制与供给端的药品生产商进行博弈。

而且,医保支付手段的改进也有助于改变药品市场的乱象。刘恩国分析说,过去医保对药品的支付是按照单一药品的价格来进行,但是目前,医保的支付已经不是以药品价格为单位,而是以“病种”甚至“人数”为单位来进行。

“支付方式带来的变化就是对病人用药不再是医院的收入而是成本”,刘恩国举例说,如果医保确定了阑尾炎的治疗为X元,那么医院每治疗一个阑尾炎病例,医保都会向医院支付固定的X元。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收入水平就取决于医生能否利用其专业水平,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药品。药厂如若肆意涨价,自然不会被医院选择。

因此,刘恩国强调,要将药品价格交由市场确定,就必须继续提高医保的集体谈判能力并持续改进医保支付方式。

除此之外,官方也应加强对药品价格的事中和事后监管,加大对药品企业的反垄断执法力度,加大对串通投标、哄抬价格,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利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的查处力度。

[/hide]

New policy of selling drugs online

November 17th, 2014 | by

On the recent conference, the leader of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FDA) said, for selling prescription medicine online, “negative list”which lists the category of lock-up varieties is turned into “positive list”, which includes the category of varieties that can be sold. (Source: 21st century Pharmacy)

药品网售新政

来源:21世纪药店

核心提示:在近日召开的会议上,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领导表示,网上销售处方药,将由原来提出的“负面清单”,即规定禁售品种目录,改成了制定“正面清单”可以销售的品种目录。

[hide for= “!logged”]

在近日召开的会议上,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领导表示,网上销售处方药,将由原来提出的“负面清单”,即规定禁售品种目录,改成了制定“正面清单”可以销售的品种目录。

药监局政策改变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赛柏蓝就此咨询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他表示,负面清单是国际通行的作法,也就是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正面清单,主要侧重审批大权,加强的是权力;负面清单,主要侧重监管责任,强化的是责任。他认为改成负面清单,成了另外一种变相的品种销售“审批制”。

不过,不论是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都可以预见的是网上药店将更大市场空间,只不过是负面清单操作空间更大。但,在消费者心理没有解决,医药分开和医保统筹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无论是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实际带来的甜头可能并不大。

另一种激烈竞争时代来临

对于市场来说,“负面清单”与“网售目录”的区别,在于“负面清单”比“网售目录”拥有更大的市场操作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网上药店的规模,所带动的利润前景极其诱人。

以岭健康城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邵清认为:“虽然医药电商从2012年才开始走上正轨,但发展势头之猛足已让人咋舌。一家网上药店,发展得好的话,只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其销售额就可达上亿元,这是实体门店所难以比拟的。例如健客网,今年估计能达到5亿~10亿元的交易规模。而‘负面清单’出来后,网上药店的销售额估计还可增长3~5倍。”

广州快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医药电商研究专家廖光会同样看好网上药店的前景:“‘负面清单’相比‘网售目录’,可销售的处方药会增加很多。目前网上销售的药品是3千~5千个SPU(属性值、特性相同的商品称为一个SPU),‘负面清单’出来后,可望再增长5千个左右的SPU。加上处方药粘度高、周期长、回头率高,可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但廖光会同时不无担忧地表示,“负面清单”以及传闻中的网上药店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容易造成同行竞争剧烈,处方药或许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虽然交易额增加了,但毛利却下降了。线上交易的急剧升温,对于工业企业以及线下的药店造成的冲击或是致命的。

邵清也认为,备案制虽然降低了门槛,疏通了线下线上的渠道,使实体药店纷纷往线上扩展,有利于药品零售行业跟上整个电商市场的发展步伐,但行业内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市场将迎来新的考验。

处方来源仍是最大问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原副会长王锦霞告诉记者:“目前网上药店的销售规模有限,不管是‘网售目录’还是‘负面清单’,药店没处方,有药也没去处。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网上药店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保健类,品类尚未大范围放开,“负面清单”带来的实际甜头有多少,未可轻言。

9月9日,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省市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路径和方式。但要斩断医院长期形成的巨大的利益链,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医药分家已是个老话题,但至今尚未解决,短期内相信仍难有效扭转这一局面。此外,还有医保的统筹问题,这也将影响网上药店的处方药销售。

有资深业界人士认为,不管CFDA出台“网售目录”也好,“负面清单”也好,其实都很好理解:出台“负面清单”,是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无禁止即可为”在药品行业的体现,表明了政府对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简政放权管理理念的转变。

出台“网售目录”,则更多地考虑到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危,“要实现风险可控,从严管理是必须的”。他还认为,不管最后如何,市场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而任何预测也都需要市场进行最后的检验。

[/hide]

Database platform of patients and doctors will be established

November 17th, 2014 | by

On the event of “building up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tients and doctors”,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CMDA) revealed that a new information platform which includes the database of patients and doctors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information about all the registered doctors will be incorporated, so that the information equality between patients and doctors can be achieved. Patients can find the appropriate doctors, make the appointments and visit the doctors through this platform, while doctors can set up, track, manage the information base of patients. (Source: Beijing Evening News)

我国将建医师患者数据库平台 患者上网找医师

来源:北京晚报

核心提示:中国医师协会日前启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活动时透露,将建立一个包含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的信息平台,全国所有注册医师的信息都会纳入平台当中,以此让医患之间实现信息平等。在患者一端,可以通过平台找对医师,并进行预约挂号和分时就诊;在医师一端,则可以对患者进行跟踪和管理,建立全面的患者病历信息库。

[hide for= “!logged”]

中国医师协会日前启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活动时透露,将建立一个包含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的信息平台,全国所有注册医师的信息都会纳入平台当中,以此让医患之间实现信息平等。

据介绍,这一平台将通过建立医师数据库、病患数据库,为医师寻找患者、为患者寻找医师,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在患者一端,可以通过平台找对医师,并进行预约挂号和分时就诊;在医师一端,则可以对患者进行跟踪和管理,建立全面的患者病历信息库。

中国医师协会近日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倡议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关心医师的身心健康,行业协会、医师、记者,甚至有听到消息前来旁听的群众,挤满了狭小的会场。中国医师协会表示,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实行的是两班制,而工作性质却是24小时制,几乎所有的医师都练就了过硬的“憋尿功”和“耐旱功”。中国医师协会发出倡议,希望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定期为医师进行职业健康查体,保障医师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医师们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hide]

Pharma companies have no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mHealth app economy

November 13th, 2014 | by

One of the results of the new report  “Pharma App Market Benchmarking 2014” which has been published in October 2014 shows that, Leading Pharma companies strive, but most of them fail,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Health app market. In fact, some have released more than 100 public apps available for iOS and Android with which they have generated only limited reach. Each of the leading Pharma companies offers 60 apps in the Apple App Store and Google Play. In comparison, a typical mHealth app publisher that has just 1-2 mHealth apps placed in these stores. (Source: research2guidance)

顶尖药企每家平均65款App!真的有人在用吗?

来源:生物探索

核心提示:制药厂商出品的App俨然成为App界的一大“现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药企App的下载量和使用率,与其他行业的App比起来,实在是落差悬殊。

[hide for= “!logged”]

制药厂商出品的App俨然成为App界的一大“现象”。其实,药企制作App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药企App的下载量和使用率,与其他行业的App比起来,实在是落差悬殊。位于德国的移动App研究机构research2guidance(r2g)在研究了11家药企的725款App之后,发布了这一研究报告。

根据r2g的研究结果,世界排名顶尖的药企,每家在苹果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商店平均有65款App!没错,一家65款!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即便是下载量最大的App,从2008年至今,也不过吸引了660万次下载,活跃用户数不到一百万。

报告列出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几种可能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并非所有App都是为普通大众设计的。其中的一部分,目标用户其实是相当“分众”的,比如药企供应商、药学专业人士,或是有特定需求的人群。r2g的研究报告把Bristol Myers-Squibb(百时美施贵宝)、Roche(罗氏)和Abbott(雅培)这样的药企列为“利基”App的制造商。

“利基”(niche)是一个商业术语,指针对企业的优势细分出来的市场。这一市场不大,且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服务。产品推进这个市场,有营利的基础。

上述三家公司的App数量低于平均水平,下载量也低于平均值。

报告指出,总体上来说,药企的App通常不是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而是瞄准三个或更少国家的当地市场。另外,药企制作App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宣传或营销某种特定产品,而非拓展市场。这些App可能也挺好用,但是他们的下载量绝对无法和大众健康类App同日而语。

利基市场:像Roche(罗氏)和Bristol Myers-Squibb(百时美施贵宝)这样的药企,用App来支持他们的核心产品。在健康及医学专业人士领域使用的App中,这些药企所占份额较大。但他们的App数量和下载量都低于平均水平。下载量较低可能就是因为这些App瞄准专业人士,这一市场与普通用户的数量相比显然小得多。这三家药企对准的“普通用户”则包括了女性、健康达人,或是糖尿病患者。这些用户群的潜力都相当大。

初步成功:这一组当中的药企,App数量都较多,并且下载量在平均线以上。它们的App大都瞄准普通大众。这一组表现较为突出的一个原因是,每家都有一两款App的下载量相对较大。比如,Sanofi(赛诺菲)有三款App,占到了公司旗下App下载量的86%。如果不是这三款App,那么Sanofi在移动App界的表现可能会让人失望。

仍在尝试:这部分的药企包括了Bayer Healthcare(拜耳医药)和Novartis(诺华)等。他们在面向普通大众的App领域表现活跃。不过尽管这一市场庞大,但它们的App的下载量仍旧低于平均。相比“初步成功”的一组,这一组药企还没有给市场带来相对成功的App。

[/hide]

Experimental classified treatment in Zhejiang

October 31st, 2014 | by

From the end of October, Zhejiang will start the experimental classified treatment. As requested, all patients in eight experimental countries (or city, district) should go to the basic 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for the first diagnosis. There will be 24 countries (or city, district) participating as experimental units until March, 2015. (Source: China Youth News)

浙江启动分级诊疗试点 看病须基层医院首诊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记者获悉,从10月底前开始,浙江将分批启动全省分级诊疗试点。按照要求,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等8个纳入试点的县(市、区)居民在看病就诊时,须首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到明年3月,将会有24个县(市、区)参与试点。

[hide for= “!logged”]

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此种尴尬现象今后在浙江或将有所改变。记者获悉,从10月底前开始,浙江将分批启动全省分级诊疗试点。按照要求,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等8个纳入试点的县(市、区)居民在看病就诊时,须首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到明年3月,将会有24个县(市、区)参与试点。

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看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小病在社区医院,大病到大医院,让不同医疗机构各施所长,实现医疗专业化。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浙江实施“分级诊疗”后,除危急患者、急诊患者、手术病人复诊患者和其他特殊情况外,患者在首次就医时,原则上应在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对于首诊医疗机构无法处理的疾病,则根据患者病情,帮助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浙江分级诊疗将通过医保差别化支付、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转诊程序等手段引导、推动。

根据《意见》,试点地区施行分级诊疗后,将调整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报销政策;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的住院起付线标准等。同时通过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而对于转诊病人,则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

浙江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王桢说,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以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患者,未经转诊便自行到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将明显下降。

“因为试点地区不同,医保报销的差距也不同,但会保持一个阶梯式的价格趋势。”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医疗保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未经转诊患者自行支付的费用,将比转诊病人高出10~20个百分点。

据了解,按照《浙江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首诊之后,可以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包括临床各科急危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疾病诊治超出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认为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等六条标准。

而在病人病情稳定之后,符合以下六条标准的,即: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老年护理病例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则须转回下级医疗机构。

“通过这样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建立起’首诊在社区、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秩序。” 王桢说。

为确保诊疗服务,浙江规定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由转出医疗机构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服务。“同时,将通过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行医生多点执业、责任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单位开设特色科室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

浙江累计已有28家省、市级医院与47家县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投入62.5亿对乡镇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从2012年起,还在全省推行了“健康守门人”制度,按每1000至1500服务人口配备1名社区责任医生,同时配备社区护士、妇保、儿保医生和联络员等。

目前,浙江各县(市、区)居民转到外地就医的比例大约在20%至30%左右,“希望通过两年左右努力,将外出就诊率降低到10%,既减低公众的医疗成本,也让看病更便捷。”王桢说。

本报杭州10月22日电(徐飞鸿记者董碧水)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此种尴尬现象今后在浙江或将有所改变。记者获悉,从10月底前开始,浙江将分批启动全省分级诊疗试点。按照要求,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等8个纳入试点的县(市、区)居民在看病就诊时,须首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到明年3月,将会有24个县(市、区)参与试点。

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看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小病在社区医院,大病到大医院,让不同医疗机构各施所长,实现医疗专业化。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浙江实施“分级诊疗”后,除危急患者、急诊患者、手术病人复诊患者和其他特殊情况外,患者在首次就医时,原则上应在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对于首诊医疗机构无法处理的疾病,则根据患者病情,帮助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浙江分级诊疗将通过医保差别化支付、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转诊程序等手段引导、推动。

根据《意见》,试点地区施行分级诊疗后,将调整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报销政策;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的住院起付线标准等。同时通过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而对于转诊病人,则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

浙江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王桢说,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以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患者,未经转诊便自行到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将明显下降。

“因为试点地区不同,医保报销的差距也不同,但会保持一个阶梯式的价格趋势。”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医疗保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未经转诊患者自行支付的费用,将比转诊病人高出10~20个百分点。

据了解,按照《浙江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首诊之后,可以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包括临床各科急危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疾病诊治超出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认为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等六条标准。

而在病人病情稳定之后,符合以下六条标准的,即: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老年护理病例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则须转回下级医疗机构。

“通过这样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建立起’首诊在社区、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秩序。” 王桢说。

为确保诊疗服务,浙江规定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由转出医疗机构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服务。“同时,将通过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行医生多点执业、责任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单位开设特色科室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

浙江累计已有28家省、市级医院与47家县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投入62.5亿对乡镇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从2012年起,还在全省推行了“健康守门人”制度,按每1000至1500服务人口配备1名社区责任医生,同时配备社区护士、妇保、儿保医生和联络员等。

目前,浙江各县(市、区)居民转到外地就医的比例大约在20%至30%左右,“希望通过两年左右努力,将外出就诊率降低到10%,既减低公众的医疗成本,也让看病更便捷。”王桢说。

[/hide]

New marketing enterprise from Alibaba: Alibaba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mited

October 31st, 2014 | by

On 21st October, CITIC 21CN, which was listed in Hong Kong, announced that their name was changed to Alibaba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mited. The stock abbreviation and website address were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sidered to show the determination of Alibaba to march health industry. CITIC 21CN has one of the three experimental licenses for selling drugs online. Its subordinate website “95095.com” has the most advanced platform of online drugs selling. (Source: Tencent Technology)

阿里巴巴新增一家上市企业:阿里健康

来源:腾讯科技

核心提示:10月21号,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纪发布公告称,正式改名为“阿里健康”,并更改股票简称及公司网址。业内人士认为这凸显了阿里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目前全国只有中信21世纪、1号店和广州的八百万拿到了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其中中信21世纪为第一块,其旗下的95095网站也是目前推进最快的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平台。

[hide for= “!logged”]

10月21号,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纪发布公告称,正式改名为“阿里健康”,并更改股票简称及公司网址。业内人士认为这凸显了阿里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

中信21世纪英文名由“CITIC 21CN Company Limited”更改为“Alibaba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mited”,采纳及注册中文名称“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名称。

中信21世纪英文股票简称将由“CITIC 21CN”更改为“ALI HEALTH”,中文股票简称由“中信21世纪”更改为“阿里健康”,股票代码00241维持不变。

今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收购后者54.3%的股份。

目前全国只有中信21世纪、1号店和广州的八百万拿到了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其中中信21世纪为第一块,其旗下的95095网站也是目前推进最快的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平台,基本使用了阿里旗下天猫的商城平台技术,并在未来有进一步打通的可能。

同时,中信21世纪还掌握着中国仅有的药品监管码体系。这意味着整个流通过程的全部数据都掌握在中信21世纪手中。医谷也在曾经的文章中提到,网上购药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不是货没收到钱却没了,而是假药。中信21世纪所掌握的药品监管码体系则为构建网上药品销售提供了最坚实的闭环基础。阿里推出的“药品安全计划”,手机淘宝、手机支付宝的“扫一扫”查药品真伪功能都皆基于此。

分析人士称,中信21世纪监管码数据托管在阿里云,没中信21世纪许可阿里无法动用。如马云有这套体系,就掌握中国药品领域最真实、最大数据库,这是中信21世纪值10亿原因。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凸显了阿里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不排除未来阿里基于该平台进行相关医药资产整合的可能,比如目前正在推进的“未来医院”计划。

[/hide]

Hundred fund-raising confronting the difficulty of registration

October 23rd, 2014 | by

Tencent steps further for Internet medical treatment. On 13th October, Guahao.com – an e-commerce group for the registration in the hospitals – announced the acquisition of investment of one hundred dollar, which was led by Tencent, and followed by Qiming Venture Partners and Morningside Ventures. After buying a share of Dingxiangyuan which owns a large resource of doctors, Tencent invests Guahao.com, which is regarded as a further step for e-commerce of medical treatment. (Source: Southern Urban Daily)

挂号网融资1亿美元能否对抗挂号难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核心提示:腾讯互联网医疗布局再下一子。10月13日,挂号网高调宣布获得1亿美元投资,由腾讯领投,启明创投、晨兴创投等跟投。在入股掌握了2000多万医生资源的丁香园之后,腾讯再投资挂号网,其近来的动作被视为打造互联网医疗闭环再扣一环。

[hide for= “!logged”]

不过,挂号网此轮融资也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关注,甚至招来了不少质疑。融资了1亿美金的挂号网,在看病挂号依然难、黄牛仍屡禁不绝的背景下,靠着宏大的资本能再做什么?

资本热捧:1亿美金融资成“标王”

挂号网13日高调宣布获腾讯领投的1亿美金融资,让挂号网一夜爆红,成为行业明星。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移动端下载等各方面来看,挂号网都不及丁香园,而融资金额却比丁香园更高。对于外界的质疑声音,挂号网创始人兼CEO廖杰远表示,2012年挂号网就曾获得2200万美元融资,此次融资的准确数字是超1亿美元,绝无水分。

不过国内某互联网医疗平台华南区负责人王波(化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互联网医疗这么受资本热捧不奇怪,毕竟这块刚需的处女地正在走向市场化,而互联时代孕育了它市场化的速度和切入口,腾讯主要还是看中了挂号网背后的资源背景以及看病挂号难的现实背景。

据了解,挂号网创建于2010年,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原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发起、主导的“全国健康咨询及就医指导平台”开始筹建,目前已接入全国23个省份超过900家重点医院,实名认证的注册用户超过3700万,有12万医生通过挂号网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是当前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医疗平台。

现状:电子挂号业务诸侯割据黄牛难绝

医疗挂号资源杂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

用互联网抢占挂号资源是巨头的共识。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多个平台在瓜分医院号源。以广州医院为例,包括健康之路、挂号网、阳光康众网、39健康等多家信息科技公司主办的挂号平台都同时与一家医院签约合作。

由广州市卫生局牵头的预约挂号系统也已经陆续开通了电话预约热线(12320)、预约挂号网站、微信公众账户(广州健康通)、智能手机APP(广州健康通)和自助终端设备五种途径。

与此同时,又有多家医院采用微信、支付宝及医院自建A PP的形式“抢夺”号源。

此外,“号贩子”囤积医疗资源扰乱市场的问题依然存在。最近一个调查发现,北京医院一个普通号从“号贩子”那里买需要400元,而一个热门科室主任医师的号价钱则更高,个别医院专家号甚至被炒至1500元。

号贩子是如何“截”下了号源呢?王波指出,实际上号贩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把持号源,一是雇员到医院排队挂号,二是用多个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在网上挂号,“挂号网只是提供了一种渠道让大家去‘抢’号,号贩子也能抢,这种情况下融资再多也解决不了看病挂号难的问题。”

把持号源的号贩子转身即在网上或医院的挂号现场倒卖,甚至伪装成正规的挂号平台欺骗市民。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南都记者恰巧碰到一位网上遇见号贩子的患者周先生。周先生在网上搜索寻找某挂号平台的时候,点错了网站,联系上了号贩子张某。张某自称是某正规挂号平台工作人员,可以给周先生提供杨晓的门诊号,但需“挂号费”260元。张某约了周先生在眼科医院见面,一手交挂号单、一手交钱。看到挂号单后,周先生发现单据上面的名字并非自己的名字,警惕的周先生便拒绝与张某进行此次“交易”。

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曾经是号贩子问题最严重的医院,今年广州市组织了几次抓捕打击票贩子的行动后情况明显好转,“一些儿科主任的号,当天下午去挂都还有。”

“号贩子”的问题也曾让挂号网遭遇“撤资”危机。去年4月,包括挂号网CTO汤峥嵘在内的数名高管集体离职,再加上黄牛难绝、免费预约成本难支、挂号网盈利模式成疑等问题而遭投资人撤资。

此外,患者之间抢夺有限的专家资源、挤爆医院门诊的问题也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头疼不已。

广州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日均门诊量早已突破1万人次。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去年广东省中医院的门诊量突破700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超过两万人次。去年广东省人民医院日均门诊量也达到了1.2万人次。患者多、号源需求大的问题令挂号成为医疗业务的重要一环。

转型:单一挂号难突破瓶颈

能否突破这一传统就医模式面临的看病挂号难问题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由于缺乏医生资源,单一的挂号平台往往难以突破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瓶颈,再努力也是为“黄牛”做嫁衣。深度捆绑医生、患者这两个终端客户,同时整合支付平台才是有价值的互联网医疗产品。

从腾讯布局层面来看,在入股掌握2000多万医生资源的丁香园之后,再投资挂号网,再结合微信支付,意在打造互联网医疗闭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不排除丁香园医生资源与挂号网患者互通的可能。

挂号网自身也在谋求转型。此轮注资完成后,挂号网迅速发布了新的移动医疗开放平台———微医平台。挂号网创始人、C E O廖杰远透露,“微医平台”拟将与微信、Q Q打通,为医院和医生提供接口,将协助医院以移动互联网优化就医流程,从分诊导诊、预约挂号开始,逐步深入到挂号费支付、院外候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院内一站式支付、层级转诊、诊后随访及商保直付结算。同时,医生可以通过“微医平台”在互联网上创建个人品牌、开展在线咨询,帮助医生建立自己的患者圈。

这与帮助医生开具个人网站的好大夫在线模式相似。据好大夫在线相关负责人介绍,好大夫在线做的是院前的咨询和层级分诊,让患者与医生建立远程联系,以便讨论和了解病症,患者不用为一点小病就去医院排队,医生也能为真正有需要的患者看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押宝慢性病患者管理的丁香园与前者殊途同归。王波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丁香园打算开发院后患者管理,即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业务,目前还没有了解到相关细节。据此前由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起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项目推测,丁香园开展的业务,患者可通过手机A PP与医生进行直接的联系,医生即时监测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普华永道发布移动医疗报告

80%受访者对移动医疗前景看好。

新型医疗模式下,急诊和住院门诊率可下降15%-30%。

医疗卫生体系总体使用率可降低20 %-40%,并减少一半的重复入院人数。

[记者观察]远程医疗器械或是BAT下一个目标

腾讯布局丁香园和挂号网,阿里巴巴建设“未来医院”,百度布局“健康云”,BAT巨头互联网医疗大战已经开始。

阿里与腾讯虽然都布局在线医疗,但二者的重点不一样。阿里布局“未来医院”看重的是线下医院过万亿的支付需求。而腾讯依托自身的用户数量,积极出击,在互联网医疗的上中下游“卡位”,打造互联网医疗闭环。两者的思路存在差异,未来发展如何都还有待观察。

笔者认为,从互联网医疗的全局和商业角度来看,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市场需求较快的领域会受到BAT三巨头的关注。

慢病管理平台需要远程医疗器械的介入。与此同时,很多做远程医疗器械企业的下一步计划,是将应用接入线上医疗平台或与医院对接。因此,已经手握两个线上医疗平台丁香园和挂号网(微医平台)的腾讯,下一个目标可能是远程医疗器械。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