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Schlagwort: ‘Procurement’

Beijing Expands Zero-Markup Policy in another Three Hospitals

September 10th, 2012 | by

 Following the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to carry out the ‘Health reform in China’ ,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has started the pilot of zero drug markup on Sep. 1st, furthermore, another three public hospitals in Beijing are preparing for the separation now, and it’s said that they will also implement this pilot project at the beginning of next year.

In the near future, the Beijing Hospital Authority will send teams to the two pilot hospitals to see how operations have improved since. If the hospital governance reforms prove successful, they will likely be rolled out across the country.

 

医药分开试点:北京再增三家医院

来源:北京青年报

核心提示: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昨天做客城市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时透露,继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之后,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也将试点“医药分开”。如果试点顺利,这一医改措施将于明年在全市推广。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昨天做客城市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时透露,继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之后,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也将试点“医药分开”。如果试点顺利,这一医改措施将于明年在全市推广。

韩晓芳说,目前北京已经有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两家三甲大医院试点医药分开,且运行平稳,因此要加快这一医改措施推进进程,今年年内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目前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同仁医院正在做医药分开试点准备。

对于为何要有这么多家医院参与医药分开试点,韩晓芳表示,这个改革非常复杂,北京各级各类的医院情况差异性很大,“所以我们还要在不同类型的医院试点以后,再在面上推广。”据了解,如果五家公立医院医药分开试点顺利,明年这项医改重要措施将在全市医院中推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两个月后,门诊医保患者每人次平均医药费用从450元下降到380元,也就是说,一位患者看一次病医药费平均减少了70元,药品费用一次大约能减少102元。

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介绍,经过五天试点观察,朝阳医院普通门诊没有太大的变化,专家门诊有所减少,减少主要的人群是医保病人。

另外,开展试点之后,两家医院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中友谊医院试点两个月,药占比下降超过了10%,朝阳医院试点5天下降了16%左右。这意味着,医院靠卖药挣钱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得到有效扭转。

友谊医院7月1日零时起、朝阳医院自9月1日零时起,先后开始试点实施医药分开,即取消药品加成,按进价销售,同时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医事服务费收取标准为:普通门诊42元/人次,副主任医师60元/人次,主任医师80元/人次,知名专家100元/人次;急诊62元/人次;住院80元 /床日。
(责任编辑:肖贺)

Hengrui Medicine Co.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Bribery

September 10th, 2012 | by

 Two ex-sales reps from Guangxi Huikang Yuan Pharmaceuticals Co., Ltd. and Jiangsu Hengrui Medicine Co., Ltd. have revealed that their companies allegedly offered commissions to doctors in several Guangxi hospitals for prescribing their drugs. (PharmAsia News)

 

恒瑞医药被指行贿上百医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8月22日,一份署名为“恒瑞医药前医药代表”的文件突然出现在网络上,文章称“披露恒瑞医药的不法行为”,主要披露了恒瑞医药(600276.SH)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区肿瘤医院等医院开展业务过程中,涉嫌向医生支付高额医药回扣。

8月22日,一份署名为“恒瑞医药前医药代表”的文件突然出现在网络上,文章称“披露恒瑞医药的不法行为”,主要披露了恒瑞医药(600276.SH)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区肿瘤医院等医院开展业务过程中,涉嫌向医生支付高额医药回扣。

恒瑞方面完全否认行贿一事,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徐国文回应:“完全子虚乌有,这应该是竞争对手所为,我们已经通过法律部门向对方发去律师函。”

在文件所列的几个涉嫌行贿的品种中,多西他赛注射液被提及最多。恒瑞医药的这款产品商品名为“艾素”,数据显示,2010年度广西药品集中采购中,艾素 (0.5ml:20mg)中标价为483.96元,医院顺价加成后零售价为556元左右。文件称,其中205元属于“推广促销费”,医生拿到的回扣大约为 120-140元。

艾素,正是恒瑞医药当年和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存在专利争议的产品。徐国文拒绝透露所指的“竞争对手”是哪一家,仅表示:“国内生产同一款产品的企业很多。”

“回扣”重灾地广西

这已经不是恒瑞医药第一次被指存在行贿行为。2008年6月30日,河南省卫生厅点名36家行贿河南省内医院、医生的制药企业,恒瑞医药赫然在列,当时涉及的品种是奥沙利铂。

这次网络披露的文件中称,艾素、奥沙利铂、亚叶酸钙、顺阿曲库胺等20多个产品均涉嫌贿赂,广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化疗科、妇科、心胸外科、肠胃腺体外科等多个科室多名医生出现在“涉贿”名单上。

在这份标题为“3月份销售额”的表上,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共销出艾素53万元;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共销出20.33万元;奥沙利铂共销出12.32万元;克拉 霉素缓释片共销出20.64万元。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也各有数种药品在列。每位医生经手销出的药品金额从1000元到11万元不等。

而材料中,每款药品的“回扣”金额也从每支3.5元到100元不等。如果所列数据都属实,当月一位医生的最高回扣额有望超过2万元。

记者通过和相关医院的核实,名单中所列医生身份大多数的确存在。但徐国文表示:“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拿到医生的信息并非难事。数据则完全是捏造的,因为我们比对过内部的销售数据,发现完全不符合。”

他同时认为:“不排除其他公司的销售人员通过私下接触,了解一些恒瑞的销售数据。但所说的贿赂一事,绝对是不存在的。”

广西在一个月之前刚爆发了一次类似的事件。广西知名药企汇康源医药一名业务员爆料,称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汇康源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广西区人民医院等医院的推广中,涉嫌以30%的回扣为诱饵,让医生多开药。爆料人同时列示了大量回扣款的原始票据。

两次涉贿事件同时将矛头对准广西的几家大医院,且数据都较为翔实,让人很难怀疑其真实性。目前,两起事件均未得到最终处理。

恒瑞营销术

恒瑞医药在国内医药界一直以专注创新的形象示人,也是国内首家注射液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研发实力超群。

西南地区是近年来恒瑞医药发展较快的业务区域之一。2009年,恒瑞在整个西南片区收入仅为1.75亿元,2010年已经增长到2.59亿元。2011年 公司年报显示,恒瑞在西南市场实现收入3.5亿元,增幅高达35.44%,仅次于东北。而恒瑞也将“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明确列入了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广西 正处于西南市场的核心地区。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1年公司业务宣传费高达6.89亿元,同比增长69%;学术推广费高达3.14亿元,增长19%;市场推广费为1.69亿元,增长77%.三者合计,占恒瑞医药当年销售额的25.75%.

对此,徐国文解释说:“2011年公司新上市的品种比较多,尤其还有产品通过了FDA的认证,所以相应的推广费用会多一些。”

学术营销是恒瑞营销特色之一。2009年,恒瑞医药围绕抗肿瘤药、高血压药物、造影剂、麻醉药等主题,在全国开展近百次学术活动,独家赞助多个健康论坛和医疗会议。2010年,更是举办了ASCO年会、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论坛、消化道肿瘤高端论坛等高级别学术会议。

在2010年底时,恒瑞医药的销售队伍已经达到2000人。由于其产品质量几乎能与国外药企相当,因此在庞大的销售攻势之下,恒瑞的业绩一直表现较为出色。

以“学术推广”的名义支付回扣,是医药领域常用的手法之一。今年4月,浙江就处理过一起借“咨询费”名义,向医生支付1700万元回扣的案件。

徐国文坚决否认恒瑞医药涉嫌行贿,并表示已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起诽谤事件。

免责申明:米内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Drug Costs Drop 30% after Zero Price-Markup Policy

August 21st, 2012 | by

The trial of zero price markup in Being Friendship Hospital started on July 1st, 2012,the statistics from Beijing Health Bureau shows that the medicine costs in the Friendship Hospital have dropped over 30% in average after applying zero price-markup.

 

北京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效果超预期

来源:健康报

核心提示:7月1日,北京医药分开试点在北京友 谊医院启动,该院1500余种药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药分开1个月后,次均医疗费用由450元下降到380元,次均药费的降幅也在30%以上,医药分开 的改革影响了医生的行为和医院的药品供应导向,药品使用总量下降,药占比从原来的58%下降到50%以下。

“北京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已经1个月了,从监测数据来看,次均医疗费用、次均药费等指标都在下 降,而且降幅超过预期。”在8月12日举行的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了北京 市医药分开的制度设计思路及试点情况。

方来英说,与其他省(市)多以县级医院为突破口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不同,北京是从三级甲等医院开始的。7月1日,北京医药分 开试点在北京友谊医院启动,该院1500余种药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药分开1个月后,次均医疗费用由450元下降到380元,次均药费的降幅也在30% 以上,医药分开的改革影响了医生的行为和医院的药品供应导向,药品使用总量下降,药占比从原来的58%下降到50%以下。

同时,医院和医生的收益明显提高。方来英说,北京友谊医院7月份的收益增长了160多万元,而支出降低了900多万元,该院实际收益增长了1000余万元。此外,专家工作负荷率从115%下降到85%,专家的服务技术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医患交流的时间增加了。

方来英特别提出,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友谊医院的试点并未对北京的其他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负载产生明显影响。今年还将有1家~2家三甲医院进行医药分开试点,明年该政策将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药事》编辑部承办,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医药联盟版权所有

责任编辑:中国医药网
更多 1

Chinese Pharmaceutical Firms Face Challenging Financial Situation

May 7th, 2012 | by

It’s reported that Chinese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ors have cash flow problem (e.g. Zuelllig Pharma), thi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layed payments from hospit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the existing payment system in China, and there must be some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hospital payment.

李长山:基药配送商很差钱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核心提示:在医院普遍负债经营的连锁反应下,基药配送企业应收账款普遍被拖欠,资金面临断流危险,进一步考验现有的结算方式与结算技术。

李长山,四川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

基药配送商业资金链断裂

在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凌云山栖霞峰岩壁上,坐着弥勒佛,也就是著名的乐山大佛。乐山海棠医药有限公司与大佛隔江相望,承担着乐山市基药配送的主要份额。

在这家医药物流公司的GSP仓库内,基药堆满了托盘,每个托盘上,都是小山一样的基药。库管人员介绍说:这些基本药物,都是厂家直发过来的,每个月 都要购进大批的基药,否则厂家就会因为没有完成本月的购进,而取缔公司的基药配送资格。销售人员介绍说:基层医疗单位的采购,品种分散,购进量小,远远达 不到厂家规定的销量要求。财务人员介绍说:从厂家购进的基药,都是现款;医院的回款要在30-90天,公司只能筹措流动资金,以保证基药的配送。公司领导 介绍说:基药占压了公司所有的流动资金,所有的融资渠道都已经努力过,固定资产已经全部抵押,仍然不能满足基药的资金需要。

大佛对岸的这家基药配送公司,仅仅是个案吗?全国性大型基药配送公司,现金流状况如何?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基药配送商业企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为 -25.12亿元。九州通、华东医药、南京医药、一致药业、国药股份、嘉事堂等基药配送商业企业,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0.62元、-1.25 元、-0.597元、-0.66元、-1.29元、-0.39元。全国基药配送商业企业上市公司,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历史上最低值。九州通、华东医药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96亿元、-5.42亿元。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基药配送商业企业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净额/净利润,2009年为1.09倍,2010年为0.76倍,2011年只有0.38倍。

大型基药配送商业企业现金流断裂,眼下还能维持的基药配送,靠的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问题是:东墙已经残垣断壁,无旧砖碎瓦可拆时,大型企业靠什么完成基药配送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取得基药配送资格的医药商业企业,超过6000家。以每家月均配送基药200万元的最低值,以医院平均60天回款,做保守估计, 全国基药配送商业企业,基药占压流动资金总额超过200亿元。200亿对于我们偌大的国家,也许是个小数字,各省集采平台交易汇总数据,全国基药医院年度 总购进超过1000亿元,月均购进100亿元。也就是说:基药配送商业企业,承载着基药使用量100%的流动资金。

大型基药配送商业企业,中小型基药配送商业企业,情况大同小异。乐山海棠不是个案,具有代表性。

如果把基药比作一架马车,配送商业就是马匹,厂家就是车夫,医院就是目的地。与马匹不同的是,基药配送商业的百万大军,典当了所有家当,换来货物装 在车上,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绷紧肌肉,躬身、低头,奋力拉拽着;与车夫不同的是:厂家吹着欢快的牧笛,扬鞭催马,空中划过一道鞭影,马的耳畔响起清脆的 鞭声;与目的地不同的是,一路上坎坷无尽,风雨交加,运到地方还要30-90天才给钱。马儿还要做到:装出笑脸,奋力奔跑,一如大佛脚下的三江河水,冰 冷、湍急、日夜不息。

基药配送商业企业的现金流,怎么就断了?

原因一:基药配送商业企业持续扩大资产投入,占压流动资金。

商务部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提出,到2015年要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 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中小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等途径,并入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需要清楚地是:2015年,大型医药商业集团是什么样子?信息系统现代化、分拣设备现代化、结算手段现代化、药品储运现代化。毫无疑问,实现“四个现代化”,基本前提就是软件、硬件和土地的投入。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0年8月1日,向全社会征求新版GSP意见,在2010年11月完成新版GSP修订,上半年将颁布和实施。

新版GSP与现行GSP比较,在冷链物流上要求:药品在仓储和配送过程中,温度自动控制设施和设备现代化,配送使用带有GPS的冷藏车,温度数据时 时上传到监管部门;在票据管理上要求:进项发票与购进款一致,销项发票与销售款一致,做到票帐货相符,倒票、挂靠、卖增值税发票等非法营利成为昨日黄花; 在系统管理上要求:系统全流程覆盖,全岗位覆盖,所有的管理通过系统权限实现,所有的流通药品采用电子监管码,进销存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部门。

显然,达到GSP要求,必须做出资产性投入。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流动资金,被资产性投入挤占,基药配送商业企业的现金流应声而断。

原因二:医院拖欠货款,结算账期平均在90天以上。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显示:经济发达的广东省,192家县级医院中,没有负债的4家,占总数的2.08%;有188家负债,负债小于100万的一家,负 债在100万-500万的17家,平均负债额度达到4826万,其中118家平均负债达到6213万。最高的一家医院负债超过10亿,主要原因是新盖大 楼。

医院负债严重,在于政府投入不足。作为全国首家县级三甲医院的掌舵人,广东省政协委员、普宁市人民医院院长陈阳生坦言:当地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多以医保体系建立等隐性形式呈现,医院实际上并没有拿到经费。

医院负债严重,在于医疗保险欠费。医保病人出院结算时,只需支付小比例的自负部分,医保报销的医药费完全由医院先行垫付,医保局留10%考核金,每 月扣除违反规定的医药费,成为永久性扣款。这样,医院对医保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却并不能确保经济利益就一定能流入医院,医院财务账面资产严重背离实际资 产,无法核消,长期挂帐, 形成巨额负债。

医院负债严重,在于人道救助欠费。 “120”、“110”、自然灾害、矿难和群众送到医院的无主病人和重大伤亡事故病人,通过医院绿色通道抢救的急、危、重病人所发生的医药费,形成无法追还的债务;医疗纠纷、债务单位变更和债务人死亡等形成欠费。

60天回款也好,90天回款也好,医院能做到的,已经是极限了。

问题是: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依靠医院的结算,才能松动配送商业绷紧的现金流。既然医院的及时结算指望不上,基药供应链快捷和高效就是一句空话。

原因三:基药结算平台功能弱小,结算方式原始落后。

目前基药的集采平台,实行的是省级招标、挂网,结算流程大体如下:

1、医院远程订单、退货单,指定基药配送商业企业。

2、订单建立后24小时内,基药配送商业企业确认(或拒绝)。

3、订单建立后72小时内,基药配送商业企业将已确认订单的药品,配送到医院,同时提供同批次所配送药品的销售发票。

4、医院接收并验收药品,验收合格后,予以网上签收确认;基药配送商业企业确认(拒绝)退货单。

5、签收完毕的订单、退货单按结算期生成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单。

6、结算单生成20日内,医院将基本药物货款通过银行账户上缴至卫生局基本药物货款结算专户。

7、卫生局查收货款并进行收款确认;

8、结算单生成25日内,卫生局通过结算专户将基本药物货款汇缴至省集采中心基本药物货款结算专户。

9、省集采中心查收货款并进行收款确认。

10、结算单生成30日内,省集采中心通过结算专户将全省基本药物货款集中支付给基药配送商业企业。

11、基药配送商业企业查收货款并进行收款确认,一个结算周期结束。

债台高筑的医院,是公立性质的,不是盈利性质的。一方面,医院需要自筹资金,解决盖新楼、添设备、送医生出国深造、临床诊疗技术攻关、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另一方面,基本药物平进平出,取消15%的加成,医院在没有利润的同时,还要对所销售的基本药物预先垫资。

基药配送商业企业,面对强势的医院,只能选择羊入虎口,只能盼望着集采中心姗姗来迟的回款,望穿秋水,望眼欲穿。

原因四:基药结算方角色错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质量、价格和供应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了严密设计。

目前,各省基药集采中心,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并具备独立法人及采购资格,同时搭建非营利性网上集中采购平台。集采中心代表医院采购药品并负责合同执行,代表医保局招标挂网并结算基药货款。

简单说,使用药品的,负责买;出钱的,就只管出钱。角色错位,导致仔卖爷田不心痛,随便找几个基药,看看某省基药招标的水分,这些水分就像吸饱了血的臭虫。

对于基药,作为单一支付方的医保,对药品价格的抑制作用未得到发挥。现在,1000亿元的基药容量,覆盖了12.7亿人,医保完全有实力和药厂直接谈判,以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直接生成挂网价,切断医生与药品厂商的利益联系,并鼓励厂家竞价。

如果医保采取“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代替现行“按项目付费”,那么,医院从医保机构获得的收入是固定的,节省下来的钱全部归己,因此多开药、开贵药的问题能得到根治。

其实,根本无需为基药占压一分钱的流动资金

集采平台由付费方升级,添加结算功能,成为基药结算平台。

省级集采平台,应划归医保管理。面向全国基药生产企业,通过银行,向基药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而不是向基药配送商业企业结算。这样,基药生产企业必须 为产品的质量负责,基药配送商业企业,只需按照订单,配送到指定的医院,即完成配送任务,根本无需为基药占压一分钱的流动资金。

集采平台给付配送商业5%的配送费用和保管费用。

医院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基药结算平台自动汇总采购计划,远程传输到基药生产企业,系统本着就近优先的原则,自动分配配送任务到配送商业。配送商业按 照集采中心的配送指令,代替集采中心,验收、入库、养护、配送,上传数据到集采中心,配送商业只承担配送的角色,承担基药在库管理的责任,挣取配送费用和 保管费用。

集采平台给付基药生产企业承兑汇票,现款现货。

医院每天上传采购计划,选定基药品种时,本着低价优先的原则,自动选择挂网价格最低的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都是具有GMP资质的,生产的药品遵循的都 是药典标准,产品质量应视为相同的。集采平台可以考虑取消招标,开放平台,鼓励生产企业随时修改挂网价格,通过竞价和竞争,挤掉水分,降低基药的用药总金 额。减少财政负担。

基药生产企业根据集采平台的指令,发货到集采平台指定的配送商业。配送商业分别配送到订货的各家医院,医院在平台系统上验收,采购任务自动消除。

这样,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无需为基药付费,医保无需审核,财政无需核销,配送商业无需占压流动资金。基药配送商业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迎刃而解。

Shanghai Health Insurance Center Takes Over Drug Centralized Bidding

February 9th, 2012 | by

Shanghai Medical Insurance Bureau has officially taken over the centralized drug bidding from the local Health Department, those who pay should take the control, and aim is again to reduce the drug price. Whether the Insurance Bureau is capable for handling the bidding process remains however an open question.

医保接手基本药物招标或是烫手山芋

作者:廖海金 转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媒体报道,从今年起,上海市医保局正式接手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今后还可能进一步扩大至医保目录药品。消息传出,引来了世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尽管这个被视 为“谁出钱谁招标”的药品招标改革方向早已初露端倪,但“东家”易主的方式是否能从根本上理顺药品招标制度,根除以药养医积弊?对此,业界既有肯定,也有 担忧,但更多的还是观望。

 

毋庸置疑,药品招标从卫生行政部门剥离,是医改方案早已明确的既定步骤。但从现实而言,由医保局负责药品招标这一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将会存在各种困难。客观 地讲,药品招标工作非常繁杂,医保是不可能全部拿下的,况且有些专业性强、使用量小的特殊药物,也是不可能交由医保招标的,医院作为办医主体来集中招标也 是需要的。因此,笔者以为,在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医保接手药品招标很有可能是“烫手山芋”。

 

药价虚高一直是社会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前不久,药品出厂价与医院零售价之间差价畸高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央视曝光最高利 润是6500%,而广东媒体曝光的最高利润更是高达9137.5%,药品利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药价虚高问题一次次地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药品利 润如此之高,药厂却并非最大受益者,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医生分别攫取了更大的利润。因此,专家指出,只要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包括药品招投标管理 部门等各个环节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不改变,药品中标价就很难回归合理范围。

 

更有媒体评论直言“治药价虚高,要拿中间环节开刀”。此话不无道理。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 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也叫中标价,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竞标价的制定成为影响药价 的决定性因素。

 

可以肯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腐败乱象,才是药价虚高的关键环节所在。近年来,一些地方围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进行了改革创新,但这些改革都没有脱离卫生部门统一代表医疗机构进行招标的老套路,依然没有摆脱药价越招越高的困局。

 

药品招标制度实行10年来,药品暴利现象仍然难以根除,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将定价权下放给具体的市场交易主体,由患者、医保机构和医院、药企、经销商来 决定。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显然,上海此举是一种进步。由作为支付方的医保来负责药品招 标,一个显见的好处就是更有利于费用控制。因为作为支付方,医保部门具有强烈的动机,医保目录中廉价和有效的药品就有希望进入医疗机构使用,并且还有实力 与医药企业议价,从而进一步压低药品价格。

 

不过,在药品使用环节中,药品招标仅仅是解决了省级行政区内的准入问题,真正的采购仍必须由医疗机构来完成。也就是说,即便医保部门有了药品招标的权限, 但实质上仍算不上是作为支付方来买药,医保部门仅是起到“付款”的功能,是否使用以及用多少中标药品,依旧由医疗机构决定。为此,医疗机构将可能会与药品 供应商进行“二次议价”。这就更加令人担忧。

 

一方面,医保局作为“付款方”,可能会为了省钱,而尽让那些低价且效果并非最佳的药品进入招标“盘子”中,另一方面,从目前招标的实际情况来看,“二次议 价”极有可能会变成“暗箱操作”,进而产生腐败现象,最终是药价确实降下来了,但会出现虚低现象,对药企而言有“压价”之忧,这就有可能导致相关药企弃 标,直接影响到当地药品的使用。业内人士直言,如果上海医保局负责药品招标后采取“二次议价”的方式,则有可能因各医院采购的量不同,最终达成的采购价也 不尽相同,最后造成同一种药“同城不同价”,从而引起负面效应。

从根本上说,让医保部门成为药品招标的主体是否真能达到最终降低药价的目的呢?不可否认的是,仅靠招标采购环节的改革,仍难以彻底切断“医”和“药”之间 的利益链条。事实上,要真正做到医药分开,转变补偿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包括药师)积极性等综合改革配套措施必须跟上,如果仅从一方面着手恐怕仍是停留在 治标不治本的层面上。上海医保接手药品招标这一改革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Manufacturer Prices of 10,000 Drugs Exposed in Private Website

December 19th, 2011 | by

Drug cost has become a sensitive topic nowadays, and someone has just built a website to expose the manufacturer prices and retailer prices of about 10,000 medicines, so people can see the differences of them.

The founder of this website has been working in hospital for almost ten years, the website is still in the infant stage, people are working for free now. http://www.jiangyaojia.com/book/

药品底价查询网火爆 公益面孔探路电商新模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药品价格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近期一个名叫“药品底价查询”的网站和它的创办人卫柏兴(化名)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公益的面孔下,这个网站还潜藏着其商业的一面,卫柏兴是个良心的守望者还是个商业创业者,需要时间来判断。

虽然绝大多数投资者、甚至普通人都知道药品出厂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但“药品底价查询网”一次性公布了1万多种药品的差价,仍能引起普通 人和媒体极大的关注。每天超过100万独立IP的访问量已经导致网站唯一的服务器处于瘫痪状态,而卫柏兴更是被记者所包围。

卫柏兴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己是江苏徐州人,自小在徐州长大,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某高校攻读临床医学。毕业后留京,曾先后在多家医药流通企业内供职。经过10多年打拼之后,他放弃了在企业中的管理层职位,创立了这个网站。

用卫柏兴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希望“让老百姓真正吃到便宜的药”。他希望未来建立这个网站的手机版,并扩大这个网站的功能。不仅仅针对药店里的OTC药物,更要建立一个平台,让普通消费者晒处方、晒病例,向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药品定价过程中的不良利益开火。

面对这样一个美妙的前景,眼前的现实却有些让人沮丧。“药品底价查询网”目前只有一台服务器、10多名全职无薪员工和一处租来的办公场地,到目前为止,包括卫柏兴自己和他借来的投资,总共也就数十万元。

对于网上的药品资料信息,卫柏兴坦诚是他从原来的公司中带来的,“这些是我原来在医药公司工作时,药厂传给我们的资料。现在我们有团队在负责更新这些数据,而且北京的一些中小药品渠道商也愿意提供一部分信息。”

很显然,网站的运作完全依赖卫柏兴,无论是资金还是资源。但如果没有收入,资金总会枯竭。“是的,但我没有考虑过商业化运作或者盈利的问题,我们目前的资金维持几个月的运行是没有问题的。”卫柏兴说。

虽然卫柏兴坚决否认自己存在商业诉求,但他也确实在为这个网站的未来算计着。他表示欢迎有意愿的投资机构来投资,“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帮助成为一个合法 的药品分销机构。我们可以从制药公司直接进货,加上一定的物流费用后出售给消费者。我相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有的药品价格。”

毫 无疑问,卫柏兴的描述怎么看都更像是一个商业模式。不仅如此,那些看上去违背自身利益而为卫柏兴和他的网站更新药品出厂价格资料的中小药品渠道商或许也是 这一利益链条的一部分,因为国内的药品分销市场已经是个成熟市场,这些小型公司的生存本就艰辛。除此以外,卫柏兴本人也承认,如果数量足够大,一些制药企 业也已表示愿意为他供货。

现在,已经很难分清卫柏兴是一个良心的守望者,还是仅仅是个创业者,或者两者都是。有媒体曾经报道,卫柏兴 办公地点的标牌为“亚联恒泰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7月在海淀区注册,公司简介称该公司是“集合电子商务平台、SNS社区和实体营销中心于一 体的一站式营销体系,定位于医药生产企业的营销中心”。

也许隐藏在一边倒支持声浪背后的,只是一起利用普通人对药价不满而实施的完美炒作。但不管卫柏兴的葫芦里到底打算卖什么,这些行动的积极因素已经显现,它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药品价格中的水分远远大于他们的想象,并唤起普通人对药品定价机制改革的关注。

卫柏兴的目的可能不如很多人想象中单纯,行动说明一切,而不是口号。到目前为止,卫柏兴和他的网站仍然让人们感到可以信赖,未来将会怎样,或许只有卫柏兴自己清楚。(建业)

Several Drugs Create 6500% Margin in China

November 29th, 2011 | by

Medicines in China can earn more than a profit of 6500% over their retail price, China’s state broadcaster reported on Nov. 20. During an interview filmed for a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TV program, Chao Lianbi, a professional in the industry, said that medicines are sold more for more than five times their wholesale pric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with some being sold for price increases of up to 20 or even 30 fold.

“严查药品出厂价”让“天价药”偷着乐

来源:上海金融报

核心提示:在央视近期大量报道“天价药”后,11月22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急发通知称,将从12月1日起严查药品出厂价。不少券商发布研报称,此次严查可被视为应对舆论压力的紧急措施,但若目前的销售模式不变,不可能从根本上大幅降低药品生产成本和终端售价的差距。

在央视近期大量报道“天价药”后,11月22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急发通知称,将从12月1日起严查药品出厂价。不少券商发布研报称,此次严查可被视为应对舆论压力的紧急措施,但若目前的销售模式不变,不可能从根本上大幅降低药品生产成本和终端售价的差距。

有业内人士分析,仅查出厂价可能并不足以抑制住“天价药”,很多小药厂需要有“大包商”为他们分销,尽管有些药成本不高,但其分销中的推广、税收、仓储、投标、配送等费用,才是大头。

事实上,如近期央视报道的“天价药”调查显示,一些药品的出厂价价格并不高,但是经过各种分销和销售渠道后,最终到达零售端后价格暴涨。比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不过0.6元,在北京中标价却为11元,最后卖到患者手中超过12元。从出厂到医院,一些常用药品的利润普遍超过了500%,有的甚至超过6500%。

造成出厂价和医院零售价之间的巨大 差价,显然是因为管制的失控。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 布。然而现在所谓官方机构的“审定公布”,其实是医药代理公司在“负责”。而医药代理公司遵循的是行业“潜规则”,中间的差价被“分摊给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

更让人莫名惊诧的是,即使是因此造成的“天价药”,居然还在发改委的药品零售价格限定范围之内。据称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发改委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被业内视为“天花板价”。然而,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这真让人疑惑,“天花板价”到底是遏制还是在推动药品虚高定价?

无疑,正是从出厂到医院的“中间利润”,“造就”了“天价药”,而且,发改委的“天花板价”,甚至就是始作俑者。如今,不是从这里查起,却去“严查”本来就利润不高的出厂价,无疑有揣着明白装糊涂、“应对舆论压力”之嫌,结果势必是让“天价药”偷着乐

Wuhu Becomes First City for Drug Price Zero Markup

November 15th, 2011 | by

Wuhu City (in Anhui Province) becomes the first city in China where “Zero Price Margin” is fully implemented, in all local public hospitals are not allowed to have price adding for drugs, except few special drugs like narcotics. Furthermore, the local government will select only three distributors for the hospital distribution services.

The loss for hospital could be made up by reducing the purchasing price and increasing the costs of medical treatment etc, the local government will also compensate them for the rest loss.

芜湖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加成 配送模式改革

责任编辑:海峡医界网

作为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芜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芜湖刚刚出了新规定,现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只允许招3家配送商,并已指定,企业反映较大。”安徽省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生产企业负责人日前向记者透露。
10月13日,芜湖市卫生局发布《芜湖市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的问题解答》,指出”从2011年10月1日零点起,芜湖市及市辖4县16所公立医院的药品实行零加成销售”,并称”芜湖市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座在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的城市”。
事实上,对于配送模式的改革,正是芜湖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引发各利益方的冲突与博弈。
公立医院零差率全面推行
按照芜湖市的相关规定,芜湖市市属8家公立医院和芜湖、繁昌、南陵、无为4个县的8家公立医院于10月1日起同时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
2008年,该市在公立医院实行降低5个点的药品加成率。
据了解,目前《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内2274个品种规格的药品以及县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全部实行零加成,只有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等特殊 管理药品,以及为某一患者特定治疗需要临时申请采购的目录外药品不执行零加成,仍加成10个百分点销售。而《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是由芜湖市属下的8 家公立医院药品目录汇总而成。
芜湖市表示,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后,医院减少的收入将通过降低药品批发价、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政府补助等多渠道予以补偿,确保公立医院应 得收入不受影响。”这三个补偿渠道如果还有不足,将由政府财政兜底,确保把15个点的药品差率补给医院。”芜湖市副市长曹云霞强调。而据芜湖市相关部门负 责人介绍,通过药品供应链增值服务费可弥补医院10%至15%的收入,以提高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方式可补偿2%。
在芜湖市看来,”药品零差率销售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既是深化医药分开的重大举措,又是让利百姓的实在服务。”按去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总额计算,一年至少可节省药费4000万元。
但零差率改革显然未得到业界的全面认可,”如果把零差率也当作医药分开的一种模式的话,那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对医院来讲,实施零差率后表面上加成收入是没 有了,但开处方的笔还在医生手上,依然不能阻碍医生对高价回扣药的’喜爱’,而医院更没有管理回扣行为的动机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其微博上指 出。
而卫生部近日也公开表示:”医药分开不等于药品零加成。”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医院运行监管处处长钟东波指出:”在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 下,药费收入与机构本身利益无关,激励中性化,医院会根据医疗常规、病人病情来使用药物。但是,这两种方式无法解决对医生的激励问题,很容易出现’大锅饭 ‘现象,也难以解决医药企业对医生个人的回扣问题。而在药房独立模式下,尽管药品的差价收入由政府统筹来还补给医院,但药房独立后,医院的合理用药等工作 受到了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在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的同时,芜湖市还对试行3年多的医药分开模式进行了调整:将原划归市药管中心管辖的各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划回医院,接受药管中心和医院的双重领导。其内部人士感叹:”划出去的药房和资产又划回来了。医改之路,总是很难。”
配送变革
据了解,为了配合零差率的推行,芜湖进行了配送方面的变革,制订了新的药品零加成配送企业遴选方案。”政府把芜湖市的所有二级医院合在一起,分成3个包, 然后采取政府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3家配送商,配送商招标有很多指标,其中包括让利、现代物流技术等。”知情人士透露。
最终情况是,国药控股、九州通、上海医药旗下的3家企业中标,成为全市药品配送企业,此前在芜湖势力强大的南京医药出局。这一结果同时引来不少反对之 声。”配送商太少,现在这几家商业的话语权太强,生产企业选择不多,别的商业企业生存空间丧失。”对此,九州通内部人士表示:”我们不方便评价,都是按照 政府的规定做的。”
而在芜湖方面看来,配送商的集中只是一个开始,同时还启动了建设市药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院、配送商和药管中心互联互通,实现药品采购和供应活动 程序化、自动化,最大程度降低药品库存,以提升药品管理效率,降低药品管理成本。就在近日,芜湖市还组织相关负责人到上海闵行学习取经。可以预见,在各地 公立医院改革中,大的商业企业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也势必加剧商业巨头们在延伸医院物流领域的竞争。
有熟悉芜湖模式的观察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机制设计上看,芜湖市通过供应链延伸,并压缩药品供应商和配送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 成后政府补偿不足的困境。对比闵行和芜湖模式,有相似的地方,这样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模式在全国其他省市推广有一定的基础。”但他同时指出:”芜湖的这一 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部分,本次对于药品配送的改革并未触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

Ministry of Health to Expand Essential Drug List

November 15th, 2011 |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has announced that they will expand the essential drug list to meet the usage demands. Actually, many local healthcare departments have already added some medicines to the local bidding catalogues based on their demands. With the updated basic drug catalogue, there should be no need for such individual addition.

扩充版基药目录已箭在弦上 地方增补或全面取消

来源:搜狐网 作者:贾岩
随着此前规定的调整时间来临,基药目录的调整已经箭在弦上。

近日,国家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卫生部将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规 定,三年调整一次基本药物目录,按照2011年度医改工作提出的研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工 作。”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09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虽然基本药物遴选、增补、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在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根据医改规划,卫生部正在全面展开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工作,新版目录的出台将解决307种基本药物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据郑宏介绍:“许多地方反映基本药物目录里的品种比较少,剂型较单一,不能满足各地基本用药的需求。在近2年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卫生部 也允许地方根据本地防治情况和基层用药需求进行增补。新目录将解决这一问题,这个目录应是一个整体版,在品种的数量、剂型上会有所增加。”

按病种遴选品种

作为基本药物制度的一大重要目标,合理用药的推进并不理想。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仍不规范,滥用现象严重,基本药物规范使用的问题依然十分关键。

根据卫生部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乡镇卫生院2009年门诊次均费用是28.8元,之前是28.7元,仅仅下降了一毛钱,因此,合理用药依然是新版目录的重头戏。

据相关专家指出:“药品的使用是一个和经济发展、文化背景、药品本身有密切关联的问题,规范使用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合理用药。卫生部将通过规范基本药物目录来实现,尽可能让药品目录中所有品种都有代表品和主流品。

如何开展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也是很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而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的品种大部分是医保甲类目录药品,因此,新版基药目录的大部分品种还是无可争议地来自医保目录,因此和医保目录衔接已经成为基本药物使用的有力保障。

郑宏强调:“医改相关部门将充分调研各地用药情况,充分吸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相关经验,特别是要与各地开展的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临床路径做好衔接,同时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里的用药相衔接。”

目前,各地医保部门都已经开展了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的改革,为了推进基本药物的广泛使用,基本药物的遴选也将按照病种遴选,以便患者可以在治疗中用得上基本药物,通过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转变用药习惯,从而促进合理用药。

地方增补或全面取消

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初期,很多对制度的解读都是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一些地方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基本药物目录不够 用的情况没有被重视,尽管增补品种解决了地方用药需求的问题,但增补不规范也造成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以用增补目录为主,国家目录形同虚设的情况发生,因此, 新版目录将致力于解决此问题。

国家卫生部药政司基本药物制度研究处处长韩会学指出:“对卫生部来讲,并不是苛求只使用307种基本药物,也允许地方使用一定数量的增补品种, 甚至以前有的省允许区、县自己增补一些,我们也没有干涉,因为基本药物制度也需要探索。”因此,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之初,在政策层面上,主要是敦促地方全 部使用目录品种、基层采购统一配送以及实现零差率销售,而增补目录规范并未被提上日程。

来自地方卫生局的人士指出:“刚开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时,有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如果基本药物目录太大的话,财政可能负担不起,因此就有一种愿望, 认为基本药物目录不能太大。其实现在看来,真正的财政负担不是来自基本药物,而是基层的机制,目录大小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财政补偿不是补在目录上,是补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上。”

据记者了解,新版目录将不再分为基层版和大医院版,两者将合二为一,因此,其范围会更大,因此,增补是否继续存在也不确定。

有地方卫生局人士指出:“把目录规范好,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办,不能掺杂种种影响因素,否则很可能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

据韩会学介绍:“从制度设计来说,将来基层卫生机构要全部使用基药,理想的话,增补是不需要的。”

Hebei Government Sets Up Standard Price for Infusion Drug

November 15th, 2011 | by

The bidding committee in Hebei province is trying a new model for infusion products. As we know, man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use extremely low price to win the bidding, at which they can’t either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fusion. To avoid such vicious circle,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set up a standard price for each type of infusion, the pric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bidding price from last year, local hospitals can then choose infusion suppliers from those who have agreed on this price.

统一定价河北输液招标首开国内先河

【慧聪制药工业网】 作者:杨俊坚

统一定价到底能够给业内带来多大的惊喜?

尽管从4月份流传至今的基本药物统一定价政策尚未出台,但已有先行省份进行试水。9月底,河北省公布了大输液24个品规的统一定价及企业确认目录,宣告了与现行基药招标思路和模式完全不同的药品采购方式在河北首开先河。

可以说,统一定价实施最大的障碍,是牵涉到数千家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分配和利益格局。也就是说,价格统一后,“政府如何确定中标企业”关乎到一些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本次河北省对大输液统一定价后,是按照上一轮中标企业进行确认,尽管该方式仍有探讨的地方,但相对于招标,企业对此模式更为认可。

而这一统一定价模式的关键意义在于,其颠覆的不仅仅是目前的招标采购模式,更是为在目前“最低价中标”风潮下,优质企业合理利润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和产业均可能产生风险提供一种解决办法,值得借鉴。

定价水平不低

9月底,河北省公布了《关于氯化钠注射液等基本药物暂按统一价格采购的通知》,将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以及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3只品种的24个品规的大输液进行统一定价。随后由21家企业对此价格进行了确认。

按照石家庄四药及山东齐都药业有关负责人的理解,河北省基层医疗机构将按照统一规定的价格,在已经进行了确认的企业中自主采购。

山东齐都药业市场部经理龚维正告诉医药经 济报记者,河北统一定价的水平目前仅次于上海、四川和安徽,与山东相仿,均属中等,而江西是公认价格最低的省市之一。比如,与江西省公布的《2011年度 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中标结果(第一批)》相比,其规格为100ml:葡萄糖5g与氯化钠0.9g(玻瓶)中标价格为0.67元,塑料瓶装为0.719元;同样的产品,河北统一定价的价格玻璃瓶装价格为0.79元,塑料瓶装价格则为1.03元。两者价格相差较为明显。

“相对于其他更多省份的中标结果,我们认为,河北省定的这个价格仍然较低,应该说也很难接受。”石家庄四药以及山东齐都药业负责人都作出这样的评价。

石家庄四药去年占河北大输液市场的份额超过80%,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学军说,尽管河北统一确定的价格对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难接受的,即使中标了利润空间也不大,但是考虑到基本药物政策的趋势以及河北属于本地市场,公司还是认同了这个价格。

但是对于统一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记者并未看到有公布的材料,而苏学军和龚维正均表示,有关部门未曾与企业进行过沟通。

企业更愿选择统一

记者特别留意到,河北公布的名单中,所有确认价格的企业均为上一轮河北全省药品统一招标中中标的企业。对此,有企业人士的评价是 “针对特定企业进行的特殊政策”。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否意味着目前基药统一定价最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厂家的认可。

“很明显,河北招标办也考虑了当前招标的环境,希望避免恶性竞争。”尽管齐都药业的大输液在河北省每年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是龚维正对河北这一模式相当认可。“因为如果继续最低价中标,明年企业的中标价格或者会比江西更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大输液产品的成本已经摆在那里,再大幅降价,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必定得不到保证,在CPI不断增长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龚维正如是分析。

“如果在现有市场招投标趋向和体制没有更进一步改善的前提下,只要统一定价的价格水平合理,大家都乐意接受。”苏学军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龚维正进一步解释说,经过一个周期的供应采购之后,中标企业的运行、供应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会有很明显的改变,如果效果不错,应该继续执行,这肯定比硬性地招标要好。

甚至有行家预言,按照这种模式,今后河北省大输液将不会像其他省份招标后那样,出现市场格局大改变。

因为进行价格确认了的企业均为上一轮中标的企业,并且尽管统一定价后所有企业的产品价格都将一致,但其实此前的招标中,各企业的中 标价格也相差无几;而由基层医院按照确认结果自主选择,就相当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市场维护与扩展能力都未发生改变,而对去年的采购结果也必将不会有太大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