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Schlagwort: ‘Procurement’

Pharmaceutical Firms Complain the Costs of Supervision Drug Barcode

June 15th, 2011 | by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gulation, all essential drugs have to use the drug supervision barcode in order to attend the centralized bidding.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d been preparing three years before releasing this policy. However, there’re more and more complaints from the manufacturer side, for the supervision barcode increases their production costs, and they are also questioning the effect of such barcode, especially when hospitals and pharmcies are not participating.

药企成本增加,药品电子监管码在争议中推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万祥军

核心提示: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个码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做了3年多的推动工作,这背后,药品生产企业和码号生产企业之间一直在博弈。

药品电子监管码

近日,一些消费者在药店买药时会发现,药盒两侧新增了密密麻麻的码号条,不同于以往的条形码,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药,每盒药的码号都不同。一般人不 知道的是,为了这个码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做了3年多的推动工作,这背后,药品生产企业和码号生产企业之间一直在博弈。

业内人士管这个小小的码号叫做药品电子监管码。国家药监局文件(国食药监办【2010】194号)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的中标企业,应在 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基本药物出厂前,生产企业须按规定在上市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电子监管码。

文件还要求:从2011年4月1日起,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品种,一律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

药品电子监管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编码技术,对药品实施全过程电子监控的方法,由此产生药品惟一的“电子身份证”。有关部门介绍说:电子监管码属于一品一码,每个药盒上的编码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起到监控、追溯、查询作用。

增加药企成本

据介绍,要得到电子监管码,企业首先要有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密匙,第一把密匙费用由政府承担,第二把密匙则需要企业每年支付300元。

东部某药厂质量部经理刘芳(化名)介绍说,拿到密匙后,药企还要上网申请电子监管码。要在药盒上印电子监管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往药盒上贴印制好的码签;一种是直接将码签印在药盒上。

刘芳说,贴签最简单,但需要买条码打印机和读码机。一台打码机要一万五六元,一把好一点的手持读码机要1万元,每条生产线至少需要两台打码机和读码机。“这突然增加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她的话代表了很多药厂的观点。

贴码要人工操作,每一盒药的码都不相同,都要扫码,之后还要做关联,放在一个箱子里。一盒盒刷后关联出一个箱子(贴两个码),200盒一箱,100箱再关联到一个批次里。整个工序做下来,特别耗费人力,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大多数药厂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找包装厂印刷,在包装盒上印上监管码后,在生产线机器上进行读码、关联,然后再上传到药品电子监管网。

为了完成这一过程,药企需要在相关的各个环节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上网设备,更关键的是,为了在生产线上安装扫码、关联的设备,还要进行生产线改装。

“不少药品生产线都是进口的设备,非得加一个国产的东西和它配套,有难度。”某药企负责人介绍:“一条生产线单独改造并不算贵,但如果几条生产线同时改造,费用就很大。一个比较大的制剂厂,有8条生产线,改造总投资约需700万~800万元。”

“我负责电子监管码项目,说实话差点就绝望了。我做过很多项目,没有一个像电子监管码这么难搞的。”西部某药厂质量部李福(化名)说。

李福所在的药企,用在电子监管码项目的直接投资为80万元,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成本要花100万元,算下来,可见性支出已达180万元。李福说,电子监管码项目进行了一个半月,但目前要改造的3条生产线,一条都没有搞定。

据李福介绍,在调试阶段,该厂片剂线的生产能力只有原来的1/3到1/4,又恰逢销售旺季,4月份,某热销药品已经出现了两次断货。即便调试完,产能损失也要在20%左右。

除了生产能力下降,返工率上升也令企业头疼不已。如果扫错了码,整条线都得停下。检查废码,然后同一条线上的药都要做重新关联。

李福所在的药厂,以前返工率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但上了电子监管码以后,返工率增加到5%~10%。

为了适应“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要求,软硬件改造、生产速度下降、返工率上升引发的种种成本,让药企叫苦连天。然而,给药企生产包装盒的印刷企业,却从中找到了发财的机会。

天津某包装材料印刷厂为了迎合药企客户的新需求,花了600多万元购进了一套印刷变码的设备。印刷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这台设备印刷药盒,印刷量大的药企,一个药盒3分钱成本打不住,量小的一个药盒要一毛多。”

印刷厂的报价还在蹭蹭地往上蹿。按一个普通药厂月生产量120万盒,一个药盒3分钱的印刷费来计算,每个月光是印药盒就要向印刷厂多付至少3.6万元。“药企不可能一直承担这些成本,早晚要摊到药价里。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刘芳说。

电子监管码效果争辩

药品的电子监管并不新鲜,早在2006年,国家药监局就按照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电子监管。

2008年,药品电子监管再一次扩大范围。国食药监办[2008]165号《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2008年, 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实施电子监管。从2009年起,逐步将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 器械的生产、经营纳入电子监管。

从2008年11月1日起,我国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和二类精神药品(统称“四大类”)实施电子监管。“四大类”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一律不得销售。

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通知(国办函〔2010〕6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 安排的通 知),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和完善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的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体 系”。

《关于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应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基本 药物品种出厂前,生产企业须按规定在上市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并通过监管网进行数据采集和报送;凡经营基本药物品种的 企业,须按规定进行监管码信息采集和报送。

据悉,纳入此次“全品种电子监管”的307种基本药物,大约有3.5万个批准文号,涉及3000多家药品企业,覆盖70%~80%的上市品种。

国家药监局信息办公室主任朱国富表示,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可以有效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行为,可以实施对问题药品追溯召回,此举对药品全程透明化管理、消费者用药安全和提升监管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

洛阳市药监局的一位员工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因为全国各地监管码联网,药厂的自律性提高了,监管方便一些。”

但来自药企的刘芳却认为,用电子监管码打击假药的逻辑不成立。她说,事实上,从电子监管码是看不出药的真假的,除非两个人同时去查同一个号码,才能确定哪个是假的,这种做法的几率很小。

这不是给造假者增加成本,而是给药厂和药品经销企业增加成本。刘芳说,政府依法去打假比这种做法效果好得多。

一家防伪企业的副总经理张明(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没有一种防伪技术可以包治百病,防伪的目的不在于技术上阻止,而是在于提高假冒的代价。为什么阿司匹林很少出假货?那是因为产品售价低,而制假者一旦被发现,处罚又很严厉。

有业界人士认为,出现假药的核心问题不在于防伪,而是在于流通环节没有堵住,执法部门不作为。

电子监管码的弊端还在于降低了企业的效率,“不搞电子监管码,我倒找给你钱行不?”有企业这么问。

“没有电子监管码之前,药品就无法追溯了吗?”张明说,每家药厂都有生产批次编号,每家经销商零售商都有底单发票,“倒推30年,有这套系统,也查得到假药源头。”

李福说,从企业承受能力上讲,像基本药物这种大批量低收益产品,目前阶段负担电子监管码的成本,既也不现实,也不合理。

基本药物最大的市场是医院,如果没有加入电子监管系统,就不可能参加招标,企业会丧失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上述药监局人员称。

国家药监局推行电子监管码保证药品质量,初衷是好的,但现在技术可行性和流通渠道的实现上都是不具备的。国家没有成熟的监管码系统和数据 库,数字处理能力、可控性、码段容量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做项目的供应商也没有成熟的设备和程序,技术人员也不具备足够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能力。

李福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审慎地推行药监码。目前欧洲国家中只有法国对电子监管码提出了要求,而且也只要求先在包装上印上药监码,不要求做关联。我国至少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说实施得很顺利。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4月1日起不执行电子监管码禁止参加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市场禁入算作一种处罚,处罚必须有法律依据和授 权,但目前明显缺乏依据。文件还规定一定要贴到最小包装,贴到最小包装成本要增加很多,对于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打击会很大。最关键的是,如果医院不执行,就 缺了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个码的实行意义就没有了。至于医院能否执行,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Pharmaceutical Firms Form An Alliance to Reduce SC Costs

May 30th, 2011 | by

Six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nd two distributors in Shanxi Province have formed an alliance to reduce the costs of drug circulation. It’s reported that the alliance can help pharmaceutical firms to save costs for up to 1,000 types of drugs.

必康等8家企业达成工商一体化联盟

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当天,达成联盟的6家制药工业企业有:陕西必康、辅仁药业、开封制药、武汉五景、江苏康宝、成都长青;2家大型医药商业企业有南京医药和陕西同信,6家制药企业有1000余个医药品种。8家医药企业工商一体化联盟,将为降低药品流通环节费用开展模式创新。

5月28日,陕西必康等6家制药企业与南京医药等2家医药商业企业在西安建立工商一体化联盟,以利用我省优质药材资源,生产优质基药,并依托联盟商业网络,达到药品生产和零售的无缝连接。

当天,达成联盟的6家制药工业企业有:陕西必康、辅仁药业、开封制药、武汉五景、江苏康宝、成都长青;2家大型医药商业企业有南京医药和陕西同信,6家制药企业有1000余个医药品种。8家医药企业工商一体化联盟,将为降低药品流通环节费用开展模式创新。(郭晓斌)

Problems Occurred after Centralized Bidding

May 19th, 2011 | by

The current bidding process might make the drug less expensive but it raises quality concerns at the same time:

1) While some patients benefit from the less expensive drugs, others find that some drugs disappeared from the pharmacies.

2)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not happy with the bidding system. The argument is that the essential medicine procurement system distorts market competition, for some companies might compromise drug quality to lower production costs.

遇招标双刃剑 大型药企遭阵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据参与招标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价格已经接近企业的成本价,不过,现在必须硬着头皮把价格降下来,以满足专家组的心理预期。

目前,已经有若干省份开始执行“安徽模式”进行基本药物招标,大型医药集团并未因为其“资质”而抢得先机,相反,已经呈现“节节败退”的情况。

资质优良药企的出局,可能会降低药物的品质,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药物降价带来的益处。

价格低到“不可思议”

所谓“安徽模式”即“双信封”制,按照该模式,企业投递第一信封,为“技术标”,招标方根据企业的规模、信誉、资质来打分;第二信封,为“商务标”,通 过技术标入围的企业,再各自报上价格,两轮报价同时进行。而在实际的药品采购中,“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难以体现,基本药物大多实施低价者中标的制 度。

在这一招标模式下,全国大型制药集团的产品中标率集体下挫。

从市场了解情况来看,大部分规模医药公司的中标率从原先的90%降到了5%。即原先投标100个品种,90种中标,变为现在的5种中标。

以某大型医药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安徽投标127种,中标7种;在山东投标相同品种,也只中标7种。“很多产品的价格已经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相关企业的高管表示。

以某省的普通输液价格为例,中标价仅为0.77元。“你到超市里面随便选一瓶250毫升的液体,只要是液体,不管是水、酱油还是醋,都不可能卖到这个价格,那你还敢往身体里打吗?”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

“价低者得”的情况,导致了很多企业为了争取某个省的市场份额,而出现成本与售价倒挂的情况。而不愿倒挂的企业,只能出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据我们了解,很多‘中标’企业,一时报出的低价,后来自己也生产不出来,结果导致中标后,也不履行,很多商品就此断货。”

事实上,低价药断货的情况,从去年年底就在国内不少省份出现。一些常见的品种,如板蓝根颗粒,中标价仅0.11元/袋。包括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厂家白云山等生产品牌板蓝根颗粒的厂家,均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1分钱压倒一个大企业

众多大型药企折戟药品招标,导致了很多药品从市场上彻底消失。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安徽模式”下,医药系统已经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一方面基层医生因为药价太便宜,不愿“开”基本药物;另一方面,由于中标价格过低,基本药物也很难找到供应企业。

此前,国家发改委就经典老药在市场消失的话题,组织行业内的关键企业开会商讨对策。记者了解到,由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下称“信谊”)生产的一款名为 “乙酰唑胺”药品已经断货,主治青光眼。其价格从12元一度被发改委调整至17元,调价让生产该药品的信谊看到了恢复生产的希望。

“我们原先的原料从北京双鹤采购,可是双鹤由于成本的关系不再生产原料,我们决定从国外进口。”信谊核算发现原料进口后,该药制造成本为20元。

不过很快,随着发改委将该药的价格从17元又调回12元,正在进行的进口原料药注册申请,也随即中止。

自基本医药目录制度实施以来,仅信谊旗下就有十多种老药退出市场,停止生产。事实上,经典药品的缺失,让这一市场拱手让给外资跨国企业,其产品价格平均为国内价格的5倍~10倍。

“现在包括山东、四川、黑龙江等省的招标文件中,都明确表明,招标价格将参照之前招标的省份来制定,要比前面低,这种‘越招越低’的情况让企业难以为继。”于明德表示。

以复方丹参片为例,某省60片装的中标价格为0.95元,而“药材网”上根据国家药典公布的原料药采购价格就为2.95元,这还未计算人工、房租、水电、税收。这让经典老药的市场前景十分暗淡。

于明德指着中国地图对记者表示,从北向南数,中国市场数得着的大型医药集团,几乎都在“安徽模式”下栽了跟头,包括哈药、东北制药、石药、华北制药、北药、新华制药、上药、康恩贝、广药等。“商务标,往往1分钱压倒一个大企业。”于明德表示。

药品安全监管隐患

去年,为规范药品的招标采购,卫生部64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规范基本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的56号文,提出了“双信封和带量招标”的创新模式。

一位医药企业高管表示,新的招标模式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即是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一些地方“歧视性”的招标规则加重了省外投标企业的负担;

其次,中标价格差异过大,原研、首仿、单独定价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引起的中标价格差距达到几倍甚至更多,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难以体现,基本药物唯低价中标,使一些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内控标准较高的制药企业常常很难中标,不可避免地给药品安全监管带来隐患。

“国家对于品牌药企,应该有差异化的定价政策,现在仅按照原研、首仿和仿制来划分,过于笼统。”信谊的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

竞标如此激烈,也与我国制药行业目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关。根据我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制药工业销售额前十强企业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4%,百强企业为42.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个别品种有5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

从招标政策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型制药企业并未因竞争的加剧而变得更为强大,事实上,随着在各地招标采购中的“失利”,大型制药企业正在经历阵痛。

一位化学工业制药协会官员表示,仅在项目层面的管控尚显不够,“如何细化大企业扶优做强的政策,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明确行业发展指导目录,对于大企业审评注册给予优先,对于招标、医保、定价等给予倾斜,同时提高GMP标准,鼓励优势企业提高药品标准等。”

去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基本药物销量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应 达到80%以上,“美国实现这个目标用了80年,我觉得中国实现这个目标,起码要用20年。”一位多年从事医药行业人士表示。(赵奕)

Over a Hundred Doctors in Nanjin Under Investigation of Kickbacks

April 15th, 2011 | by

2011-04-15

Nanjin Health Bureau is investigating another case of drug kickbacks, three public hospitals and over a hundred doctors are involved. So far it’s reported that the manufacturer price of one infusion costs only 7 Yuan, but the retail price that patients get from hospital is 45 Yuan.

 

7元一支的注射液卖到45元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网曝“三家医院医生吃回扣、百余医生上名单”引发追问:7元一支注射液是怎么卖到45元的

新华报业网讯 三家大医院的几十名医生开药拿回扣,医生的姓名、开药数量、回扣数额等明细账,历历在目……昨天,网上的一则帖子并由此曝出的“南京3家医院医生吃回扣,百余医生上名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此次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药物叫“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脑血管病比较常规的一种药品。网上发帖称,江苏弘惠医药有限公司从牡丹江友搏药业购进 时价格是每支7-7.5元,到省药品招标采购中心时,采购价变为每支39.18元,医院再从采购中心购进并按国家允许加价15%,最终销售价格为45元左 右。按所谓潜规则,医生每开出去一支药就能得到10元的“临床费”。

主管部门回应:

成立调查组一查到底

昨天,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南京市卫生局和省卫生厅有关人士。据南京市卫生局介绍,前天他们在网上看到相关报道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

“网上曝的这个药名确实有,医院确实在使用,但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举报人用的是化名,没有医生承认自 己拿了回扣,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一位参与调查的负责人说,开药拿回扣,这是卫生界多年来一直强调不能碰的“高压线”,只要调查属 实,轻的吊销医生执照,重的则移送司法机关,一查到底,决不手软。不过他也坦言,“说实话,没有证人、没有证据,很难查清楚。”

省卫生厅有关人士表示:在全省卫生系统努力改变形象、提升百姓满意度的当口,曝出这种事,如果一经查实,决不姑息。

记者发稿前了解到,三家医院都已连夜分别组成调查小组,展开调查。三家医院表示,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调查此事,一旦有结果,立即向社会通报。

开药回扣,

沉疴何以久治难愈

记者昨在南京随机采访市民,听到这样的反应:“医生没拿回扣,谁信啊?这是公开的潜规则了。”“不拿回 扣,为何去医院看病,医生单挑贵的药开?”“在看病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医药代表围着医生转,各医院的药房也被医药公司紧紧盯着。”一位药品经销商则透 露,在医药行业内,医生拿回扣、收红包已是公开的秘密。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这一行业“潜规则”沉疴久治难愈?一家大医院院长直言不讳地说,说到底是体制的问题, 是目前“以药养医模式”体现出的一个弊端,只要这种体制继续存在下去,回扣问题就难以除根。“在财政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必须依赖药品利润生存,要想 彻底杜绝药品回扣,最终还是要依靠‘医药分家’。”

如何监管?“说实在的,确实比较难监管。”采访中,不少医院的主管人员向记者坦言,“我们一直非常注意 医生药品使用量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太隐私了,主观性很强,难用硬框子去框——医生开处方,用什么药,他说是病情需要,谁能说不对呢?”“我们对每月价格 贵、用量大的药品进行排名,连续用药排名在前5位的,院领导要找科室主任、医生诫勉谈话;如果连续三次名列前茅的药品,院方要找相关公司谈话;如果还不见 效,最后一个撒手锏是停止进该药。只能这样啊……”南京市下关区一家医院负责人透露。

记者了解到,南京一家医院曾专门出台《医院行风职业道德奖励规定》,对拒收回扣、提供查处“回扣”线 索、检举揭发医药代表不良行为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此规定明码标价,明确指出“凡提供线索者奖励500元;举报他人收受回扣、‘红包’者奖励500元;自 己拒绝收受回扣、‘红包’,并且举报其他违规行为,给予2000元奖励”。但事实上,这一招收效甚微。

医生吃回扣,

利剑高悬难制裁

医生吃回扣算受贿——2008年,最高法院与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题的意见》,其中规定,“医务人员、教师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物品销售方财物,数额较大的,将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但记者昨从省高院有关部门 了解到,两年多来,我省基层法院仅有几起医务工作者吃回扣而被以受贿定罪的案件,省高院二审案件至今没有。据了解,有的案子尽管起诉到法院,但不久“因种 种原因”当事人就自行撤案了。“个中况味,一言难尽。事实上,培养一个医生也不容易,好医生医院也缺不起……”省法院一位法官慨叹。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小冰分析以法律手段制裁“医生吃回扣”的最大难点是,“药品回扣查证难。” “通常药品回扣是以销售费用的形式通过医药代表实现,这部分费用在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财务账上反映不出,使得回扣像一个‘隐身人’一样,确实存在但不留踪 迹。取证难,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刘小冰说,既有法律的精准度不够也给司法实践带来难度。《意见》中提出了“数额较大”这一习惯性词汇。但“较大”到底多大?5000元还是5万元?这些问号找不到答案。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给医生“吃回扣”行为以精准的法律定性,尽快制定出实施细则。

“法律威慑不强,政策处理不得不成为主角。但由于查处难度大,最终并没有人受到惩处。风头一过,药商又回到了医院,医生照拿回扣,有回扣的药品也越来越多,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一位办理过此类案件的检察官说。
本报记者 沈峥嵘 仲崇山

“Zero Price Mark-up” Hits Small Drug Stores

April 11th, 2011 | by

2011-04-11

The trend of “Zero Price Mark-up” has hit many small-sized private drug stores, for they will lose their core-competency in the competition. If hospitals don’t have any price adding, then it is hard for the small pharmacies to offer cheaper prices than hospital pharmacies. For this reason, 3021 small pharmacies may be washed out from the market, said the officer of CFDA.

零差价冲击客源单体药店或迎“关门潮”

来源:东莞日报作者:医药卫生网

 

新医改政策出台后,零售药店将会越来越“难过”?广东省 药品零售企业发展研讨会7日在东莞举行,会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广东就已经注销了3021家零售药店,单体药店生存空间已越 来越窄,而新医改基本药物、全民医保制度出台后还将给零售药店带来更大冲击。
药品零售市场已经饱和
“目前广东省一年用药量已接近一千亿了,全省每年用药量都以20~30%进行增长。”广东省食药监局药品流通监管处副处长卢君强告诉记者,2010年是广 东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快的一年,截至目前统计,全省现有批发企业1633家,零售药店是48951家,其中连锁门店11147家。
记者同时了解到,其中东莞早在2003年就已经率先在全省内实现了“村村有药店”。目前,东莞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8家(其中本地连锁6家、外地连锁32家),药店总数超过了6000家。
市场快速发展,药品零售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据南方医药研究所统计,目前东莞有1/3的药店是挣钱的,有1/3是持平的,有1/3处于亏损状况。
对此,卢君强表示,目前,药品零售市场确实已经饱和,2009年,广东零售药店超过了5万家,2010年,全省就注销了3021家药店,其中主要是单体药店减少了,连锁药店增加了。“接下来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
“零差价”冲击单体药店客源
“接下来,新医改的政策还将会对药品零售企业产生更大的影响。”卢君强说,新医改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卫生站的扶持力度,不仅给予人工补贴,而其中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的实施更是能让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药品的出厂价。
“这样一来,药店没有了价格优势,谁还到药店去买药。”东莞市一药店老板告诉记者,此外,东莞已经提出要健全医保政策,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届时,到医院门诊看病用药都能享受到报销政策,这意味着单体药店将全面失去顾客。
电子商务是发展新方向
“接下来零售药店市场发展的必然则是数量将逐步下降,并逐步向连锁药店整合。”面对市场的新状况,卢君强认为,零售药店的发展应该采取多元化经营。“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比如零售药店可走收购制药企业路子,或与民营医院合作,探索药房托管等。”
此外,药店向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发展也是一个方向。研讨会上,业内人士表示,实体药店综合成本中有30%的成本是铺租和人工。“网上销售大大降低了成本。”卢君强表示,目前,广东省批准的网上药店共有6家,“其中东莞有一家,发展非常快,营业额现以40%的递增。”

Price Ceiling Makes Drugs Disappeared

April 11th, 2011 | by

2011-04-11

The NDRC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has set price ceiling for another 163 essential drugs on Mar 28, 2011, the average rate of price reduction reaches 21% this time. However, it’s reported that some low-price drugs start to disappear , for manufacturers can hardly make any profit by the price ceiling. Consequently, low-price drugs will be in shortage soon.

药品降价要看得见降 也要看得见药

2011-04-01 11:38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核心提示: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实行福利医疗制度,但全免或部分免除的基本为“医费”,即看病、问诊的费用,而在药费这一块,则基本以自费为主,药费畸高成了困扰各国政府、医疗部门和患者的普遍问题。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规定,自3月28日起,全国部分常用药物,包括162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实行正式降价,平均降幅高达21%。

此次降价所涉及的,大多数为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物,是患者最常遇到的 “大众性疾病”(如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等)必然用到 的药物种类,包括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如心血管类疾病用药等,一部分进口药物也在降价范围内。这意味着此次降价所惠及的患者覆盖面更广,不仅常见病患 者的医疗开支会有所节制,那些“老病号”的药费负担,也有望随之降低,这对于广大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实行福利医疗制度,但全免或部分免除的基本为“医费”,即看病、问诊的费用,而在药费这一块,则基本以自 费为主,药费畸高成了困扰各国政府、医疗部门和患者的普遍问题。此次发改委主持的常用药物降价,意在通过价格调控,直接让利给普通患者,是一种勇敢的尝 试,其动机是积极的,也理应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应有的正面评价。

但必须看到,这种以行政指令调控药价的常用药物大降价行为已非首例,从以往的经验看,社会、舆论和广大患者最担心的,莫过于“见得到降,见不到药”,即随着降价令的推出,原先的常用药渐渐变得不再“常用”,不仅药店里再难觅踪影,医院、诊所里也从此没了踪迹。

许多行家和敏感的消费者都早已发现,许多医药厂家对这种指令性大降价早已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旦降价范围确认,它们一方面迅速调整产能,将被选中的药物品种产能边缘化,另一方面将这些药改头换面,“新瓶装旧药”,换个名字重出江湖,从而理直气壮地游离于降价令之外。

即使不考虑这种消极对抗、绕开禁令的主观行为,客观地说,此次降价所涉及的头孢、抗生素等类药物,本身就属于更新换代极其频 繁的药物类别,几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就往往更新一代,如果缺乏这种对常用药名单变化、发展规律的前瞻性,那么这种对药价的行政调控,就可能陷入“隔三差五总 要再调”的怪圈,从而令相关决策部门疲于奔命。

既要看得见降,也要看得见药,才能真正惠及患者,扭转药价畸高的市场格局。

以往历次药品降价,之所以屡屡被医药厂家成功闪转腾挪,基层药房、医院和厂家的配合是关键。这就必须抓紧“医药分家”改革的推进,并改变目前不尽合理的药品采购机制和利润分配结构,打破“药”、“医”二者间的共生 “食物链”。

相对于零售药店,政府干预对医院、尤其担负医疗支柱职责的大型公立医院效果更好,影响力更大,有关方面应将药品价格管理的中心,从药房转向医院,从医院药品采购、处方这两大环节入手,加强监管,如此更有利于降价的常用药继续“常用”下去。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千实惠、万实惠,少花钱便能治好病最实惠,他们所关心的不只是药品均价降了几成,而更在乎自己药费开支是否真的下降了。对此,有关部门应把思路放得更开一些,不仅对常用药名单上的药品种类“下手”,更要严控新药的审批、定价,并加大对低收入患者的直接补贴力度。

Frequent Change of Packing Size Confused Doctors

April 11th, 2011 | by

2011-04-11

Ms. Li Li, member of the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in Zhejiang Province, said that frequent change of medicine packing would lead to a great number of wastes in hospitals. As we know, many manufacturers decided to change the size of packing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ized bidding. However, most doctors don’t change the amount of packages in the prescription their prescriptions, e.g. doctors used to give patients two boxes of medicine for certain disease, now suppliers double the quantity of drugs in one box, so when doctors prescribe two boxes now, one of them will probably just be wasted.

药品包装更改频繁 医院药房管理增加难度

2011-04-01 15:31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核心提示: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协委员李莉在小组会上提出,由于药品包装更改频繁,导致药品浪费等现象突显。

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协委员李莉在小组会上提出,由于药品包装更改频繁,导致药品浪费等现象突显。

自从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制度后,药品包装更改较频繁,尤其是改剂量、规格、改包装和商品名是比较常见,而这种频繁更换则为一线的医院和病人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记者日前走访浙江几家省级医院,进一步核实以上现象。

更改包装带来药品浪费

“现在药品浪费其实挺严重的。”浙江某省级医院资深的药师告诉记者,他们医院为减轻病人的负担,承诺病人可将多余的药退回给 医院,“但是,药物离开医院出去以后,在外面的保存环境和保管情况我们都不清楚,所以,一般不会再让这些退回来的药再进入药房,作报废处理,每个月,报废 的药都非常多,很可惜。”

药品怎么会多开?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主任李莉给记者分析道,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系药品频繁更改包装 所致,“药品通过招标,如果没有中标或其他因素,厂家通常对药品进行更换剂量、规格、包装和商品名,然后再次进入招标流程,而在这过程中,经常发生大包装 改小包装,或小包装改成大包装,如果是小包装改成大包装再进入医院,而医生还是按照原来习惯开出处方一盒或两盒,这很容易造成浪费;像感冒用药泰诺,原来 10颗每盒,现在医院里出现20颗每盒,20颗一次感冒基本上吃不完的;或者是改规格,小剂量改成大剂量,有时候甚至要求病人服用半粒药,这非但不方便, 而且还很不科学,半粒药手工操作,难以保证均衡。”

李莉说,这几年经过招标后有些药品出现五、六种规格剂型,尤其是针剂,而药典规定只有小儿和大人二种规格剂型。如头胞呋辛针,现经招标后有0.25,0.125,1.0,0.75,2.25,1.5,3.0七种规格,而原先则只有0.75和0.25这两种规格。

现在门诊用药,基本是开整盒药品,李莉举例道:“就拿感冒来说,上一次感冒用剩下的药,下次感冒不一定能用,因为导致感冒的 病因不同,用药也不同,通常很多家庭将多余的过期药作为垃圾来处理,这不仅浪费,而且这药,尤其西药,都是化学药剂,随意弃药,这对环境也是一种不负责的 做法。”

李莉表示,虽然过期药物回收有一定的渠道,但老百姓不太愿意为一点药再去趟医院或药房,如今社会上某些不法分子因利益驱动而回收药品(包括过期药),并将这些药流向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这对老百姓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Chinese Government to Set Standard Price for Essential Drugs

March 18th, 2011 | by

2011-03-18

The official of the National Devel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aid that they will set up a  standard price for some essential drugs to avoid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during the bidding processes. As we know that som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ill offer extremely low price to force other  companies to withdraw from the market, but neither can they ensure the drug quality at such a unreasonable price.

 

药品价格管理方法渐变 降价死是假象

2011-03-16 09:46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告诉记者,对 部分经过多次招标、价格稳定、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品种,国家发改委将会研究制定国家统一价格,从而避免企业恶性竞争可能带来的质量风险,“现在正在研究如 何遴选这些药品品种,今年肯定会选出一批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

药品价格管理正在酝酿变化。今年,将有一批基本药物实行国家统一定价。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告诉记者,对部分经过多次招标、价格稳定、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品种,国家发改委将会研究制定国家统一价格,从而避免企业恶性竞争可能带来的质量风险,“现在正在研究如何遴选这些药品品种,今年肯定会选出一批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

目前,基本药物实行的是国家限价政策,由国家发改委规定其最高零售价格。在各地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中,中标的基本药物价格并不一致。

按照目前的基本药物招标办法,所有基本药物招标实行双信封制,参与竞标的企业要先通过技术标也就是药品质量关的审查,然后才能进入商务标的竞争。在商务标的竞争中,最大的竞争砝码就是价格。

这样的招标方法曾被不少医药协会和药企批评,认为造成了药厂恶性竞争,造成基本药物质量隐患。

“如果部分基本药物实行国家统一价格,今后基本药物的招标将从双信封变成单信封。药厂将有望从价格竞争转变成质量、服务竞争。”宋大才说。

不仅基本药物定价机制在发生变化,本月底,今年首次药品降价也将拉开帷幕。

药品“降价死”是否假象

从3月28日开始,将会有162个品种的药品正式进入降价通道。

这162个品种主要是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涉及近1300个剂型规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这个消息公开后,一些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抱怨,一些外资药品生产企业有意见,公众则怀疑,这样的降价能否真的减少药品支出。

在以往药品降价过程中,一降价就导致廉价药消失的说法颇有市场。

“药品降价是否真的会带来’降价死’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多次去药店进行了解。结果发现,由于政府降价,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需要重新协商供货价格,从而会造成临时性的药品下架现象,但很快都能恢复供应。这种现象往往集中发生在降价前后,容易让人形成“降价死”的印象。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降价药品整个退出市场、没有人生产的说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消失,也是个别品牌消失,或者市场发生了转移。

一个用来否认“降价死”的例子是头孢曲松注射剂。该注射剂上世纪90年代卖100多元,经过政府多次降价后,现在市场价格一般也就三四元,但每年仍然有几亿元销售额。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一直在关注廉价药品消失的问题。2007年,曾专门委托一家研究机构对2002~2007年间媒体报道的200多种所谓“因为降价造成短缺或消失的药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5%的“被短缺”药品依然在正常销售,剩下5%的药品则是由于药品的正常更新换代被替代,基本上没有发现因为降价造成的药品消失。比如在大医院可能买不到的青霉素,其实在农村等基层市场用得非常普遍。而一些药品降价后,放下身段转战基层市场,对于收入比较低,原来用不上这些药的群体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对于很多人反映对降价“没感觉”的问题,他认为,这些年国家发改委连续降药价对缓解看病贵是起到作用的,毕竟把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压低,对招标采购等各个环节的药品价格都起到了下拉的作用。但是不同人群对药品降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少吃药的年轻人,对具体药价往往不熟悉,因此对药品降价当然也没感觉。对那些慢性病患者来说,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品,对降价的感受会更明显。

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尽管药品价格被拉低,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还是会有变相阻止低价药的现象。比如,医生会转而开出没有被降价的同类药品。

这个问题在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完成的阶段,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这一点,也正是国家发改委药价管理部门的无奈之处。

“客观说,药品调价只是治标之策,要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药分开来实现。”国家发改委的工作人员表示。

降药价,企业会不会亏钱

3月4日,“声音·责任——2011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20家医药行业协(学)会与不少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出席。

坐在这些行业协会与药品企业面前的,是来自国务院医改办、发改委、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药监局等药品管理相关部门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药企代表都在抱怨,招标把药价压得太低。

河南一家药企的老总在座谈会上公开表示,自己公司有多个产品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现在药品招标的技术标大家都能达到,到了商务标,就是拼价格,价格不是不应该降,而是不能低的离谱。”

这位药厂老总的话引起了现场所有药厂老总的共鸣。有企业表示,现在不参加招标是速死,因为不参加招标就失去了大块市场;参加了招标则是折腾死,因为必须不断压低价格。

有企业甚至表示,如果招标再压低价格,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就要受到影响。“医改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应该政府埋单,不能让企业贴钱。”

这样的发言,让很多人觉得,我们的药价是不是真的太低了?但另一个事实是,这么多年并没听说哪家药企因药价降了破产倒闭。

3天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上发布消息,将从3月28日起降低162个品种药品的价格。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对药品价格实行必要的监管是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一项措施。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支出,减轻患者药费负担,整顿药品市场秩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药品价格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次药品降价并非针对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大量外资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也被列入降价名单。

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布降价消息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简称RDPAC)很快回应:降价不是降低医疗卫生费用的唯一手段,建议下一步价格调整应采取分批、分阶段逐步调整价格的措施。

药品价格管理该怎样改

药价是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价格改革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国家发改委降低药价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价格调整、管理的方法在改变。

从价格调整的结果看,降价的药品被区别考虑对待。日费用高的药品降价的幅度大,日费用低的药品降幅低或者不降价。在专利等创新型药品的价格上,降价也被控制在一定幅度内。此外,还取消了一部分药品的单独定价权,缩小了其与统一定价药品间的价格差异。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降价综合考虑了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实际交易价格等因素,并区分不同情况,突出了重点。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也不挫伤药品生产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拿出《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委托中国价格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等七家协会收集意见。

征求意见稿被认为是针对药价虚高做出的动真格的一招。依据征求意见稿,药品价格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特征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除了零售价,药品的出厂价和流通加价也将成为政府监管的对象。

外资药的超国民待遇也在这个征求意见稿中被减少,原研药单独定价概念被淡化。

不过,就在这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出现了“天价芦笋片”、“新进医保目录药品突击涨价”等问题。这个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并没有如期出台。

国家发改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已经基本成熟,正在按照医改工作的整体要求进行完善。

Private-owned 3A-class Hospital Acquired its Distributor

February 24th, 2011 | by

2011-02-24

Dongguan Kanghua Hospital, the first private hospital with 3A-class classification in China, acquired 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ast year, which now mainly provide drugs for Kanghua Hospital.  “The acquisition has saved us up to 20% of drug costs”, said the hospital president.

全国首家三甲民营医院收购医药公司

2011-02-24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核心提示:在 回报社会方面,康华医院将有哪些作为?该医院的行政总裁陈旺枝向记者透露,在去年底,康华集团已经收购了一家医药公司,相信此举会使药品成本下降将近两 成。他说:“现在药品价格虚高,主要是因为药品销售环节太多,其中成本累积,我们现在收购了这个医药公司,让它专门为我们供应药品,在成本方面肯定是大为 降低的。而降低的成本,我们会在患者医疗费用上体现的。”

东莞康华医院获评三甲医院,这是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综合性民营医院,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昨天出席了揭牌仪式。该医院方面透露,康华集团已经收购了一家医药公司,用以供应该医院的药品,此举使该院的药品成本降低了将近两成。

“东莞优质医疗资源仍然缺乏”

记者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揭牌仪式上获悉,在广东省恢复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之后,全省范围内首批申报评级的共有6家医院,东莞只有康华医院参评,并最终获评三级甲等医院。出席仪式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这是全省首家三甲民营医院,也是全国首家综合性的三甲民营医院。

尽 管副省长雷于蓝多次肯定东莞在扶持民营医疗方面的力度和做法,但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依然清晰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他在讲话中说:“目前东莞的优质医疗资源仍 然是缺乏的,我们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只有9家,8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只有5家,而三甲医院目前只有三家。在引进高端医疗技术、发展特色专科方面东莞 还有很大空间。”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已经参评三甲的医院除了康华医院之外,还有东华医院和石龙人民医院,目前还没有进入评审阶段。

“康华的优势在于它不靠医院赚钱”

雷于蓝在上车离开医院的时候,她握住康华医院院长吕玉波的手说:“你们要实现你们的承诺,要大力回报社会。”

在 回报社会方面,康华医院将有哪些作为?该医院的行政总裁陈旺枝向记者透露,在去年底,康华集团已经收购了一家医药公司,相信此举会使药品成本下降将近两 成。他说:“现在药品价格虚高,主要是因为药品销售环节太多,其中成本累积,我们现在收购了这个医药公司,让它专门为我们供应药品,在成本方面肯定是大为 降低的。而降低的成本,我们会在患者医疗费用上体现的。”

根据该医院的思路,除了药费之外,医疗费、检查费等方面的费用都会进行严格控制。身为广东省中医院院长的吕玉波担任了康华医院院长之后,大力推行其曾在公 立医院中实行的临床路径措施,以控制患者就医费用。该医院已经为34个病种都订立一个标准化的诊疗规范,医生诊治此病时需严格遵循该规范,从而遏制滥用药 和大处方的出现。吕玉波说,在今年,这34个病种将会增加到卫生部所要求的112个病种,基本囊括市民常见的病种。

“康华的优势在于它不靠医院赚钱,它整个集团财力雄厚,医院的收入并非主要收入。作为一个企业,它有更多的资源和能量来做一些专注于社会效益的事情。”吕玉波说。据陈旺枝表示,截至目前,康华集团在康华医院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20亿元。(严铧)

Sichuan Set Up Price Floor in Drug Bidding

January 28th, 2011 | by

2011-01-28

It’s known that there’re usually some price ceiling, however, the Sichuan government has recently issued a new regulation, according to which bidding pirces should be not lower than the production costs. This policy is aimed to prevent the phenomenon that some companies offer extremely low prices to get bid, for vicious competition will probably cause some safety issue.

 

药企不得低于药品生产成本价报价 四川启动招标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8日

1月10日,四川省卫生厅正式发布了《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启动全省范围内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四川省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今年4月1号以后必须全部使用基本药物。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能用上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按四川省医政办的要求,该省要在3月底完成基本药物招标。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投标人不得虚高报价,不得以低于药品生产成本价报价”。这意味着在四川省基本药物招标过程中,药价虚低将和药价虚高一样,列入政府管理范围。

医疗机构上报采购数量

2010年1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 鼓励”双信封”招标制度,从制度上确定了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采购量价挂钩、30天付款期、每种药品不超过3种剂型且每种剂型不超过2个品规等内 容,确认供货主体的配送责任、生产企业市场化解决药品配送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具体操作,仍然建议各省自行探索。

产品中标后很少被医 疗单位采购使用,甚至使用为零的情况,在此前药品招标中屡见不鲜。为了确实保证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根据《指导意见》,四川省明确要求,各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新编药物学》的用药和使用要求,上报本单位本采购周期内(12个月)预计采 购的具体数量,由省级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交易服务机构汇总后公布各品规本采购周期内全省预计采购估算量。

四川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实施办 法还规定,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品规,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生产企业,确保中标企业获得采购区域内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市场份额,确保每个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具体到规格)有且只有一家企业供应。对采购量大的产品,为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可以将全省划分为2~3个区域分别招标采购。

遏制药价虚高与虚低

虚高药价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为了控制基本药物价格虚高,在此次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四川省将参考国家和省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并结合社 会药店零售价、医疗机构实际进货价、省基本药物采购挂网限价等,合理确定省采购参考价。同时规定,”采购参考价应不高于国家最高零售指导价,不高于全国基 本药物基层平均采购价,不高于我省挂网限价,不高于周边省份的最低采购价。”

一位参与四川省基本药物招标的企业高管坦言,不高于,意即等于或者低于。若干个”不高于”,不仅考量此前企业在各地投标的技巧,也促使企业中标价格在全国范围内趋向一致。”实事求是地讲,普药基本上没有多少利润了。”

在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过程中,部分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出现了”不得已亏本中标”的现象。”药价虚低”引发了社会热议。业内人士认为,超低中标价有可能威胁药品质量安全。法律界人士也指出,亏本中标涉嫌不正当竞争。

对此,在遏制药价虚高的同时,四川省规定,在对投标企业报价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原则上”以最低报价确定拟中标药品。此外,实施办法还强调,”投标人不得虚高报价,不得以低于药品生产成本价报价,不得进行串通报价、恶意竞争,不得在采购周期内擅自涨价或提出废标”。

上述某企业高管表示,所谓”生产成本价”,并不是某个产品的平均社会生产成本价,而是企业自行认定且向物价部门提交的成本价格。投标人”不得以低于药品生产成本报价”,类似于企业给自己设定了”地板价”,虚低中标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蜀中药业董事长安好义认为,政府设定游戏规则,企业要想参加游戏,只能是遵循游戏规则。”蜀中主要生产大宗普药。我们将发挥企业规模化生产(量大)的优 势,推广企业的强势特色,提升品牌,实行品种整合配搭微利销售,顺应国家政策发展方向,为企业找到赢利空间。”(作者: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