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tter understand drug price structure, the NDRC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required all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to report their manufacturing costs annualy. However, almost half of the registered manufacturers refused to hand up their production costs in 2012, including big-scale manufacturers like Xi’An Janssen, GSK, Harb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d Tong Ren Tang etc,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药价调控正面临集体抵抗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潘洁
自近日化学药全国最后一轮降价启动后,国家发改委却在药价收集上碰壁。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通知,催促制药企业上报出厂价格,这已是第二次告知药企报送药品出厂价。
据 了解,本次出厂价报送工作始于2012年9月1日,原定截止申报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但是由于大量企业未能及时申报,因此国家发改委延长了一个 月的申报期。截至1月21日,全国仍然还有2959家企业未报送2011年的药品出厂价格,诸如强生、葛兰素史克等知名外资药企,哈药集团、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国内大型企业均在其中。目前,全国合法注册的制药企业共7008家,超过42%的药企尚未按期上报。
医药业界人士直言,医药企业对于这样的出厂价申报工作不欢迎,因为下一轮调价时,这些都将成为依据,都会备案。
药价迷雾重重
“公司前几年进行过好几次药品成本和价格的上报,国家发改委的目的还是摸清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利润。”昨日,某已经完成上报的国内药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家发改委做过多次统计,但是核实数据很困难。”业界医药人士向记者坦言,药企生产环节、工艺流程都不完全相同,原料采购价格也不一致,各类费用也大有差别,最终到发改委手中的数据,真实度会有很大的折扣。
事实上,2013年年初,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回扣门”事件,再次将“高药价”问题摆到公众面前。“尽管国家发改委组织了多轮药品降价,但药品价格中间的水分还是很大,出厂价和零售价之间相差10倍以上的案例司空见惯。”上述药企负责人表示。
“零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价差,除了有厂家自身的因素外,大环境也不容忽视。如果进一步压缩价差,对于采取总代理销售模式的企业会很不利。这也就使得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动力主动申报出厂价,或者虚报、瞒报出厂价。”该负责人进一步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价格信息收集的惩罚机制也不完善。多家药企均称,当前并不清楚,若不申报出厂价,国家发改委会如何处理,国家也未有相关文件明细。“如果不上报,可能在新进医保药品的定价上遭遇障碍。”一位药企人士这样表示。
外企“遮遮掩掩”
与2010年的一轮成本调查不同,此次针对药企出厂价的调查,要求药企提供发票等凭证作为依据。这给企业上报造成了难度,“尤其是年底,各个企业都在做账,财务部门压力很大。在众多药企的‘抗议’下,国家发改委才延期了一个月。”上述负责人称,在2010年成本调查中,有近760家企业被国家发改委两次发文催促。
在很多药企眼里,国家发改委要求企业上报的做法有些欠妥。多家药企人士表示,税务和工商部门手中都有企业的生产年报和纳税凭证,这才是真实的数据。企业自行上报肯定会掺杂“水分”,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
相对于国内制药企业来说,外资药企碰到的问题更多。记者看到,此次国家发改委出厂价调查中,特别针对外资专利药品的原料价格和专利信息进行专项统计。但让人意外的是,本应在2012年11月30就截止的申报工作,至今仍有54家外资药企未完成。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外资专利药的原料很多都是商业机密,别说价格无法透露,连供应商是谁都得保密,这些企业怎么可能把核心数据“拱手”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