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Schlagwort: ‘Bidding’

Voice to Cancel Centralized Drug Bidding

March 21st, 2013 | by

More than 40 members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nd deputies of NPC and CPPCC jointly signed to suggest government cancel the centralized drug bidding process gradually, and return the power of drug procurement back to public hospitals.

 

医药界联名建议药品采购权回归公立医院

来源:中国证券报

核心提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40多位医药 界两会代表委员联名签名,建议未来应把采购权和定价权从省级集中采购转回到公立医疗机构,在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管办分开等配套措施的前提 下,未来逐步取消政府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归还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权和定价权。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昨日透露表示,近两年基本药物招标中唯低价是取现象一直为业内诟病,在行业上下呼吁下,目前局面正在扭转。据协会透露,相关部门正在推进建立药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工作,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向质量导向转变。

昨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40多位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联名签名,建议未来应把采购权和定价权从省级集中采购转回到公立医疗机构,以根除隐性二次议价现象。

药品集中采购将向质量导向转变据协会负责人介绍表示,此前基本药物双信封招标中采取先投技术标、再投商务标的做法,而商务标是一个衡量全省的量由最 低价者独家中标,人为制造了恶性竞争,逼迫企业以接近甚至是低于成本价投标,过去几年对于医药产业市场秩序带来了明显负面影响。

据透露,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推进建立药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工作,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的“三个转变”,包括从注重建设平台向深化机制创新转变,从注 重降低药品价格向注重药品质量价格综合效果转变,从注重药品招投标向注重采购合同履行和药品使用转变,唯低价是取的竞争秩序正在得到扭转。

而对于未来药品招标改革,二次议价则取代了基药招标,成为今年医药界代表委员最关心的话题。据协会介绍,目前中国地方包办的药品招标政策正严重异 化,已经成为药品进入市场的二次行政管制,各省集中采购机构只招不采也造成了当前医药市场严重“高定价、大回扣”的隐性二次议价现象。

对此,昨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40多位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联名签名,建议未来应把采购权和定价权从省级集中采购转回到公立医疗机构,在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管办分开等配套措施的前提下,未来逐步取消政府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归还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权和定价权。

医院设备管理标准开始起草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也是今年两会医药界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负责人昨日表示,当前中国医疗资源配置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其中政府医疗政策导向是导致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配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大力改变和调整原有医疗器械配置原则,适当放宽医疗器械配置标准,增加CT、X光机等大型医疗器械的投入,并充分运用政府投资和社会医疗资源,购置远程会诊设备和系统资源,建立起医疗互助、鼓励和扶持远程会诊的发展。

记者从卫生部规财司获悉,加强基层医疗设备能力建设和各级医疗机构间联合治疗能力确实是未来规划方向,而在进一步提高国内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未来在设备采购上也将向国产医疗器械设备倾斜。此外,协会透露,卫生部目前正在起草院内医疗设备管理标准,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设备监管和提高对其质量和使用的要求。
中国医药联盟版权所有

Beijing to Add Health Insurance Center in the Centralized Drug Bidding

February 7th, 2013 | by

Beijing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get health insurance center involved in the centralized drug bidding process, said the spokesman of Beijing Health Reform Bureau. However, it’s yet decided which model will be adopted, how health insurance center can play a role in the drug bidding.

北上广同时将医保部门推向药品招标前台

新浪健康新闻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对媒体表示,在药品流通领域改革中,北京将探索通过集团采购或医保参与采购药品等方式。这意味着北上广三大城市同时将医保部门推向了药品招标的前台。

“谁出钱谁招标”已呼吁多年,作为医改最重要的探索城市,北上广此举是否预示着招标主体的改变将成为趋势?而在全国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的大背景下,医保部门的接手是否意味着会有更大的杀价压力?

由于具体操作细则均未披露,尽管业界对此异常关注,但切实的前景目前仍是雾里看花。

走向前台

韩晓芳在上述会议上表示,今后北京将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改变以往的药品招标由卫生局主管进行,各医院再分别根据需求和中标目录进行单独采购的局面,探索医院可联合集体团购的方式进行采购,以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韩晓芳表示,医保部门代表参保人员的利益,其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控费的动力更加增强,这改变了过去卫生局既管医院又管采购,很难保持中立的局面。目前北京市医改办正在研究详细方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也将成立采购药物的专门机构。

饶有意味的是,上海医保局接管上海市基药招标的消息已在2011年底对外明确,甚至提出“医保中标价之下,允许医疗机构通过量价挂钩与供应商二次议价,其间的差额用于补偿医院”,虽然至今上海的新一轮基药招标尚未启动,但医保部门走向招标前台,上海是首次探索。

而近期刚刚宣布阳光招标采购模式转变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模式进行药品采购改革的广东,该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也对外透露,可能要由广东省医保局筹建主导该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

“从医疗保险的实现过程,‘我出钱我购买医疗服务’的理论基础和经济现象来看,医保部门管钱,医院作为载体,药价的高低和医保有直接关系,因此,医保部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向医院购买服务,理论上说是合理的,业界也呼吁了多年。”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专家沈松泉如是认为。

华北制药股份公司总经济师周名胜则表示,北上广作为新医改各项探索的重要试验田,三地卫生主管系统同时退出药品招标体系,其导向意义非常值得关注。

压力左右

周名胜告诉记者,作为大型普药企业龙头,公司最担心的是医保部门主管招标可能会比卫生局主管时砍价更厉害,药企最希望政府把游戏规则确定好,取消“唯低价是取”。

周名胜担心的主要是全国医保控费大环境下,医保部门主管招标会砍价动力十足。因为上述三大城市均是医保资金压力最大的城市,也是国内探索医保付费机制最前沿的城市。

上海重点探索总额预付制度,北京重点探索按病种付费,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其医保基金的结余率都比较低,且都以医保人口为主体,这成为二者积极探索医保付费模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源动力。

其中,上海2002~2007年医保统筹账户5年的医保缺口累计达20亿元。2011年,上海全市的三级医院均被纳入总额预付试点;2011年 后,上海明确了医疗机构的年费用增速控制在8%左右。广州市则在2012年8月公开透露了近年该市的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2009年,广州医 保基金首次出现缺口,2010年缺口达1.3亿元。北京也透露,2010年和2011年医保基金支出的增幅都超35%,大大超过基金收入速度。目前北京已 将控费试点扩展至二三级医院。

人保部数据显示,2004~2011年,我国医保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从11.7%增加到25.3%,逐年上升。2012年12月,国家相关部委联手共推总额控制,以期未来两年推广总额预付。

同时,其他省市的医保资金压力或许会相对北上广减缓很多。有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短期内基金收入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尽管近年来我国医保基金的结余率有所下滑,2011年医保结余1108亿元,累计结余6180亿元,当年结余率仍达20%。

此外,从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和四川这7个省(市)医保资金规模占全国总医保基金份额过半地区的医保基金收入情况来看,除了上海,其余六大省(市)的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均维持在15%以上。

“北上广试点医保部门主管招标,地方政府降药价的意愿并没有减弱,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医保资金压力上行决定的。”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有关专家分析,今后会否砍价主要仍看相关负责人是站在大方向利益还是部门利益角度考虑。

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测算,现行制度下,2020年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医保基金将陆续出现收不抵支。其中,成都等二线城市的“穿底”时间最晚将出现在2017~2019年。

“但需要指出的是,国民医疗福利是刚性的,能上不能下,我们要考医疗保障的持续性发展,不能透支未来的保障来暂时提高当前的水平。要从能力出发,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要兼顾老百姓、企业、医院的利益多方利益。”该专家指出。

另外,医保接管招标不少人士认为,今后谈判机制会逐渐被使用,包括未进医保目录的药物在是否进入目录、产品价格和报销额度方面。周名胜表示,希望医保部门研究制定廉价药物目录,根据企业的产品或规模和质量,招资格不招价格,通过与药厂协商谈判,保障供应。

China to Apply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for High-value Consumables

October 8th, 2012 | b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the Ministry of Health wanted to expand the application area to the high-value consumables. All public hospitals may have to join the centralized bidding procurement for high-value consumables too.

 

卫生部要求非营利医疗机构集中采购高值医用耗材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9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日前起就《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要求,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有资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必须全部参加集中采购。

此次涉及的高值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神经外科、电生理类、起搏器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眼科材料、口腔科等。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从中选择,也可以自主选择此范围之外的品种。

卫生部指出,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疗机构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各省(区、市)建立 的集中采购工作平台开展采购,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平台和统一监管。各省(区、市)不再新设集中采购机构,沿用现有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 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

集中采购工作参与的机构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通过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集中采购工作平台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实行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直接投标。

各省(区、市)集中采购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高值医用耗材,实行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认定的其他方式进行采购。各省(区、市)要积极探索推进带量采购、量价挂钩的购销模式。

集中采购工作平台是政府建立的采购、监管平台。政府拥有平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硬件设置要依托现有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平台,软件平台的开发和管理要安全可靠、功能完善。

集中采购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性价比适宜”的原则,并考虑临床疗效、质量标准、科技水平、应用范围等因素,对质 量、价格、服务和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工作规范》还明确了集中采购工作的主要程序、专家管理、质疑投诉、监督管理及处罚的有关规定。
【编辑:肖媛媛】

Jiangsu Province Changes Bidding Criteria for Low-Price Drugs

September 10th, 2012 | by

Low-Price drugs keep disappearing from the market, especially when cost becomes the major criteria of drug centrialized procureme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Jiangsu government is planning to establish a drug shortage list, and for drugs in this category, price won’t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uring the bidding procedure.

江苏将制定廉价短缺药目录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张瑜

核心提示:日前,从江苏省物价局新闻通气会上传来信息,江苏省物价局近期出台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条实施意见。这十条意见涉及社会经济的各行业和各方面,包括加强平价直销店建设、推进明码实价工作、出台廉价短缺药品遴选办法和目录等。

日前,从江苏省物价局新闻通气会上传来信息,江苏省物价局近期出台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条实施意见。这十条意见涉及社会经济的各行业和各方面,包括加强平价直销店建设、推进明码实价工作、出台廉价短缺药品遴选办法和目录等。

江苏省物价局综合处处长许伟表示,今年以来,江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外贸增幅偏低、内需增长乏力、企业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江苏省物价局近期出台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条实施意见。

在百姓关心的医药问题上,江苏省物价局明确指出,要主动引导医药产业发展,这就提到了制定实施促进廉价、短缺药品生产、供应的意见。此前,江苏 省物价局出台新规,将根据廉价药、短缺药品的生产、供应、临床使用等情况,制定《廉价短缺药品目录》,目录药品将实行政府定价,同时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这个廉价短缺药品遴选办法和目录,对于入选品种,江苏省所有零售药店、医疗机构均执行统一销售价格,不再以价格的高低作为中标依据。许伟在介绍情况时透露,廉价、短缺药目录已经制定好初稿了,至于具体目录包含多少种药品,物价局将会择期对外公开。(张瑜)

Shanghai Health Insurance Center Takes Over Drug Centralized Bidding

February 9th, 2012 | by

Shanghai Medical Insurance Bureau has officially taken over the centralized drug bidding from the local Health Department, those who pay should take the control, and aim is again to reduce the drug price. Whether the Insurance Bureau is capable for handling the bidding process remains however an open question.

医保接手基本药物招标或是烫手山芋

作者:廖海金 转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媒体报道,从今年起,上海市医保局正式接手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今后还可能进一步扩大至医保目录药品。消息传出,引来了世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尽管这个被视 为“谁出钱谁招标”的药品招标改革方向早已初露端倪,但“东家”易主的方式是否能从根本上理顺药品招标制度,根除以药养医积弊?对此,业界既有肯定,也有 担忧,但更多的还是观望。

 

毋庸置疑,药品招标从卫生行政部门剥离,是医改方案早已明确的既定步骤。但从现实而言,由医保局负责药品招标这一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将会存在各种困难。客观 地讲,药品招标工作非常繁杂,医保是不可能全部拿下的,况且有些专业性强、使用量小的特殊药物,也是不可能交由医保招标的,医院作为办医主体来集中招标也 是需要的。因此,笔者以为,在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医保接手药品招标很有可能是“烫手山芋”。

 

药价虚高一直是社会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前不久,药品出厂价与医院零售价之间差价畸高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央视曝光最高利 润是6500%,而广东媒体曝光的最高利润更是高达9137.5%,药品利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药价虚高问题一次次地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药品利 润如此之高,药厂却并非最大受益者,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医生分别攫取了更大的利润。因此,专家指出,只要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包括药品招投标管理 部门等各个环节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不改变,药品中标价就很难回归合理范围。

 

更有媒体评论直言“治药价虚高,要拿中间环节开刀”。此话不无道理。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 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也叫中标价,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竞标价的制定成为影响药价 的决定性因素。

 

可以肯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腐败乱象,才是药价虚高的关键环节所在。近年来,一些地方围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进行了改革创新,但这些改革都没有脱离卫生部门统一代表医疗机构进行招标的老套路,依然没有摆脱药价越招越高的困局。

 

药品招标制度实行10年来,药品暴利现象仍然难以根除,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将定价权下放给具体的市场交易主体,由患者、医保机构和医院、药企、经销商来 决定。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显然,上海此举是一种进步。由作为支付方的医保来负责药品招 标,一个显见的好处就是更有利于费用控制。因为作为支付方,医保部门具有强烈的动机,医保目录中廉价和有效的药品就有希望进入医疗机构使用,并且还有实力 与医药企业议价,从而进一步压低药品价格。

 

不过,在药品使用环节中,药品招标仅仅是解决了省级行政区内的准入问题,真正的采购仍必须由医疗机构来完成。也就是说,即便医保部门有了药品招标的权限, 但实质上仍算不上是作为支付方来买药,医保部门仅是起到“付款”的功能,是否使用以及用多少中标药品,依旧由医疗机构决定。为此,医疗机构将可能会与药品 供应商进行“二次议价”。这就更加令人担忧。

 

一方面,医保局作为“付款方”,可能会为了省钱,而尽让那些低价且效果并非最佳的药品进入招标“盘子”中,另一方面,从目前招标的实际情况来看,“二次议 价”极有可能会变成“暗箱操作”,进而产生腐败现象,最终是药价确实降下来了,但会出现虚低现象,对药企而言有“压价”之忧,这就有可能导致相关药企弃 标,直接影响到当地药品的使用。业内人士直言,如果上海医保局负责药品招标后采取“二次议价”的方式,则有可能因各医院采购的量不同,最终达成的采购价也 不尽相同,最后造成同一种药“同城不同价”,从而引起负面效应。

从根本上说,让医保部门成为药品招标的主体是否真能达到最终降低药价的目的呢?不可否认的是,仅靠招标采购环节的改革,仍难以彻底切断“医”和“药”之间 的利益链条。事实上,要真正做到医药分开,转变补偿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包括药师)积极性等综合改革配套措施必须跟上,如果仅从一方面着手恐怕仍是停留在 治标不治本的层面上。上海医保接手药品招标这一改革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Ministry of Health to Expand Essential Drug List

November 15th, 2011 |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has announced that they will expand the essential drug list to meet the usage demands. Actually, many local healthcare departments have already added some medicines to the local bidding catalogues based on their demands. With the updated basic drug catalogue, there should be no need for such individual addition.

扩充版基药目录已箭在弦上 地方增补或全面取消

来源:搜狐网 作者:贾岩
随着此前规定的调整时间来临,基药目录的调整已经箭在弦上。

近日,国家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卫生部将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规 定,三年调整一次基本药物目录,按照2011年度医改工作提出的研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工 作。”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09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虽然基本药物遴选、增补、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在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根据医改规划,卫生部正在全面展开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工作,新版目录的出台将解决307种基本药物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据郑宏介绍:“许多地方反映基本药物目录里的品种比较少,剂型较单一,不能满足各地基本用药的需求。在近2年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卫生部 也允许地方根据本地防治情况和基层用药需求进行增补。新目录将解决这一问题,这个目录应是一个整体版,在品种的数量、剂型上会有所增加。”

按病种遴选品种

作为基本药物制度的一大重要目标,合理用药的推进并不理想。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仍不规范,滥用现象严重,基本药物规范使用的问题依然十分关键。

根据卫生部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乡镇卫生院2009年门诊次均费用是28.8元,之前是28.7元,仅仅下降了一毛钱,因此,合理用药依然是新版目录的重头戏。

据相关专家指出:“药品的使用是一个和经济发展、文化背景、药品本身有密切关联的问题,规范使用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合理用药。卫生部将通过规范基本药物目录来实现,尽可能让药品目录中所有品种都有代表品和主流品。

如何开展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也是很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而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的品种大部分是医保甲类目录药品,因此,新版基药目录的大部分品种还是无可争议地来自医保目录,因此和医保目录衔接已经成为基本药物使用的有力保障。

郑宏强调:“医改相关部门将充分调研各地用药情况,充分吸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相关经验,特别是要与各地开展的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临床路径做好衔接,同时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里的用药相衔接。”

目前,各地医保部门都已经开展了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的改革,为了推进基本药物的广泛使用,基本药物的遴选也将按照病种遴选,以便患者可以在治疗中用得上基本药物,通过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转变用药习惯,从而促进合理用药。

地方增补或全面取消

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初期,很多对制度的解读都是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一些地方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基本药物目录不够 用的情况没有被重视,尽管增补品种解决了地方用药需求的问题,但增补不规范也造成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以用增补目录为主,国家目录形同虚设的情况发生,因此, 新版目录将致力于解决此问题。

国家卫生部药政司基本药物制度研究处处长韩会学指出:“对卫生部来讲,并不是苛求只使用307种基本药物,也允许地方使用一定数量的增补品种, 甚至以前有的省允许区、县自己增补一些,我们也没有干涉,因为基本药物制度也需要探索。”因此,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之初,在政策层面上,主要是敦促地方全 部使用目录品种、基层采购统一配送以及实现零差率销售,而增补目录规范并未被提上日程。

来自地方卫生局的人士指出:“刚开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时,有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如果基本药物目录太大的话,财政可能负担不起,因此就有一种愿望, 认为基本药物目录不能太大。其实现在看来,真正的财政负担不是来自基本药物,而是基层的机制,目录大小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财政补偿不是补在目录上,是补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上。”

据记者了解,新版目录将不再分为基层版和大医院版,两者将合二为一,因此,其范围会更大,因此,增补是否继续存在也不确定。

有地方卫生局人士指出:“把目录规范好,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办,不能掺杂种种影响因素,否则很可能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

据韩会学介绍:“从制度设计来说,将来基层卫生机构要全部使用基药,理想的话,增补是不需要的。”

Hebei Government Sets Up Standard Price for Infusion Drug

November 15th, 2011 | by

The bidding committee in Hebei province is trying a new model for infusion products. As we know, man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use extremely low price to win the bidding, at which they can’t either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fusion. To avoid such vicious circle,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set up a standard price for each type of infusion, the pric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bidding price from last year, local hospitals can then choose infusion suppliers from those who have agreed on this price.

统一定价河北输液招标首开国内先河

【慧聪制药工业网】 作者:杨俊坚

统一定价到底能够给业内带来多大的惊喜?

尽管从4月份流传至今的基本药物统一定价政策尚未出台,但已有先行省份进行试水。9月底,河北省公布了大输液24个品规的统一定价及企业确认目录,宣告了与现行基药招标思路和模式完全不同的药品采购方式在河北首开先河。

可以说,统一定价实施最大的障碍,是牵涉到数千家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分配和利益格局。也就是说,价格统一后,“政府如何确定中标企业”关乎到一些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本次河北省对大输液统一定价后,是按照上一轮中标企业进行确认,尽管该方式仍有探讨的地方,但相对于招标,企业对此模式更为认可。

而这一统一定价模式的关键意义在于,其颠覆的不仅仅是目前的招标采购模式,更是为在目前“最低价中标”风潮下,优质企业合理利润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和产业均可能产生风险提供一种解决办法,值得借鉴。

定价水平不低

9月底,河北省公布了《关于氯化钠注射液等基本药物暂按统一价格采购的通知》,将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以及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3只品种的24个品规的大输液进行统一定价。随后由21家企业对此价格进行了确认。

按照石家庄四药及山东齐都药业有关负责人的理解,河北省基层医疗机构将按照统一规定的价格,在已经进行了确认的企业中自主采购。

山东齐都药业市场部经理龚维正告诉医药经 济报记者,河北统一定价的水平目前仅次于上海、四川和安徽,与山东相仿,均属中等,而江西是公认价格最低的省市之一。比如,与江西省公布的《2011年度 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中标结果(第一批)》相比,其规格为100ml:葡萄糖5g与氯化钠0.9g(玻瓶)中标价格为0.67元,塑料瓶装为0.719元;同样的产品,河北统一定价的价格玻璃瓶装价格为0.79元,塑料瓶装价格则为1.03元。两者价格相差较为明显。

“相对于其他更多省份的中标结果,我们认为,河北省定的这个价格仍然较低,应该说也很难接受。”石家庄四药以及山东齐都药业负责人都作出这样的评价。

石家庄四药去年占河北大输液市场的份额超过80%,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学军说,尽管河北统一确定的价格对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难接受的,即使中标了利润空间也不大,但是考虑到基本药物政策的趋势以及河北属于本地市场,公司还是认同了这个价格。

但是对于统一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记者并未看到有公布的材料,而苏学军和龚维正均表示,有关部门未曾与企业进行过沟通。

企业更愿选择统一

记者特别留意到,河北公布的名单中,所有确认价格的企业均为上一轮河北全省药品统一招标中中标的企业。对此,有企业人士的评价是 “针对特定企业进行的特殊政策”。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否意味着目前基药统一定价最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厂家的认可。

“很明显,河北招标办也考虑了当前招标的环境,希望避免恶性竞争。”尽管齐都药业的大输液在河北省每年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是龚维正对河北这一模式相当认可。“因为如果继续最低价中标,明年企业的中标价格或者会比江西更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大输液产品的成本已经摆在那里,再大幅降价,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必定得不到保证,在CPI不断增长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龚维正如是分析。

“如果在现有市场招投标趋向和体制没有更进一步改善的前提下,只要统一定价的价格水平合理,大家都乐意接受。”苏学军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龚维正进一步解释说,经过一个周期的供应采购之后,中标企业的运行、供应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会有很明显的改变,如果效果不错,应该继续执行,这肯定比硬性地招标要好。

甚至有行家预言,按照这种模式,今后河北省大输液将不会像其他省份招标后那样,出现市场格局大改变。

因为进行价格确认了的企业均为上一轮中标的企业,并且尽管统一定价后所有企业的产品价格都将一致,但其实此前的招标中,各企业的中 标价格也相差无几;而由基层医院按照确认结果自主选择,就相当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市场维护与扩展能力都未发生改变,而对去年的采购结果也必将不会有太大 的影响。

Pharmaceutical Firms Complain the Costs of Supervision Drug Barcode

June 15th, 2011 | by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gulation, all essential drugs have to use the drug supervision barcode in order to attend the centralized bidding.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d been preparing three years before releasing this policy. However, there’re more and more complaints from the manufacturer side, for the supervision barcode increases their production costs, and they are also questioning the effect of such barcode, especially when hospitals and pharmcies are not participating.

药企成本增加,药品电子监管码在争议中推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万祥军

核心提示: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个码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做了3年多的推动工作,这背后,药品生产企业和码号生产企业之间一直在博弈。

药品电子监管码

近日,一些消费者在药店买药时会发现,药盒两侧新增了密密麻麻的码号条,不同于以往的条形码,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药,每盒药的码号都不同。一般人不 知道的是,为了这个码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做了3年多的推动工作,这背后,药品生产企业和码号生产企业之间一直在博弈。

业内人士管这个小小的码号叫做药品电子监管码。国家药监局文件(国食药监办【2010】194号)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的中标企业,应在 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基本药物出厂前,生产企业须按规定在上市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电子监管码。

文件还要求:从2011年4月1日起,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品种,一律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

药品电子监管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编码技术,对药品实施全过程电子监控的方法,由此产生药品惟一的“电子身份证”。有关部门介绍说:电子监管码属于一品一码,每个药盒上的编码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起到监控、追溯、查询作用。

增加药企成本

据介绍,要得到电子监管码,企业首先要有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密匙,第一把密匙费用由政府承担,第二把密匙则需要企业每年支付300元。

东部某药厂质量部经理刘芳(化名)介绍说,拿到密匙后,药企还要上网申请电子监管码。要在药盒上印电子监管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往药盒上贴印制好的码签;一种是直接将码签印在药盒上。

刘芳说,贴签最简单,但需要买条码打印机和读码机。一台打码机要一万五六元,一把好一点的手持读码机要1万元,每条生产线至少需要两台打码机和读码机。“这突然增加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她的话代表了很多药厂的观点。

贴码要人工操作,每一盒药的码都不相同,都要扫码,之后还要做关联,放在一个箱子里。一盒盒刷后关联出一个箱子(贴两个码),200盒一箱,100箱再关联到一个批次里。整个工序做下来,特别耗费人力,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大多数药厂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找包装厂印刷,在包装盒上印上监管码后,在生产线机器上进行读码、关联,然后再上传到药品电子监管网。

为了完成这一过程,药企需要在相关的各个环节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上网设备,更关键的是,为了在生产线上安装扫码、关联的设备,还要进行生产线改装。

“不少药品生产线都是进口的设备,非得加一个国产的东西和它配套,有难度。”某药企负责人介绍:“一条生产线单独改造并不算贵,但如果几条生产线同时改造,费用就很大。一个比较大的制剂厂,有8条生产线,改造总投资约需700万~800万元。”

“我负责电子监管码项目,说实话差点就绝望了。我做过很多项目,没有一个像电子监管码这么难搞的。”西部某药厂质量部李福(化名)说。

李福所在的药企,用在电子监管码项目的直接投资为80万元,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成本要花100万元,算下来,可见性支出已达180万元。李福说,电子监管码项目进行了一个半月,但目前要改造的3条生产线,一条都没有搞定。

据李福介绍,在调试阶段,该厂片剂线的生产能力只有原来的1/3到1/4,又恰逢销售旺季,4月份,某热销药品已经出现了两次断货。即便调试完,产能损失也要在20%左右。

除了生产能力下降,返工率上升也令企业头疼不已。如果扫错了码,整条线都得停下。检查废码,然后同一条线上的药都要做重新关联。

李福所在的药厂,以前返工率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但上了电子监管码以后,返工率增加到5%~10%。

为了适应“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要求,软硬件改造、生产速度下降、返工率上升引发的种种成本,让药企叫苦连天。然而,给药企生产包装盒的印刷企业,却从中找到了发财的机会。

天津某包装材料印刷厂为了迎合药企客户的新需求,花了600多万元购进了一套印刷变码的设备。印刷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这台设备印刷药盒,印刷量大的药企,一个药盒3分钱成本打不住,量小的一个药盒要一毛多。”

印刷厂的报价还在蹭蹭地往上蹿。按一个普通药厂月生产量120万盒,一个药盒3分钱的印刷费来计算,每个月光是印药盒就要向印刷厂多付至少3.6万元。“药企不可能一直承担这些成本,早晚要摊到药价里。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刘芳说。

电子监管码效果争辩

药品的电子监管并不新鲜,早在2006年,国家药监局就按照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电子监管。

2008年,药品电子监管再一次扩大范围。国食药监办[2008]165号《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2008年, 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实施电子监管。从2009年起,逐步将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 器械的生产、经营纳入电子监管。

从2008年11月1日起,我国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和二类精神药品(统称“四大类”)实施电子监管。“四大类”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一律不得销售。

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通知(国办函〔2010〕6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 安排的通 知),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和完善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的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体 系”。

《关于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应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基本 药物品种出厂前,生产企业须按规定在上市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并通过监管网进行数据采集和报送;凡经营基本药物品种的 企业,须按规定进行监管码信息采集和报送。

据悉,纳入此次“全品种电子监管”的307种基本药物,大约有3.5万个批准文号,涉及3000多家药品企业,覆盖70%~80%的上市品种。

国家药监局信息办公室主任朱国富表示,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可以有效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行为,可以实施对问题药品追溯召回,此举对药品全程透明化管理、消费者用药安全和提升监管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

洛阳市药监局的一位员工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因为全国各地监管码联网,药厂的自律性提高了,监管方便一些。”

但来自药企的刘芳却认为,用电子监管码打击假药的逻辑不成立。她说,事实上,从电子监管码是看不出药的真假的,除非两个人同时去查同一个号码,才能确定哪个是假的,这种做法的几率很小。

这不是给造假者增加成本,而是给药厂和药品经销企业增加成本。刘芳说,政府依法去打假比这种做法效果好得多。

一家防伪企业的副总经理张明(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没有一种防伪技术可以包治百病,防伪的目的不在于技术上阻止,而是在于提高假冒的代价。为什么阿司匹林很少出假货?那是因为产品售价低,而制假者一旦被发现,处罚又很严厉。

有业界人士认为,出现假药的核心问题不在于防伪,而是在于流通环节没有堵住,执法部门不作为。

电子监管码的弊端还在于降低了企业的效率,“不搞电子监管码,我倒找给你钱行不?”有企业这么问。

“没有电子监管码之前,药品就无法追溯了吗?”张明说,每家药厂都有生产批次编号,每家经销商零售商都有底单发票,“倒推30年,有这套系统,也查得到假药源头。”

李福说,从企业承受能力上讲,像基本药物这种大批量低收益产品,目前阶段负担电子监管码的成本,既也不现实,也不合理。

基本药物最大的市场是医院,如果没有加入电子监管系统,就不可能参加招标,企业会丧失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上述药监局人员称。

国家药监局推行电子监管码保证药品质量,初衷是好的,但现在技术可行性和流通渠道的实现上都是不具备的。国家没有成熟的监管码系统和数据 库,数字处理能力、可控性、码段容量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做项目的供应商也没有成熟的设备和程序,技术人员也不具备足够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能力。

李福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审慎地推行药监码。目前欧洲国家中只有法国对电子监管码提出了要求,而且也只要求先在包装上印上药监码,不要求做关联。我国至少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说实施得很顺利。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4月1日起不执行电子监管码禁止参加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市场禁入算作一种处罚,处罚必须有法律依据和授 权,但目前明显缺乏依据。文件还规定一定要贴到最小包装,贴到最小包装成本要增加很多,对于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打击会很大。最关键的是,如果医院不执行,就 缺了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个码的实行意义就没有了。至于医院能否执行,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Problems Occurred after Centralized Bidding

May 19th, 2011 | by

The current bidding process might make the drug less expensive but it raises quality concerns at the same time:

1) While some patients benefit from the less expensive drugs, others find that some drugs disappeared from the pharmacies.

2)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not happy with the bidding system. The argument is that the essential medicine procurement system distorts market competition, for some companies might compromise drug quality to lower production costs.

遇招标双刃剑 大型药企遭阵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据参与招标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价格已经接近企业的成本价,不过,现在必须硬着头皮把价格降下来,以满足专家组的心理预期。

目前,已经有若干省份开始执行“安徽模式”进行基本药物招标,大型医药集团并未因为其“资质”而抢得先机,相反,已经呈现“节节败退”的情况。

资质优良药企的出局,可能会降低药物的品质,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药物降价带来的益处。

价格低到“不可思议”

所谓“安徽模式”即“双信封”制,按照该模式,企业投递第一信封,为“技术标”,招标方根据企业的规模、信誉、资质来打分;第二信封,为“商务标”,通 过技术标入围的企业,再各自报上价格,两轮报价同时进行。而在实际的药品采购中,“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难以体现,基本药物大多实施低价者中标的制 度。

在这一招标模式下,全国大型制药集团的产品中标率集体下挫。

从市场了解情况来看,大部分规模医药公司的中标率从原先的90%降到了5%。即原先投标100个品种,90种中标,变为现在的5种中标。

以某大型医药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安徽投标127种,中标7种;在山东投标相同品种,也只中标7种。“很多产品的价格已经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相关企业的高管表示。

以某省的普通输液价格为例,中标价仅为0.77元。“你到超市里面随便选一瓶250毫升的液体,只要是液体,不管是水、酱油还是醋,都不可能卖到这个价格,那你还敢往身体里打吗?”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

“价低者得”的情况,导致了很多企业为了争取某个省的市场份额,而出现成本与售价倒挂的情况。而不愿倒挂的企业,只能出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据我们了解,很多‘中标’企业,一时报出的低价,后来自己也生产不出来,结果导致中标后,也不履行,很多商品就此断货。”

事实上,低价药断货的情况,从去年年底就在国内不少省份出现。一些常见的品种,如板蓝根颗粒,中标价仅0.11元/袋。包括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厂家白云山等生产品牌板蓝根颗粒的厂家,均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1分钱压倒一个大企业

众多大型药企折戟药品招标,导致了很多药品从市场上彻底消失。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安徽模式”下,医药系统已经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一方面基层医生因为药价太便宜,不愿“开”基本药物;另一方面,由于中标价格过低,基本药物也很难找到供应企业。

此前,国家发改委就经典老药在市场消失的话题,组织行业内的关键企业开会商讨对策。记者了解到,由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下称“信谊”)生产的一款名为 “乙酰唑胺”药品已经断货,主治青光眼。其价格从12元一度被发改委调整至17元,调价让生产该药品的信谊看到了恢复生产的希望。

“我们原先的原料从北京双鹤采购,可是双鹤由于成本的关系不再生产原料,我们决定从国外进口。”信谊核算发现原料进口后,该药制造成本为20元。

不过很快,随着发改委将该药的价格从17元又调回12元,正在进行的进口原料药注册申请,也随即中止。

自基本医药目录制度实施以来,仅信谊旗下就有十多种老药退出市场,停止生产。事实上,经典药品的缺失,让这一市场拱手让给外资跨国企业,其产品价格平均为国内价格的5倍~10倍。

“现在包括山东、四川、黑龙江等省的招标文件中,都明确表明,招标价格将参照之前招标的省份来制定,要比前面低,这种‘越招越低’的情况让企业难以为继。”于明德表示。

以复方丹参片为例,某省60片装的中标价格为0.95元,而“药材网”上根据国家药典公布的原料药采购价格就为2.95元,这还未计算人工、房租、水电、税收。这让经典老药的市场前景十分暗淡。

于明德指着中国地图对记者表示,从北向南数,中国市场数得着的大型医药集团,几乎都在“安徽模式”下栽了跟头,包括哈药、东北制药、石药、华北制药、北药、新华制药、上药、康恩贝、广药等。“商务标,往往1分钱压倒一个大企业。”于明德表示。

药品安全监管隐患

去年,为规范药品的招标采购,卫生部64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规范基本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的56号文,提出了“双信封和带量招标”的创新模式。

一位医药企业高管表示,新的招标模式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即是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一些地方“歧视性”的招标规则加重了省外投标企业的负担;

其次,中标价格差异过大,原研、首仿、单独定价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引起的中标价格差距达到几倍甚至更多,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难以体现,基本药物唯低价中标,使一些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内控标准较高的制药企业常常很难中标,不可避免地给药品安全监管带来隐患。

“国家对于品牌药企,应该有差异化的定价政策,现在仅按照原研、首仿和仿制来划分,过于笼统。”信谊的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

竞标如此激烈,也与我国制药行业目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关。根据我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制药工业销售额前十强企业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4%,百强企业为42.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个别品种有5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

从招标政策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型制药企业并未因竞争的加剧而变得更为强大,事实上,随着在各地招标采购中的“失利”,大型制药企业正在经历阵痛。

一位化学工业制药协会官员表示,仅在项目层面的管控尚显不够,“如何细化大企业扶优做强的政策,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明确行业发展指导目录,对于大企业审评注册给予优先,对于招标、医保、定价等给予倾斜,同时提高GMP标准,鼓励优势企业提高药品标准等。”

去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基本药物销量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应 达到80%以上,“美国实现这个目标用了80年,我觉得中国实现这个目标,起码要用20年。”一位多年从事医药行业人士表示。(赵奕)

Price Ceiling Makes Drugs Disappeared

April 11th, 2011 | by

2011-04-11

The NDRC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has set price ceiling for another 163 essential drugs on Mar 28, 2011, the average rate of price reduction reaches 21% this time. However, it’s reported that some low-price drugs start to disappear , for manufacturers can hardly make any profit by the price ceiling. Consequently, low-price drugs will be in shortage soon.

药品降价要看得见降 也要看得见药

2011-04-01 11:38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核心提示: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实行福利医疗制度,但全免或部分免除的基本为“医费”,即看病、问诊的费用,而在药费这一块,则基本以自费为主,药费畸高成了困扰各国政府、医疗部门和患者的普遍问题。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规定,自3月28日起,全国部分常用药物,包括162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实行正式降价,平均降幅高达21%。

此次降价所涉及的,大多数为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物,是患者最常遇到的 “大众性疾病”(如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等)必然用到 的药物种类,包括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如心血管类疾病用药等,一部分进口药物也在降价范围内。这意味着此次降价所惠及的患者覆盖面更广,不仅常见病患 者的医疗开支会有所节制,那些“老病号”的药费负担,也有望随之降低,这对于广大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实行福利医疗制度,但全免或部分免除的基本为“医费”,即看病、问诊的费用,而在药费这一块,则基本以自 费为主,药费畸高成了困扰各国政府、医疗部门和患者的普遍问题。此次发改委主持的常用药物降价,意在通过价格调控,直接让利给普通患者,是一种勇敢的尝 试,其动机是积极的,也理应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应有的正面评价。

但必须看到,这种以行政指令调控药价的常用药物大降价行为已非首例,从以往的经验看,社会、舆论和广大患者最担心的,莫过于“见得到降,见不到药”,即随着降价令的推出,原先的常用药渐渐变得不再“常用”,不仅药店里再难觅踪影,医院、诊所里也从此没了踪迹。

许多行家和敏感的消费者都早已发现,许多医药厂家对这种指令性大降价早已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旦降价范围确认,它们一方面迅速调整产能,将被选中的药物品种产能边缘化,另一方面将这些药改头换面,“新瓶装旧药”,换个名字重出江湖,从而理直气壮地游离于降价令之外。

即使不考虑这种消极对抗、绕开禁令的主观行为,客观地说,此次降价所涉及的头孢、抗生素等类药物,本身就属于更新换代极其频 繁的药物类别,几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就往往更新一代,如果缺乏这种对常用药名单变化、发展规律的前瞻性,那么这种对药价的行政调控,就可能陷入“隔三差五总 要再调”的怪圈,从而令相关决策部门疲于奔命。

既要看得见降,也要看得见药,才能真正惠及患者,扭转药价畸高的市场格局。

以往历次药品降价,之所以屡屡被医药厂家成功闪转腾挪,基层药房、医院和厂家的配合是关键。这就必须抓紧“医药分家”改革的推进,并改变目前不尽合理的药品采购机制和利润分配结构,打破“药”、“医”二者间的共生 “食物链”。

相对于零售药店,政府干预对医院、尤其担负医疗支柱职责的大型公立医院效果更好,影响力更大,有关方面应将药品价格管理的中心,从药房转向医院,从医院药品采购、处方这两大环节入手,加强监管,如此更有利于降价的常用药继续“常用”下去。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千实惠、万实惠,少花钱便能治好病最实惠,他们所关心的不只是药品均价降了几成,而更在乎自己药费开支是否真的下降了。对此,有关部门应把思路放得更开一些,不仅对常用药名单上的药品种类“下手”,更要严控新药的审批、定价,并加大对低收入患者的直接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