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Schlagwort: ‘Consolidation’

China Urge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o Meet New GMP

March 5th, 2011 | by

2011-03-05

The policy regarding the new GMP standard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come into effect since 01.Mar.2011,all 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at can not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within five years will have to shut down. However, in order to get the new certification,  companies need to invest a great number of money to improve their facilities and management. It’s estimated that about 1000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ill be washout out from the market in the end.

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 药企结构洗牌

2011-3-1 15:07:09 来源:中广网作者:医药卫生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从今天(3月1日)起正式施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现有药品企业在5年内达到新规标准,否则停产。
打开新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共有14章、313条,与1998版相比篇幅大量增加。从今天开始,新建药品生产企业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或者改 扩建的车间,都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都应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达到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其他类别的药品生产,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企业或者车 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安监司司长孙咸泽简要的向我们介绍了一下增加的主要内容。
孙咸泽:新版药品GMP,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了对关键人员资质的要求,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提高了部分生产条件的标 准,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的制度,促使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国内最大的中成药制造商广州药业总经理吴长海说,新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确实会带来成本压力的加大。他说,标准的提高对于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这 样不只是国家政策本身的要求,其实也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中必然要达到的要求。他说,对各方面的成本,设备成本、人员成本的压力都有所增加,但是他同时也提 到说,在新规定出台之前,他们就已经将生产场地、环境以及设备改造和工艺改造进行了提前的准备,新发布的标准不仅仅是对于像广州药业这样的大企业有所影 响。
根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副会长王波介绍,他说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影响,只是不同企业的应对能力不同这一次提高制药标准,不仅是为老百姓能够吃到更高 质量的药品,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我国医药企业产业的结构。王波说,提高标准,一些和这个标准差距比较大的企业,在未来竞争中,没有核心竞争力,会自然而然的 知难而退,淡出医药制造行业。
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高投资的行业,目前我国有4800家这样的企业,而且普遍的规模都比较小,这就会引发很多非良性的竞争,一些小型药厂将会逐渐的 淡出历史的舞台。要达到新版的标准,预计每一家企业都要投入500-1000万元,几乎吃掉了一到两年的纯利润。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它的营业收入不足 5000万元占到7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每年的纯利润大概1000-2000万,这些年利润仅仅过了千万的企业,恐怕很难承受改造的费用。国家药监 局预计,将会有500家企业因为这次规范的批准而被淘汰,但是目前有900家药企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实际被淘汰的数字可能会高于1000家。
【编辑:梁如意】

Pfizer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King Pharmaceuticals, Inc

March 5th, 2011 | by

2011-03-05

Pfizer Inc.  today announced that it has combined operations with King Pharmaceuticals, Inc. On February 28, 2011, Pfizer completed its acquisition of King through the merger of its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Parker Tennessee Corp., with and into King. King is now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Pfizer. (Source: BUSINESS WIRE)

 

辉瑞完成收购King制药 3月1日开始合并经营

文章来源:搜狐健康

纽约州纽约2011年3月1日消息 辉瑞公司今天宣布已完成整合了King制药的业务。2011年2月28日,辉瑞通过将King制药的全资子公司帕克田纳西公司(Parker Tennessee Corp.,)合并进King制药,自此完成了对King制药的并购。现在King制药为辉瑞的全资子公司。根据交易条款,King制药已发行的普通股股 票每股转换为收取14.25美元净额现金的权利(不包含利息,减去任何规定的所得税)。在合并前,帕克田纳西公司(Parker Tennessee Corp)以要约形式收购了King制药大约92.5%的已发行股票。从昨日交易结束后开始生效,King制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普通股将停止交易。

辉瑞总裁兼首席执行官Ian Read表示:“随着King制药的人才、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加入,辉瑞将为那些需要缓解和处理疼痛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辉瑞的产品组合将得到扩展和 延伸,其中包括King制药的紧急给药用Meridian自动注射器业务(开发和生产EpiPen®)和Alpharma动物保健业务,二者都能补充辉瑞 的现有业务并与其保持一致。”Ian Read同时强调:“我们相信我们能很快地兑现通过与King制药合并后所带来的收益,包括强化产品组合、快速增加收入以及对稳定的收益增长和股东价值的 预期贡献。”

辉瑞现在仍然认为交易能使2011年度和2012年度调整后摊薄的每股收益提高约0.02美元,在2013至2015年将提高大约0.03 – 0.04美元,同时在节省经营开支费用方面,初步预计将至少达到2亿美元,这个目标预期将在2013年底实现。

New GMP Reshapes the Market

January 20th, 2011 | by

2011-01-20

After nearly three years’ debates, the new version of GMP will finally come into being soon, said CFDA. Moreover,  it’s said that the new GMP standard will wash out up to a thous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ut of the industry, especially those small & middle sized companies.

 

新版GMP打破沉寂 上千药企或淘汰

2011-01-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核心提示:新版GMP在市场上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成本上升,挤压利润。但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在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扩大营销来提升利润。

新版GMP在沉寂三年、与各方利益者争斗三年之后,日前终于被国家药监局再次给出出台时间表:2011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药监局透露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国务院已同意,即将签字颁布实施。

即 将颁布的新版GMP牵动着药品生产企业的神经。这是一纸“死刑令”,也是一纸“新生令”———有专业人士评论,新版GMP的出台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博弈 之后,国家利益最终获胜的结局。一些企业和相关利益者以“成本增加、利润率下滑”为阻力的声音,终于被国家再次高调宣布新版GMP实施、强行提高药品质量 的声音所覆盖。

或有上千药企遭淘汰

有专业人士预计,因为标准大幅提高,新版GMP将让成百上千家药企从历史名单中消失。

我国目前实行的还是1998年版的GMP规范,与此次新版公布相隔十余年。而截至2005年3月,有1112家医药企业死在这一“门槛”之外,只有3959家生产企业跃过门槛,它们却付出了1500多亿的门槛费。眼下,第二轮生死战又将到来。

中投顾问研究员郭凡礼对南都说,目前我国有五千多家药企,其中中小企业占到90%以上,有很多企业的净利润不足千万甚至不足百万。国家经过三年考虑后谨慎出台,需要考虑新的高标准出台对行业的打击会有多大。

据国家药监局的公开数据,预计新规范的实施将使全国至少500家经营乏力的中小企业关停,而合规企业仅硬件投入就需300亿-500亿元。

行业研究者李泊霆认为,新版GMP迟迟未出台和企业的有意拖延必然相关。新版GMP在市场上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成本上升,挤压利润。但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在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扩大营销来提升利润。

据了解,GMP是现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药品生产管理方式,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而我国新版GMP参照了W HO、欧盟、美国FDA的GMP标准并与国际接轨。

新版GMP:斩谁于马下?

记者采访时专家指出,新版GMP出台,即将遏制在现行体制下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部分地方政府“唯低价是取”趋势的恶劣蔓延,“这将杜绝一些唯利润是图”的药企为药品质量埋下的潜在隐患,解除百姓在用“便宜药”的同时对安全用药的焦虑。

远虑消除,近忧随至。据了解,全国在第一轮GMP认证方面的总投资已达1500亿元,其中40%为银行贷款,目前为止,仍有近400亿元资金为坏账。“经过上一轮的经验教训,国家需要更加慎重地考虑新标准是否会对行业造成更严重的打击。”郭凡礼说。

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单独改造空气净化系统,企业需要投入100万元左右,全国总计投入2.98亿元。国产冻干粉针机价格在2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最低也要1000万元以上。仅更换设备一项,预计全国投入为60亿至90亿元。

郭凡礼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但国家意识到新版GMP不得不快速出台,因为各种药品安全问题纷至沓来,如果再不出台情况将会恶化,代价势必会越来越大,“那才是对行业最严重的打击。”

那些将被新版GMP斩杀的药企,将在GMP实施不久后甚至实施之前就浮出水面,“环伺周围,垂钓者必将是实力强大的药企巨头和产业资本。”分析者对南都说,新版GMP将快速拉高制药行业门槛,行业集中步伐加快,不合规的小型药厂直接停产淘汰,或由大型药企收购改造。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认为,新版GMP虽然给予中小企业3年的缓冲期,但上千家中小企业终将死在GMP门槛上。申银万国也认为,目前4824家药企中已经有910家处于亏损的事实使态势变得更加严峻。

郭凡礼认为,目前国内中小规模的制药企业大概占到90%左右,其中,最好的年销售额在一个亿左右,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年净利润大约是1000万到2000万。如果达标,企业投入最少数千万,高的上亿,这些年利润仅过千万的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质控人员尚有10万缺口

此前有专家指出,新版GMP的实施给全行业带来的成本增加将达30%。

海南康芝药业研发中心的副总洪丽萍告诉记者,大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可以压缩成本支出。企业必将会更加认真谨慎做好研发和源头的工作,避免在每次质量标准提升时做太多改动。

记 者了解到,近年来出现的药害事件,也往往发生在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由于企业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力度不同,即使在同一质量标准下生产的药品,其 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也有差异。例如一些和欧盟联系比较紧密的企业,就会更加严格遵循标准,而实力比较弱的企业可能只是粗浅应付。”一名药品质量监控人士透 露。

专家分析,新版GMP实施后,国内中小企业难占优势。除了硬件的规范,软件也是短板。据了解,国内企业目前平均质控技术人数仅为5%,距国际平均15%的水平差距甚远。总体估算,生产企业质量管控人员需增加一倍,尚有10万人的缺口亟待填补。

新版GMP利刃落下日渐逼近,然而博弈亦仍在继续,据媒体公开报道,有政府高层人士曾透露说,新版GMP一再延迟因为内外部阻力都很大。“即便是在现在的签字阶段,也还是有点卡壳。” (江华)

Three Pharmaceutical Giants Battle in Beijing

January 18th, 2011 | by

2011-01-18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ill take place in the pharmaceutcial industry in Beijing area:Shangha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 has successfully acquired China Health System Ltd.(CHS / a large distributor in Beijing) and AixinWeiye Co.,Ltd (chain pharmacy in Beijing). Now it will directly compete with the other two pharmaceutical giants in Beijing area — Sinopharm and Beij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the situat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said to be formed.

 

上药北上火拼国药华润 收购两医药流通平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1年1月17日

 

对于北京医药流通市场上即将展开的”三国演义”。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毫不讳言:”市场上这么讲,我们也认同这种说法,但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月12日,上药集团在北京宣布,完成对中信医药和爱心伟业药业的股权收购,并依托这两个医药流通平台,成立北京总部,正式进军北方市场。  吕明方表示:”北京市场将是上药的重点,通过两大平台,借此同时可扩大华北区域市场。”  北京医药流通市场上,此前已有两大巨头,分别是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股份(600511)和现属于华润集团旗下的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药将面对的是两大央企的围剿。

上药唯一不缺的可能就是钱。由于正在赴港上市的关键阶段,吕明方并未透露融资情况,但他明确表示:”H股融资规模肯定不会低于国药控股,而且我们已经明确,融资的一半要用来对外收购。”  国药、华润、上药,三大医药集团手握重金,激烈竞争无可避免。收购两医药流通平台  中信医药是目前上药手中攻取北京的唯一一张牌,但这张牌却很有优势。因此吕明方除了口头上表达”要谦虚地向对手学习”之外,并不担心未来的市场。  2010年12月,上药集团宣布收购China Health System Ltd.(CHS)的股权。CHS是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离岸公司,其实体资产为中信医药的100%股权。  中信医药列2009年度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第18位,主要业务集中在北京市场,是北京排名第三的医药流通企业。2009年中信医药实现收入为43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而2010年收入则有望超过60亿元。  中国医药市场格局中,北京、广东、河南是药品销售前三大的区域。北京的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左右,而上海不过235亿元左右。收购中信医药,无疑为上药打开北京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和其他省份的市场一样,地方保护主义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槛。上药集团徐国雄表示:”地方上封锁的现象肯定是有的。所以我们才要用那么多的资金去收购。”

他透露,最初上药并未计划一次性收购大部分股权,但在中间博弈过程中,中信医药原股东北极光投资、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礼来亚洲风险基金和NEA基金等纷纷表示愿意出让所持股权,因此上药才斥资23.28亿元,收购中信医药65.24%的股份。

中信医药同样吸引了其他巨头的关注,也为上药的收购增加了许多变数。徐国雄表示:”据我了解不是国药集团,但肯定也很有资金实力。”据悉今年3月底前,上海医药还将完成对中信医药100%收购计划。

爱心伟业则是北京市排名前十的连锁药店企业,上药集团控股其100%股权后,爱心伟业将和中信医药一起,构筑从流通到终端零售的完整销售平台。

吕明方表示:”北方总部成立后,我们最先要做的是加速基本药物配送的渗透。我今天与北京市政府领导谈过,他们都很支持我们把’松江模式’带到北京来。”

所谓”松江模式”是上药集团在上海松江区推行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基本药物配送模式。由于新上药整合上实医药、中西药业之后,本身具备强大的医药工业实力,松江区的435个基本药物中,上药能够生产366种。”松江模式”也就意味着上下游一家通吃。

火拼国药和华润

“感谢市场、感谢竞争,我们才有与央企同台竞技的机会。”吕明方的感慨代表了上药现在的姿态。

在评价国药与华润的时候,吕明方表示:”国药旗下各个分散的上市公司各有特点,华润则表现在其整合能力上。”他认为,上药由于实现了整体上市,因此其结构更清晰,也更利于资本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国药和华润也在积极进行着扩张。2010年7月,华润与北药集团实现重组,去年11月,北药集团旗下的北医股份就重组了北京万家瑞药业;11月 16日,又与山东中信医药成立合资公司;11月18日,北医股份又出资10亿元,收购苏州医药龙头企业礼安医药有限公司65%的股权。

而国药的动作更快,自从整合完中生集团之后,国药新任董事长宋志平过去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会和一个地方政府谈妥合作协议,以国药入场、替代当地流通企业,并且伺机收购当地医药工业企业的方式,先后与十余个地方城市签立协议。

吕明方认为:”医药领域最后一定是几个大集团占据市场主体份额。所以今后并购还会加剧,去年四季度以来,外资企业也加入了国内的并购潮。正是这种竞争,让上药有发展机会。”

目前三家最大流通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20.7%,远低于美国前三强占据90.7%的市场格局,行业整合空间巨大。尤其随着国药控股、九州通等一大批流通企业迈入资本市场,整合的实力也越来越强。

徐国雄表示:”今年收购中信医药花了23亿,收购一些工业企业又花了18个亿。40亿出去了,如果没有赴港上市,上药这种发展模式也是难以为继的。”

吕明方的雄心则更为远大:”国资委新任主任王勇明确表示过,鼓励地方国资参与央企整合,未来就不是简单的国进民退了,而是看谁的实力更强。我想到了那一天,上药有实力重组央企,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Sanofi-Aventis to Buy BMP Sunstone to Expand in China

December 9th, 2010 | by

2010-12-09

 

Sanofi-Aventis SA agreed to buy BMP Sunstone Corp., the maker of the Hao Wa Wa brand of children’s cough and cold treatments, for $520.6 million in cash to expand in Chinese consumer health-care products. (Source: bloomberg.com)

 

医药行业大并购时代到来 医药商业领域洗牌加剧

 

来源:中国医药联盟
11月1日,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宣布,以5.206亿美元(约合34.73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这是外资医药巨头对中国本土OTC(非处方药)药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同一天,瑞士医药公司奈科明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国民营生物制药公司广州天普的控股权。11月3日,赛诺菲-安万特再度宣布,与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公司杭州赛诺菲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已获中国商务部批准。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俞雄表示,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世界各大医药公司都已实现普遍复苏。与此同时,他们进军中国市场,对中国医药公司开始兼并重组。这已经成为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最大特征之一。

火热的中国医药市场正吸引着所有的人注意力。“未来十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到2019年将达到40188亿元,成为国际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这样认为,这也为外资巨头为何如此迅猛布局中国医药市场提供了逻辑背景。

而在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芮国忠看来,“刚刚开启的”黄金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重构和走向集中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集中度提升和产业 多极化。”他告诉本报记者,“并购是产业重构与走向集中的最快捷、最主流的路径,由此也将开启中国医药产业第三轮并购,即大并购时代。”

产品和市场为并购导向
上海医工院俞雄向记者介绍,在这些超过1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并购中,产品和市场是最为主要的两大收购目标。“今年8月,诺华收购艾康获得了 中国商务部的批准,这代表着未来在眼科抗感染药物这一块,诺华在全球的销售份额将占50%以上,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则有望达到60%以上。”

今年的医药并购不像以往那样,都是海外医药巨头来收购中国的小医药公司,而是出现了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医药公司收购海外资产的成功案例。

11月9日,中国赫格雷(大连)制药有限公司与加拿大URO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并购其全部资产和技术,成为我国首家收购国外医疗器械公司的民营企业。

该公司总经理秦喆在签字仪式上称,加拿大URO公司研发的数字化膀胱监测系统在中国尚属于技术空白,此次并购将推动中国数字化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

据悉,此次共有中国和加拿大的四家企业参与收购竞争,最终由赫格雷胜出。

医药商业领域洗牌加剧
2010年,中国医药产业的并购重组主要集中在医药流通领域。

芮国忠向上海证券报指出,随着医药商业集中度的加速提高,未来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活动将更活跃。未来10年,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将从目前的12000家减少到2000家。

目前来看,被喻为国内最有购并价值的医药商业公司–南京医药,积聚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市国资委100%控股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下称 “南药产业”),后者则100%控股南京医药的第一大股东南药集团,南药产业下属有10家制药企业,5家医药商业公司、1000余家零售连锁药房,除南京 医药外,还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金陵药业。早在今年4月,南京医药或将重组的消息就浮出水面。

11月10日,南京医药收盘价为15.04元,创出年内新高。该股自10月28日一度涨停以来,在后来的10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接近30%。期间,关于华润、国药控股、上药、英国AB四大医药集团将参与竞购南京医药的消息在坊间流传。
而记者了解到,《2010-2015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有望在年内出台,该规划指出了“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领域的工作重点: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零售连锁业态的发展,培育国家级、地市级龙头航母企业。

GSK Buys Nanjing Meirui Pharma

December 8th, 2010 | by

2010-12-08

The British pharmaceutical company GSK (GlaxoSmithKline) has officially confirmed that they’re planning to take over Nanjing MeiRui Pharma Co., Inc for a price of 70 million USD, and this acquisition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before the New Year.

葛兰素史克确认收购南京美瑞制药

2010年12月07日 19:5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2月7日晚间消息,据外电报道,葛兰素史克今日公布,将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南京美瑞制药,交易仍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预计将于2010年年底前完成。

据路透社报道,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7日公布,已就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

葛兰素史克将从Pagoda Pharmaceuticals Limited手中收购南京美瑞制药90%的股份,剩余10%的股份将从Allergon AB手中收购,此举将进一步扩大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业务范围。

上述交易仍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预计将于2010年年底前完成。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葛兰素史克遇到很多跨国医药企业遭遇的问题,那就是专利即将到期和原研药被取消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葛兰 素史克更倾向于打开新兴市场,如印度和中国。此次收购将弥补其专利药到期后利润下滑的影响。另外,葛兰素史克看中南京美瑞制药的销售渠道和医疗资源。

南京美瑞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药品企业。由美国远东荷克集团公司、南京医药(13.04,0.11,0.85%)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瑞典法玛西亚公司合资成立,其中美方占有50%股权,南京医药股份公司占有40%股权。2008年,南京医药出让了这部分股权,由外方股东接手。

Cardinal Health Acquired Zuellig for 470 Million USD

December 8th, 2010 | by

2010-12-08

The US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or Cardinal Health Inc. acquired China- Zuellig for 470 million USD, which is one of the leading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ors in China.   Together with acquisition, 60 million USD debts will be transfered from Zuellig to Cardinal Health Inc.
( English Links: http://cardinalhealth.mediaroom.com/index.php?s=43&item=377 )

中国医药分销企业 布局在华市场

11月29日,美国康递纳健康集团宣布,公司已经完成对中国领先的医药分销企业永裕(中国)医药有限公司的收购,耗资4.7亿美元。由此进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中国医疗保健市场。

根据收购协议,康递纳健康集团将承担约6,000万美元的净负债。其余采购价款以现金支付,其中大部分来自康递纳健康集团海外资金。

康递纳健康集团是年收入990亿美元的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公司,主要向药房、医院、外科中心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产品和服务。此前,该公司为 了继续拓展业务,已在北美之外的多个目标区域进行了广泛研究,寻找业务增长机会,最终将收购目标锁定永裕。后者是私人持股的中国最大的医药进口商。年销售 额超过10亿美元。

在过去17年,通过直接分销中心网络以及综合批发商网络,永裕的业务遍及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的31个。业务涉及从进口到全国供应链管理到本地经销的整个分销产业链。

业内人士指出,这次收购,意味着康递纳健康集团由此获得永裕大约49,000家医院诊所和超过123,000家药店的销售终端,将在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确立优势地位。

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是此次收购的重要原因。2014年中国将实现2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医药市场。

康递纳健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白睿志(George Barrett)称:“对于康递纳健康集团来说,永裕是一项优质资产。在中国经营了17年拥有一个全国经销网络、优良的基础设施、卓越的客户服务能力和稳固的客户关系及制药厂关系。还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收购完成后,永裕总裁冯伟立(Eric Zwisler)及永裕全体高管人员均加盟到康递纳健康集团。冯伟立有23年中国工作经历,在医药行业有19年的从业经验。

冯伟立表示,“康递纳健康集团的供应链和管理经验是永裕值得学习的。”作为医疗保健服务公司,康递纳健康集团帮每天为6万个医疗卫生终端提供医药及医疗产品。美国所有手术的一半使用其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收购完成后,两家企业仍将面临一些整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中国医药市场成长性方面;以及中国经济与政治环境对医药健康领域影响的不确定性。(记者 沈建缘)

Chinese Government Pushing for Market Consolidation

November 15th, 2010 | by

2010-11-15

According to an informant from China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the related goverenment departments are about to complete a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encouraging more market consolidation. The goal is to have 1-2 large-siz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ith the annual sales over 100 billion Yuan, and 20 regional distributors by the end of 2015. 

 

行业重组 5年催生千亿级医药流通巨鳄

 

(来源:搜狐网-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知情人士处获悉,由相关 部门主导的《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草案已经完成,目前已经下发到了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手中进行小范围征求意见。据悉,政 府将主打市场牌,鼓励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争完成,这让不少分析人士欢呼民营流通企业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有接触此草案的行业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兼并重组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关键词。

对于药品流通行业的兼并重组,上述接触此草案的行业人士称,相关 部门目标比较明确:到2015年,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跨地区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药品批发 “百强”企业,这些企业的年销售总额要占全行业年销售总额80%以上。

培育20家销售额过百亿的流通企业,这个目标实现并不太难——据中投顾问的统计,2009年,医药流通销售规模超过百亿元的有国药集团、上海医药[19.03 0.26%]、九州通等8家企业,另外还有10家企业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有1万多家,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十分低下。据中投顾问统计,2009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十分之一,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流通企业不到5%,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前三强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只有20%。

市场集中度带来的问题是流通费用过高。据中国医药企业协会会长于明德介绍,现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费用率大概在7%以上,而发达国家只有中国的1/5左右。这意味着如果能降到国外的水平,整个行业利润将放大5倍,增加240个亿。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每日经济新闻》介绍说,主打市场牌是此次兼并重组中的亮点。他表示,“以前都是靠一些行政化的命令,现在则是提倡用市场化的手段,民营资本有望从中获益。”

Consolidation Attempt Failed in Beijing

October 28th, 2010 | by

2010-10-28

The policy issued at the end of 2009, assigning the drug distribution in Beijing area  to only 10 distributors and 2 backup companies, is strongly opposed b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a result, the government has to canceled the policy, and the number of local distributors are now back to 247.

北京药品配送推翻原方案 从10家扩容至247家

来源: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引发强烈反弹半年多后,北京市再次确定药品招标中标产品配送方案。

北京市推翻了原先方案,确定北京市247家商业企业都有配送权。9月7日,北京一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市不再坚持原来确定的10家企业,现在北京247家企业都可以参加北 京药品配送。”

9月7日,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军称,“最后决定权在中标生产企业手里,由他们来决定选谁为公司产品配送商。”

9月7日是北京药品招标配送商遴选最后一天,如果与中标生产企业谈不拢, 就只能被排除在北京市配送市场之外。

推翻原方案

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药监局的主持下,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启动针对《短缺药品目录》、《低价药品目录》和《公开招标目录二》等目录药品配送商的遴选工作,制定了《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商遴选工作方案》。

该方案明确表示,“由市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领导机构根据专家评选结果,确定10家配送商和2家备选配送商。”配送范围为北京市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配送品种按照市卫生局发布的《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目录》执行。

对此,北京市200多家商业企业跃跃欲试。2009年12月28日,通过初步遴选,北京市公布名单包括北药股份、国药股份、国控北京、北京九州通在内的33家医药商业企业。

北京市拥有200多家公立医院,徐军称,“全北京配送额每年约为220亿—250亿元”。

2010年1月初,北京市公布了最后10家入选企业名单,包括国药股份、国控北京、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国药控股北京华鸿医药有限公司、北京普仁鸿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天星普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嘉事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京卫国康医药有限公司、北 京美康永正医药有限公司。

而在此之前,北京市社区目录、今本药物目录产品配送商已选定北药股份和嘉事堂药业为配送商。

但是该名单甫一公布,便遭致未入选企业指责,认为该名单偏向位于北京市国有企业。而各区县拥有医药商业零售的企业也表示不满,纷纷与北京市药品招标领导小组进行交涉,这样,10加2方案被迫搁置。

上述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方案制定后期由北京市发改委牵头,与企业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更多的听取了未入选企业的意见。”

根据新方案,247家医药商业企业都能参加配送权争夺。

一位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称,“之前,北京市18个区县分成六组,中标企业每个品种每个组能选三家配送商,6组相当于之前一种商品有18家配送商,现在这六个组合而为一,现在只允许三家存在,使得竞争更为残酷。”

北京另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生产企业只能选3家,恐有变相垄断延伸,但相对之前方案,已有很大改进。”但徐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中标一个产品,也就是面向全北京,范围扩大了,配送链延长了,相对之前,是一个好事。”

生产企业“定生死”

按照规定,参与北京药品招标的中标成交的投标人在2010年9月1日10:00-9月7日16:00,按照委托原则选择要委托的配送商。

“现在中标生产企业决定着配送企业的命运,不到最后一刻,生产企业不会确定最后的配送商。”一位医药商业零售连锁公司负责人称,“中标生产 企业选择配送商会考虑配送企业的实力,网络覆盖能力以及诚信。”金象大药房负责人徐军表示,“招标正在进行中。”北京有50多个三甲医院是金象大客户。

这意味着,政府主导整合医药商业的思路已经转变,变为商业企业竞争配送资格,最后由中标生产企业决定商业企业配送权命运,市场竞争决定生死。

另外,上述方案还规定,配送商的遴选周期原则上与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周期相同。之前北京的招标采购周期为两年,这意味着,配送企业遴选周期也是两年。而未被划入配送体系的企业,正积极寻找出路。

“从结果来看,有规模的企业将被选上。”上述医药商业零售连锁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国药股份、北药股份、国控北京、嘉事堂等企业将会成为这次新方案赢家。

徐军表示,“这对其他地方有借鉴意义,尤其是政府指定配送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