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Schlagwort: ‘Corruption’

Drug Representative ‘take vacations’ Amid China Anti-graft Campaign

August 26th, 2013 | by

Pharmas have told their sales teams to halt all activity to avoid being caught in the nationwide “enforcement storm,” according to the Guangdong-based Yangcheng Evening News.

“It is rumored that police in plain clothes are patrolling in hospitals; drug sales representatives will be fined 500 yuan ($81) and regional sales managers 1000 yuan ($162) once being caught in hospitals,” an unidentified sales representative told the paper. Meanwhile, many medical conferences that were to be staged b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have been suspended. “Doctors are afraid of being drawn into corruption allegations through participation of medical conferences,” a company representative said. (Source: FCPABLOG.COM)

医药行业最大规模反商业贿赂 药代休假成风

来源:羊城晚报

核心提示:“现在医药代表跟过街老鼠似的,都不敢出来活动,全部休假。”随着公安、工商、卫计、税务、药监等部委的出动,这个号称医药行业史上最严最大规 模的一次反商业贿赂,传闻让全国医药代表都休假成风,而许多药企的学术会议也被迫暂停,有的外资药企还允许相关人员集体休年假。

“现在医药代表跟过街老鼠似的,都不敢出来活动,全部休假。”随着公安、工商、卫计、税务、药监等部委的出动,这个号称医药行业史上最严最大规模的一次反商业贿赂,传闻让全国医药代表都休假成风,而许多药企的学术会议也被迫暂停,有的外资药企还允许相关人员集体休年假。

“现在大家都在传医院布满了‘便衣警察’,医药代表如果被抓住就罚500元,大区经理被抓住就罚1000元,谁还敢去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药代表告诉记者,如今他所在的药企已经命令他们全部带薪休假。

而记者从一家药企处了解到,原定于本周举行的一场亚太区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也因为“风声紧”而被迫临时取消。“这样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原定会有好多个国家 的相关领域医生参会,但是国内的医生都不敢出席,最后只好临时取消。”该家药企的有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一旦参会,就会涉及差旅等费用,现在医生都怕坐 飞机、住酒店,害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牵扯进去。”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截至目前,已经有葛兰素史克、赛诺菲、优时比、诺华等8家外资药企被牵扯进商业贿赂的“浑水”当中。而其他没有被牵扯进来的药企则纷纷低调自保,有的甚至还特意安排相关人员集体休年假。

相关报道:

国家税务总局重点打击医药行业洗钱、洗税、大量提现等行为

药企紧急培训医药财税管理人员

葛兰素史克公司(GSK) 与临江旅行社等公司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召开会议等形式套取现金,用于商业贿赂一事被曝光后,国家公安部、工商总局、卫生计生委、国税总局、药监总局、商务 部、发改委、人社部等诸多部门联手整顿医药购销不正之风。记者昨日从业内了解到,在重拳整顿之下,药企高开高返、走票过票、佣金返现等营销财务处理面临全 新挑战,药企紧急培训医药财税管理人员。

医药财税管制政策密集出台自从GSK在中国行贿事件曝光后,国内医药行业面临着财税方面的密集整顿调查。

先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通知》,对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开展发票专项整治活动。本轮整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中将重点针对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的洗钱、洗税、大量提现等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国家商务部再次强调对药品流通环节中的“虚假交易、挂靠经营、买卖税票、走票过票”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中纪委则印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严管医院药品购销行为。

可以预见,随着各类管制政策真正落地实施,像返利、佣金、提成费用等传统的营销潜规则处理方法或将因此而失去生存土壤。

药厂紧急开展财税管理培训“连外资药企这些财务管理还算正规的公司都被查,现在国内药厂也是人人自危。”一位医药界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如今,药企在处理这种高开高返、走票过票、佣金返现等营销财务时,操作模式难度加大了许多。”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一场专门针对药企财务副总、营销总经理、财务经理、销售会计、营销财务负责人、市场营销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医药财税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培训会即将在本月底召开。

据悉,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的GSK部分高管,包括GSK中国副总裁兼运营总经理、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商业发展事业运营总经理等高管及诸多员工 被刑拘依法立案侦查。涉及数十亿的黑金行贿,而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部门财务负责人却“安然无恙”。这也让药厂不得不紧急“学习”医药财税管理和风险控制。

近期8家外资药企被扯进商业贿赂“浑水”

企业事件葛兰素史克被曝利用临江国际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

优时比承认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到访,调查了合规相关信息。

阿斯利康中国警方造访阿斯利康在中国上海的办公室,被网友曝其向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行贿。

百特自曝合资子公司通过虚构会议等手段违规处理营销费用,用来行贿中国医疗界人士。

赛诺菲被匿名举报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79家医院的503名医生支付药品促销提成近170万元。

诺和诺德承认中国工商部门到访,但不清楚是例行检查还是和葛兰素事件后续调查有关。

诺华被离职医药代表揭露“买通”医生促销量,又被前员工曝其从2011年开始将会议、旅行等业务全部交给临江国际旅行社。

礼来被前员工曝出仅沪皖大区两项胰岛素主推产品,一年单是通过医生直接回扣违规花费就至少三千万。

New Round of Nationwide Bribery Investigation

August 15th, 2013 | by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AIC) will start a three-month nationwide  bribery investigation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since bribery is believed 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expensive medicines and medical devices.

消息称中国将对药企行贿展开新一轮调查

来源:财华社

核心提示:新华社报导,中国正寻求对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中猖獗的行贿现象进行调控,一项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将于四展开。新华社三报导,中国工商管理局此次调 查的目的是清除存在于多个领域的贿赂、欺诈与其他反竞争行为。报导称,商业贿赂不仅导致商品售价被人为提高,它还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次序,让社会道德与 职业精神水准滑坡。新华社表示,工商管理局将向医药与医疗服务招标过程中出现的贿赂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因为这些行为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新华社报导,中国正寻求对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中猖獗的行贿现象进行调控,一项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将于四展开。

新华社三报导,中国工商管理局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清除存在于多个领域的贿赂、欺诈与其他反竞争行为。

报导称,商业贿赂不仅导致商品售价被人为提高,它还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次序,让社会道德与职业精神水准滑坡。

新华社表示,工商管理局将向医药与医疗服务招标过程中出现的贿赂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因为这些行为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中国发改委已经对60家海外与国内药企就药品定价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束。

中国警方还指控英国药厂葛兰素史克有行贿行为,这家公司也承认部分中国高管似乎违反了中国的法律。

中国卫生部官员也在对法国制药商赛诺菲的行贿行为进行调查,这家公司称将“高度重视”这件事。

新华社称,工商局还将对汽车经销商、仲介公司以及房地产代理商的误导与欺骗行为进行调查。发改委还将对奶粉、珠宝与汽车的定价问题进行调查。

503 Doctors at 79 Hospitals were Involved in Sanofi China Bribe Scandal

August 12th, 2013 | by

It’s reported that Sanofi staff paid bribes totalling 1.69 million yuan ($274,000) to 503 doctors at 79 hospitals in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Hangzhou in late 2007 as “research grants”. China has now set up a joint investigation team to probe allegations. (Source: Business Standard)

 

北京32家医院疑陷“赛诺菲门” 卫生局开展调查

北京青年报
生意社8月10日讯 继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公司曝出“贿赂门”之后,昨天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又被业内“深喉”举报:2007年11月前后,京 沪粤杭4地79家医院,503位医生,接受该公司所谓“研究经费”169万。此外赛诺菲还向北京地区的另外5家医院,共43位医生,每月通过现金报销、礼 品赠送等方式,输送利益2万多元。

“培根”极可能是中国总部职员?

不断向外界抛出重磅炸弹的爆料人“培根”,始终回避自己的身份。根据其掌握的核心信息,赛诺菲的前员工认为,“培根”可能是或至少曾是赛诺菲中国公司的高层职员。

有人推测“培根”极可能是中国总部的较高级别职员。因为北京、上海、广州,肯定是划作了不同的大区,即使该大区经理也难以掌握其他大区的数据。

“培根”也表示,一个医药代表最多就负责两三家医院,在若干个医药代表之上,还有负责的销售区域经理。他提供的材料,仅仅是“冰山一角”。即使是北京,也还没有把所有的北京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包括进去。如果全部统计到的话,会更加“触目惊心”。

针对“培根”举报的动机,他之所以选择投向媒体,除了想获得曝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外,或许,“培根”的矛头直指赛诺菲公司。更有人透露,“培根”实为赛诺菲中央市场部人员,今年离职,但是离职原因不详。

赛诺菲公司对此回应称,公司已启动相应工作程序进行核实。目前,赛诺菲尚不能确认举报所指的事宜。

500多位医生集中在医院“心内科”

举报材料汇总完成于2007年11月,共有4份举报材料,集中反映了赛诺菲两种药物——“安博维”(厄贝沙坦片)、“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销售及“回扣”等情况,它们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在国内上市,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百种以上,无论是“安博维”还是“安博诺”,都不是“不可替代”的药品,前者每盒37.4元,后者每盒44.2元。国产厄贝沙坦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价格,仅为赛诺菲产品的一半左右。
用金钱向心内科的医生进行公关,于是成了医药代表工作的重心。赛诺菲公司支付给医生们的费用被称作“研究经费”,每个病例80元。据爆料者称,最多的一位,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某医生,上报“回执例数”140例,得款11200元。

据媒体透露,举报材料所提及的500多位医生的姓名,除个别书写错误外,基本均有其人,集中在各自医院的“心内科”。这些医生,绝大多数仍然在岗。其中多名医生被询问到此事时,均没有回应。

北京32家医院集体中枪?

也许北京大医院多,名医生多,所以无论是被曝光的医院,医生人数以及赛诺菲公司向医生支出的费用,均名列前茅,一共是28家医院,262位医生,总计 807280元。此外,赛诺菲还向北京另外5家医院每月通过现金报销等方式输送利益。这5家医院中,博爱医院也在上述28家医院名单内。

遭到举报的医院分别是: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友谊医院、安贞医院、西苑医院、人民医院、阜外医院、怀柔县医院、北京医院、煤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大医院、北京市中医院、北医三院、复兴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海淀医院、博爱医院、世纪坛医院、石景山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东方医院、民航总医院、丰台医院。文/本报记者刘慎良

最新消息

北京市卫生局称

将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针对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的举报,昨晚10点半,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钟东波表示,市卫生局已经关注此事,并将协同纪检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

就爆料人“培根”举报的材料,记者昨天联系数家被曝光医院,但医院对外宣传部门有关负责人要么不接电话,要么表示还不知道此事。业内人士透露,对于临床试验究竟收不收费、如何收费,目前官方尚无明文规定。但据了解,药品临床试验的方式一般是药厂与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合作,然后药厂将试验费用支付给科室或科室牵头人。不过令医院监管机构感到头疼的是,即便是药厂借临床试验的名义给医生行贿,也很难界定。

昨天晚上,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钟东波表示,医疗行业早已明令禁止收受商业贿赂,此次调查结果水落石出之后,将按照法律法规对违法人员进行查处。

The Chairman of China Resource is Accused of Corruption

July 26th, 2013 | by

Song Lin, chairman of state-owned property developer China Resources (Holdings) Co., has been accused of abusing his power and corruption by a state media reporter. On July 17, Wang Wenzhi, a Xinhua reporter, wrote in his weibo microblog account that Song and other senior executives at China Resources violated rules in a deal in Shanxi Province in 2010, leading to losses of several billion yuan in state assets. Wang said Song took bribes in the deal. A reporter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made similar accusations in June. China Resources said it is aware of the latest accusation. (Source: Caixin Online)

 
新华社记者实名举报副部级官员华润董事长宋林

http://www.sina.com.cn 新华网

王文志长微博 王文志长微博 红崖头煤矿沦为当地农民的放羊场地。记者 王文志 摄 红崖头煤矿沦为当地农民的放羊场地。记者 王文志 摄 图为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图片来源:资料图) 图为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图片来源:资料图)
图为王文志微博截图。图为王文志微博截图。

微博认证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的@记者王文志17日以公民的身份,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副部级官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等高管在收购山西金 业资产的百亿并购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数十亿元国资流失,宋林等已构成渎职,并有巨额贪腐之嫌。具体见王文志的长微博(如上图):

经济参考报7月5日相关报道:

华润电力并购金业项目被指数十亿国资流失 一收购煤矿成为放羊场地

央企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电力)花费80亿元收购民营企业山西金业集团(以下简称金业集团)所属煤矿以及焦化厂等资产,被指资产 价值严重高估,存在数十亿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所收购项目问题重重,亏损严重,其中一煤矿竟然是一闲置多年的未开发井田,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放羊场地。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华润电力以不可思议的高价收购金业集团资产,其评估存在严重问题,并且违规提前支付收购款项,涉嫌造成数十亿元国有资产流失,应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80亿购金业项目80%股权估价比同煤出价高50亿

华润电力成立于2001年8月,是华润集团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金业集团是山西省古交市一家集原煤开采、洗选、炼焦、铁路运输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2009年底,华润电力开始与陷于困境的金业集团谈判收购其资产,华润电力为此专门成立了工作组,组长为公司执行副总裁杜华东。2010年2月 9日,华润电力、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华润电力关联企业,以下简称山西华润联盛)与金业集团、金业集团董事长张新明共同签署《企业重组合作主协 议》,华润方以不高于79亿元的价格收购金业集团所属资产包的80%股权,该资产包由金业集团旗下10个实体组成,包括三个号称可采储量达2.55亿吨的 煤矿(原相煤矿、中社煤矿、红崖头煤矿)以及两家焦化厂、一家洗煤厂、一家煤矸石发电厂、一家运输公司、一个铁路发运站和一家化工厂。

此后,该资产包注入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华润)。太原华润由华润方面控股80%,金业集团以所出售资产包的20%股权占太原华润的20%股权。

在华润电力介入收购之前不足三个月时间的2009年9月,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同煤集团)曾着手收购金业集团该部分资产包。同煤集团财务部一工作人员对记者称,当时双方对该部分资产估价约52亿元,但其后不久,已经启动的资产收购行为最终因故被叫停。

仅仅三个月之后,华润收购金业集团资产包的对价,却比同煤集团出价高出50多亿元。

华润电力和金业集团签订的《企业重组合作主协议》显示,收购金业资产包80%权益的对价为79亿元(折算100%权益则为98.75亿元);太 原华润还得为被收购的金业二焦厂取得全部土地使用证,向国土资源部门缴纳土地出让金4500万元。而同煤集团退出收购时与华润电力达成协议:此前同煤集团 重组金业集团时向10个资产包已投入的4.4亿元,亦由太原华润予以返还给同煤集团。统计以上各笔账务,金业集团资产包权益整体作价约103亿元。

对上述交易,华润电力仅在2010年中报、年报中进行了简略表述,但其收购价格未予公布。

对金业集团同一资产包,在时间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华润电力为何以比同煤集团对该部分资产估价高50亿元的价格收购?华润电力煤炭事业部副经理高国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反问:“你理解当时的情况吗?”此后,高国江拒绝在这一问题上继续回应记者的疑问。

评估存在严重违规收购资产问题重重

记者了解到,《企业重组合作主协议》约定,华润电力收购金业集团项目的所有资产评估均应由华润方委托评估机构进行,但是,原相煤矿实物资产的评估,对原相煤矿采矿权、红崖头及中社井田探矿权的评估,均由被收购方金业集团委托的评估机构进行。

此外,记者获得的华润集团审计部2012年自查资料显示:原相煤矿资产评估值为2.3亿元的5个井下工程项目,工程造价仅为1.21亿元,评估 值高估1.09亿元,虚高47.39%;红崖头井田探矿权评估中采用的可采资源储量为1036万吨,评估值为4 .88亿元,实际该矿可采储量为270万吨,其矿业权价值为1 .27亿元,高估3 .61亿元,虚高73.98%。

资料还显示,华润电力收购金业集团项目的收购资产存在无权属证明等重大瑕疵,评估值21亿元未进行折减。根据《企业重组合作主协议》的约定,太 原华润收购金业集团资产的最终价值以评估机构对相关资产的评估值为依据。2010年4月28日,华润电力收购所依据的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报告中 透露:金业集团涉及转让的部分房屋、土地使用权的权属证明未办理,探矿权距基准日已过期,部分车辆无合法的行驶证明文件等。但在确定最终收购价格时,该等 无权属证明的资产未进行折减。据统计,此等无权属证明资产合计高达21亿元。

另外,原相煤矿多位职工向记者透露,华润电力收购的焦化厂的环保及自动化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目前废水、废气排放远远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且对尚在运行的设备带来很大影响。焦化厂自动化设备收购时已老化,目前该系统瘫痪无法正常运行,使得产品不合格率增加。

华润电力收购时所依据的2010年4月28日山西博瑞矿业权评估有限公司评估报告显示:原相煤矿的采矿权价值为41.69亿元,中社井田探矿权价值36.88亿元,红崖头井田探矿权价值4.89亿元。

而原相煤矿2004年2月获得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至2009年2月,在华润收购时已经过期。山西博瑞矿业权评估有限公司2010年3月的评估报告称“目前金业集团已向国土资源部上报了申请延续的有关材料”。

在华润收购时,中社井田和红崖头井田的探矿权皆处于过期状态,其探矿权是无效证件。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1月15日《关于中社红崖头 井田探矿权延续转让及划定矿区范围意见的函》(晋国土资函《2009》645号):两个探矿权“均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办理延长探矿权保留期限,目前均已 超过有效期限,其勘查许可证成为无效证件”。

华润电力煤炭事业部副经理高国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润的收购有专门的中介机构评估,不存在问题。

违反收购协议提前支付收购款

记者从多方获得证实,尽管华润电力收购的金业集团三个煤矿权属存在不确定性,所收购的焦化厂等存在资产高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但华润电力却迅速向金业集团直接支付或间接支付81亿元收购款,其中违反收购协议提前支付50多亿元。

审计署企业司一要求匿名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审计署2012年审计结果显示,华润电力已经直接支付或间接支付81亿元收购款,其中违反收购协议提 前支付50多亿元。这81亿元收购款具体支付形式为,一是通过太原华润和山西华润联盛直接向金业集团支付49亿元,其中违反协议提前支付19亿元;二是通 过华润深圳国际信托投资以股权质押贷款方式向金业集团发放信托贷款20亿元,变相支付资金20亿元;三是华润承担金业集团向同煤集团支付11.92亿元。

金业集团财务部一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华润对该项目很积极,金业集团已经基本全部收到转让款项了。

华润电力煤炭事业部副经理高国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华润收购金业集团资产时,当时专门成立了一套班子处理收购事宜,理应不存在问题。

所购煤矿均未达评估预期一煤矿成放羊场地

在华润电力收购金业集团资产后,上述主要资产陷入严重亏损状态,红崖头煤矿竟然沦为当地农民的放羊场地。

上述审计署企业司人士透露,在审计中还发现,根据华润电力收购金业集团煤矿的评估报告,原相煤矿在2010年会实现销售收入43.02亿元,税 前利润为1.92亿元,实际在该年度该煤矿销售收入为11.52亿元,亏损2.17亿元;评估报告称原相煤矿在2011年会实现销售收入70.89亿元, 税前利润为9.51亿元,实际在该年度该煤矿销售收入为18.2亿元,亏损3.48亿元。

5月28日和6月8日,记者两次探访原相煤矿,看到该煤矿处于半停产状态。原相煤矿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华润电力收购原相煤矿所依据的评估报 告显示,在2012年该煤矿会实现销售收入75.39亿元,税前利润为12.18亿元,实际在该年度该煤矿销售收入和预期差别很大,亏损在5亿元以上。”

中社煤矿和红崖头煤矿的状况更是糟糕。中社煤矿一位值班人员对记者说,煤矿停产很久了,煤矿探矿权已过期,被华润电力买下后,一天也没建设和生产过,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至今也不见要建设、生产的迹象。

更不可思议的是红崖头煤矿现状,当地不少百姓表示,没听说有这个煤矿存在。《经济参考报》记者驱车沿着山间小路缓慢前行一个半小时,沿路多方打探,才找到一处几近废弃的煤矿。该煤矿入口处用红砖垒起的围墙,墙皮斑驳,爬满藤蔓,显得破败不堪。

记者正要进入红崖头煤矿内部,看见一位放羊老汉赶着近百只山羊,从铁门处鱼贯而出。穿过锈迹斑斑的铁门,记者看到偌大的空地上长满杂草。一个看 门的老大爷说,因为草木茂盛,这个院子成了天然牧场。一位当地农民对记者说,在这个煤矿放羊好几年了,很少看见有人来这里,草长得非常好,是放羊的好地 方。

7月1日,记者就以上问题向华润电力发去采访函。7月2日,华润集团审计部副总监李社堂(收购金业集团资产交易时任华润电力执行董事、华润煤业 总经理)电话回应《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至于交易中收购价格和资产评估等问题,现在不好去评价这些事;提前支付收购款项应该不会存在问题。(王文志

China Travel Agency in Glaxo Probe Used by Six Other Global Drugmakers

July 26th, 2013 | by

GSK faces allegations of economic crimes involving 3 billion yuan ($489 million) of spurious travel and meeting expenses as well as trade in sexual favors, the ministry said last week.

It’s report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that in addition to GSK, at least six other global drugmakers including Sanofi (SAN), Novartis AG, Merck (MRK) & Co. and Roche Holding AG , also used the same Chinese travel agency which serves as a conduit for bribes. Currently all those drugmakers are receiving visits to their Chinese operations. (New York Times)

 

赛诺菲诺华等药企用同一家旅行社进行贿赂掩护

美股新闻腾讯财经[微博]

葛兰素史克贿赂案涉及面正在扩大。彭博社报道,至少有包括默克,诺华,罗氏,赛诺菲等全球知名制药公司在最近3年内通过同一家旅行社,进行过会议和行程安排。

此前,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依法立案侦查。年初公安部在工作中发现,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等部分旅行社经营活动异常,这家旅行社基本不做旅游业务,只做会议服务,年营业额却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很快做到数亿元。

调查发现,葛兰素史克利用旅行社把部分会议费用套现后,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中国警方称葛兰素史克在过去6年里向700家旅行社与咨询机构转移了30亿元人民币资金。

在葛兰素史克之后分别有优时比、阿斯利康等承认接受工商总局调查。

最 新情况是,警方检查发现,赛诺菲、诺华公司、默克制药和罗氏控股公司也通过这家旅行社进行掩护。迹象表明,中国可能随时快速扩大对医药品市场腐败和欺诈的 查处力度。上周末默克和罗氏均表示公曾使用过“上海临江”的服务,但几乎没有就与其的关系作出详细的解释。而默克称在2011年结束了该旅行社的合作,当 时默克使用了一套新的采购管理系统。

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是家成立于2006年的小机构,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家旅行社涉葛兰素史克文件证据包括酒店订单,旅行签证,来往中国各城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和美国的机票。其中有一家药厂似乎使用该旅行社向中国癌症基金会支付了2500美元。但这些证据看上去并没有明显的异常,警方还在调查中。

纽约时报上周四对上海临江旅行社办公室进行探访时发现办公地点有少数几名员工,有人正忙着粉碎文件,走廊里堆放着垃圾袋。

据华尔街日报博客透露,该旅行社原办公地点在上海税务大楼,其营业执照注册地址显示为临江河滨大厦23楼,葛兰素史克案调查启动后迅速搬离。而该大厦实则为上海金融和税务局第三分局办公地址,包含大量政府机构,比如燃料税收和社会安全管理部门。

葛兰素史克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在配合中国官方调查,并且已经停止与涉案旅行社的合作。(腾讯财经 Hermes 发自北京)返回腾讯网首页>>

GSK Promises to Bring Down China Drug Prices

July 26th, 2013 | by

British GSK announces that some of its executives in China have engaged in bribery, and the company promises changes to bring down China drug prices. “Savings made as a result of proposed changes to our operational model will be passed on in the form of price reductions, ensuring our medicines are more affordable to Chinese patients,” said Hussain, GSK’s head of emerging markets.

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 authorities also plan to start another round of drug price investigation, and they mainly focus on manufacturer’s prices this time, the purpose is to further reduce drug prices in Chinese market.(Source: Hurriyetdailynews.com)

葛兰素史克涉贿案引发药品降价期待

来源:新华社

核心提示:随着葛兰素史克在华商业贿赂案调查的深入,葛兰素史克方面日前表示,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这也引发各界关于药品降价的期待。

随着葛兰素史克在华商业贿赂案调查的深入,葛兰素史克方面日前表示,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这也引发各界关于药品降价的期待。

葛兰素史克在官网发布声明:“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希望为中国经济、医疗和环保目标以及满足人们的需求做出重要的贡献。此外,我们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从而让更多中国患者获得高质量的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品。”

根据目前调查的数据,葛兰素史克用于商业贿赂的费用占药品成本的近30%,这意味着从理论上看,药品有近30%的降价空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22日发布的信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部分医药价格信息网站负责人近日就发挥社会力量监督药品价格的情况进行座谈。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 表示,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对政府定价范围内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三轮全面调整,但是最高零售限价主要是“限高防涨”,对流通环节价格行为缺 乏有效监督。因此,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建立了药品出厂价格在线监测机制,下一步将立足于药品出厂价格在线监测的网络平台,加强药品流通环节价格行为的监管。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同时鼓励发挥社会力量监督药品价格,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站、媒体以及其他渠道反映的药品价格问题,对出厂价格与中标价格差距过大、零售价格超过国家规定最高限价等,要密切跟踪,专项调查,严肃查处,及时降低虚高价格。

本月初,国家发改委针对包括葛兰素史克等在内的数十家医药企业展开成本调查,以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胡浩)

Hospitals Ask Rebates to Make Up Zero-Markup Policy

December 23rd, 2012 | by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of  Chinese Health Reform, the “Zero Markup Policy”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many public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nation so far; however, it’s reported that numerous of public hospitals actually ask rebates from their distributors to make up for the loss, and they threaten distributors to stop the drugs if rebates are not paid.

苏州医改试点医院要药商”返点” 慈善机构成中介

来源:中国广播网

核心提示:据中国之声报道,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是医改攻坚的关键环节,而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各地一般通过提高诊疗费、加大医保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等方式予以补偿。不过,记者近日在苏州部分区市调 查发现,多家公立医院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弥补取消药品加成的损失——向药商伸手要钱。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医改攻坚的关键环节,而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各地一般通过提高诊疗费、加大医保投入力度、增加财 政投入等方式予以补偿。不过,记者近日在苏州部分区市调查发现,多家公立医院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弥补取消药品加成的损失——向药商伸手要钱。

这些医院以财政拨款不足为由,动辄以“不交钱就不用药”相要挟,要求药商按销售额5%到20%的比例向医院返利,甚至要求药商以向当地的慈善基金会捐款的方式进行返利。慈善基金会如何成为药商向医院交钱的中介?当地卫生部门在医院与药商的交易中扮演了怎样角色?

苏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是江苏省今年确定的15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一,几乎全部“药品零差价”即将推行,对于可能减少的收入,医院方面已经未雨绸缪。

今年七月,“吴江一院采购办”向各药品供应商群发信息,要求药商在8月25日前缴纳上半年的药品销售返点。在苏州做了十几年药商的陈先生(化名)发现,返点的比例恰好和药品的“加成”相当。

陈先生:吴江第一人民医院采购办跟我们谈,刚开始说交很高,都不同意,我们就跟他讨价还价,就来回拉锯,最后就说普通药品的抗生素交15%,普通药品的专科药是交10%,基药的抗生素他要8%,基药的非抗生素专科品种他要3%。

药商吃进去的钱,如何吐给医院?停药,是医院向药商伸手要钱的砝码。多位药商反映,如果不交钱,自己经营的药物就可能被医院从用药目录里删除。药商胡先生(化名)说,吴江正在确定包含约1200种药品的用药目录,如果不交钱,就可能会被踢出局。

胡先生:不同意就停药了,很没办法的,他们(医院)现在老大。

记者:那你们还交这个钱么?

胡先生:对我们做生意的来说,能保留产品的话肯定要交的,不交的话市场没有了,挣一毛钱总比不挣的好。

返点的钱如何交给医院?吴江一院要求药商们向吴江市慈善基金会的公开账号(0706678011120100413968)直接汇款,这种方式令药商们无法理解。

药商:当时就是他给这个账号,你自己往这个账号里打钱,拿着交易的单子到慈善基金会开收据。

记者以药商身份来到吴江市慈善总会、吴江市慈善基金会所在的办公楼,发现当地卫生局在这里开设了一间办公室,由专人负责返点相关的财务工作。工作人员说:药商捐到这里的钱最终要划给卫生局,由卫生局统一支配,目前已经收到来自药商的捐款超过一千万。

记者:别的家来交的多么?

工作人员:多啊,十几万,几十万也有,一般几万,十万的也有。很多,我们这个捐款已经捐到一千多万了。

在一位药商提供的“江苏省捐赠专用收据”上,“吴江市慈善基金会财务专用章”的印记清晰可见。据了解,吴江一院、二院、三院、四院均要求药商通过慈善基金会返点。目前捐款正在进行,等捐款结束,慈善基金会将会和卫生局先对账再划账。

工作人员:钱还没划,钱要等全部捐完再划。钱现在肯定拿不到,现在捐款还没结束,还有很多人在捐,肯定全部捐完对清楚再划给他们。因为我们自己也有捐款,到时候弄混了怎么办。到时候他们(卫生局)要和我们对一下的。

记者从吴江某医院了解到,通过吴江市慈善基金会来收钱,周期较长,药商捐给医院的钱最终将区分开,回到各医院。应相关当事人的要求,记者对声音做了处理。

某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反正是哪家医院的数量还要归还到哪家医院来。慈善这个款子取出来的时候手续很麻烦,因为它有使用的流程和章程的,限定使用的范 围的,不能直接拿出来给到单位的,要有正规的名目的。不符合名目的时候不好立的,不可能一下子拿回来,只能陆陆续续,拿回来周期长一些。

医院向药品供应商要销售返点,药商把钱捐给当地慈善基金会,慈善基金会再把钱划给当地卫生局,卫生局最终将把钱分配给医院。返点过程辗转曲折。谁是这部大片的导演?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吴江慈善基金会会长由吴江区区长担任。吴江二院采购办某主任称:药商的返利活动是在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由吴江区卫生局组织医院和药商谈判的。

记者:这个是政府行为?

主任:对。

记者:是卫生局组织的?

主任:对,卫生局组织医院和企业在谈,卫生局通过市政府一起弄的这个事情。

药商的陈先生对这样的方式并不认可:

药商:医院里你收这些钱,他不好入账,他就让我们以捐赠的形式,捐到慈善基金会。其实按照省里招标办的要求,严格执行招标价格,不允许二次抬价,他这样就很巧妙的躲过了这种要求。

除了吴江区之外,在苏州市相城区,医药公司取代慈善基金会,成为医院收钱的二传手。药商胡先生昨天向记者诉苦,相城人民医院要求返点的比例高达20%。

药商:特别是相城区人民医院,通过东吴医药公司返,返20个点。昨天还递了单子给我。

记者:20个点你们也接受?

药商:没办法。

相城区的方式是医院把支付给医药公司的钱,按返点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划入另外的账户,这样医药公司支付给药商的钱自然也被扣下。东吴医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觉得是医院逼得太紧。

医药公司:这钱打给医院里面,医院会算好给你。不交就停,交了就可以做。我们被医院逼的,不是我们要返那么多。

除了相城区,药商胡先生还要在苏州的多个区市向医院返点。

药商:其他医院都交的,都在返的,你看苏州地区范围内,还有昆山8个点,昆山卫生局牵头返8个点,常熟有的返8个点,有的返5个点。都政府出面的,副局长出来跟我们面对面谈,常熟就是。

而方式,几乎都是强制。常熟药商李先生:

记者:如果不交会有什么后果?

李先生:一个卫生局的副局长跟我们谈的时候他就说他们这次就是,多交多用,少交少用,不交不用。

据了解,在苏州吴江,常熟、昆山、张家港、太仓、吴中等地,一些医院已经完成返点,其他卫生部门即将组织同药品供应商的谈判。

记者以药商身份致电常熟卫生局财政科,工作人员称要求药商返点是政府行为,在苏州已经较为普遍。

常熟市卫生局财务科:市政府财政统一收的,我们现在通过卫生局统一收的。医院不直接收,我们让供应商直接让折扣。张家港、吴江,昆山马上要谈,太仓马上要谈,五县市基本上要弄,包括吴中区也看了我们的做法,也准备回去要谈。

根据一份2011年全国百强县的榜单,苏州地区的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昆山均排名靠前。另据报道,今年9月,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二的吴江市以“吴江区”的身份整体并入苏州市中心城区。即便经济发展迅速,吴江区某医院工作人员称:医院向药商要钱,是因为政府拨款不足。

医院工作人员:政府就是拨款不够,才让我们谈的,可能太多了。我们只是按照流程操作。

在采访中,不论是卫生部门,还是医药公司,都提到了向药商要钱,符合“省里文件的精神”。

医药公司:现在有红头文件啊,可以跟厂家合作,增加医院的收入。反正这个精神就是我们江苏省人民政府发的红头文件,医院可以通过药商跟厂家协调,减轻政府压力,跟厂家要点钱。

这是一份怎样的文件?今年9月份,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江苏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建立政府、部门与药品生产、流通 企业谈判机制,合理压缩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利润,用于发展医疗事业”,也明确了“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试点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 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医改的成本究竟由应该谁来承担?这样的文件应该如何解读?苏州市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各区市的向药商要钱的做法。

苏州市卫生局社区处工作人员:这个我不知道,各个区情况都不一样,苏州市卫生局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要求。

据了解,吴江区2013年的返利工作即将开始,昨天,药商陈先生收到了来自吴江第一人民医院的信息,通知他21号上午“商谈药品惠利事宜”,并“签订药品惠利承诺书”。在陈先生看来,药商向医院让利的部分最终由药品生产厂商埋单,这种让利方式,也有弊端。

陈先生:这样有两个结果。第一个,有一些市场需求量不大的,生产成本高的,但确实是患者必须急需的救命药品,有些生产企业就会退出市场。第二个生产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压缩成本,结果就是造成一些药品的质量不稳定。

医院向药商伸手要钱,是财政投入不够,还是执行相关规定走了样?中国之声和中国广播网将持续关注。

 

Ministry of Health to Reexamine 3A Hospitals

October 8th, 2012 | by

According to China Business Times, the rate of approved 3A-class hospital applications reached about 80 percent in 2011. That, apparently, was a conspicuously high number. The issue soon lured the attention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which announced last June that it would show no mercy in tackling the problem. China’s hospital ranking system was yet again showing signs of easy corrupt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Health in June, all these 3A-Class hospitals that passed the hospital level evaluation after Jan. 1, 2011, will have to go through it again. (Ecns.cn)

卫生部收回新增三级牌照 医院评级废止还是再造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卫生部发出通知,收回2011年新增三级医院的牌照,并要求各地规范医院评审工作,防止出现医院争级上等,搞形式主义。然而,舆论借机将之演变为医院评审“存废”之争。不少人认为,不是评审过程出了问题,而是这种评审本身就不该有。

那么,医院评级究竟从何处而来,又将走向哪里?

前世今生

卫生部医政司前司长、医院评级制度的主要奠定者于宗河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医院评审萌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早由辽宁省丹东市开展“文 明医院评比”活动拉开序幕。1987年11月,卫生部召开全国“文明医院”建设研讨会,将丹东经验推而广之,并引向医院评审。半年后,经过反复讨论,“医 院分级管理”和“医院评审标准”的框架和原则被确定下来。

按照这些框架和原则,医院依据功能、任务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 院增设特等,共三级10等。一级医院是直接为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一级甲、乙、丙等医院由地(市)卫生局审 批。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二级甲、乙、丙医院等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批。三级 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三级甲、乙、丙等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 批;三级特等医院,由卫生部审批。企业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也比照划定。为了防止出现医疗事故,保证患者的安全、合理治疗,规定极少数 药品及麻醉剂,只允许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较高的地区性和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使用。

1989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卫医字(89)第25号《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医院评级正式 走进中国人视野。自那以后,中国开展了世界上数目最多的医院评审。从1989年到1998年,17708家医院被归类审定,其中三级医院558所、二级医 院3100所、一级医院14050所,占1998年底我国医院总数的26.4%。

这个过程被认为使中国的医院面貌一新。1997年11月,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说,在实行评级制度之前,中国医院最大的弊病是缺乏完善的标准 体系,而只有十几项统计指标。这就造成了医院设置、建立和发展的盲目性很大,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质量也难以稳定提高,对其执业更是很难实行监督。实行评 级制度以后,这种境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他还引述一份对医院评审工作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卫生厅、局长,医政处长,医院院长,医科大学校长,医院职能科室负责人,科主任,医生,护 士)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调查对象对这项工作充分肯定,得到了多数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普遍欢迎,医院评审使医院管理达到历史较好水平。

卫生部还推出唐山市工人医院、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北京医院等典型。据说,在医院评审试点过程中,唐山市工人医院将评审标准七大方面 100多条款,细化分解成了700多个名目,落实到全院每个职工身上,“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凝聚力非常好,为了考核达标都具有了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许多 护士为了练好基本技能,把输液瓶带回家利用休息时间在自己手上反复训练,在亲人身上练扎针”。

扭曲乱象

医院评级制度始终面临着质疑。这种质疑在现实的乱象下更趋严厉,以至于演变为今天的存废之争。

事实上,作为该制度主要的设定者,于宗河在最初即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所担忧。正因为如此,198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特别 强调,要“防止和克服盲目攀比,不顾全局的局部观念。切实防止借分级管理之机盲目扩大医院规模和发展不适宜技术的现象发生”,要“防止和克服不顾基础质 量,单纯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和高技术设备的不正确导向”。

然而,现实有自己的逻辑,并非“通知”所能防止。由于等级高低不仅关乎医院的面子,而且直接决定医院的发展,争级上等自然成为主流。

有业内人士指出,医院评审标准和指标中对基础条件的规定成为被评审医院盲目争级上等的主要诱因。在分等标准中,医院规模、医疗设备都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硬标准,通过增加床位、扩建用房和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短时间内都能够产生显著的突击效应。卫生部医院评审课题研究小组的调查显示,尤为突出的是: 为盲目增收而争购高档医疗设备,并且突击效应失效后的医院管理工作也开始出现滑坡。

在最疯狂的时候,一些县市医院为了评上三甲医院,竟然从国外购买了已被淘汰的二手CT机。当时新的CT机的价格为400万元左右,而二手CT机每台100来万元。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县市医院都有了CT机。

有人把医院评审比作一场运动。在达标上等的过程中,医院一般都会上下动员,全面整治,修正规章制度,提高医护水平等,但是评审后,医院未能坚持 下去,如一阵大风刮过。评审中建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名存实亡。虽然有的地区开展过突击复查,但是对医院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并没有长期的监管机制。

有的医院在评审中甚至规定“处罚到人”。江西抚州市一位院长明言,如因科室工作不到位影响“二甲”评审,该科室所有人员年终应受到相应的经济处 罚。科室负责人不能评先、评优。如果在评审工作中因被查到各种技能、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三基知识考核不及格而扣分的,对于个人给予××元的经济处罚,是 聘用人员的直接解聘。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力主推行的陈敏章也不得不承认,全国评审工作进展极不平衡,评审标准掌握严宽不一,评审质量差距较大,评审队伍过于庞大, 工作效率较低,一些医院重“硬”轻“软”,盲目攀比,扩大规模,争购设备,短期行为,弄虚作假,评审后滑坡等等。虽然这些问题与所取得的成绩、经验相比, 是支流、局部的问题,但是,它已经给社会和整个评审工作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在于宗河看来,“经是好经,就是念歪了”。他说,医院分级管理的目的是调整与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系,以增强其整体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可是,随着商业化的侵袭,这种愿景成为不可能的镜花水月。

另外,由于评审过程缺乏透明和约束,寻租腐败的滋生也败坏、蛀蚀了制度的基础。

何去何从

1998年后,医院评审工作走走停停,波折不断。卫生部曾试图通过调整评审权重、方式等办法避免乱象却屡遭挫折。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评审 中,全国晋升三级的240多家医院中,一半左右为县级医院,有的10万人口的县就配置一家“三甲”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也挂上“三甲”的牌子。这让卫生部 无法容忍,于是有了收回牌照之举。

对达不到标准的医院实行“收牌”,这得到了应有的嘉许。可是,此事却引起了更深的思考。有评论指出,需要“收牌”的其实不止那些不合标准的医 院,而是医院评级制度。卫生部作为医疗服务管理部门,不能以行政手段把医院划分为三六九等,应该考虑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避免医院陷入逐利的冲动。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崔小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给医院评级并非中国独有,这一制度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规律 与特点,实行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因此,断言废除确实过于激进,也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不过,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因此,改进当是必 由之路。他建议,医院评审应本着功能到位、淡化等级观念的原则,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定位进行评审,结合医院实际运行和社会认同来确定功能任务。目前,我 国的医院评审主要是围绕组织结构,强调综合管理、规章制度和硬件建设方面,忽略了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属性,作为服务人群的评价指标较少。

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朱士俊也持相似观点。他说,国外现有的一些评审标准是以持续改善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我国不妨借鉴一些。“评审应提高患者意见的权重,注重过程的更加公开、公正,(这些方面)都是大可改进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仅以认证以及与认证有关的评级而论,它是一种服务。其服务内容是告诉消费者(或埋单者),哪些服务提供者达到了哪一级的服务水平。这种服务不必也不能仅由政府提供。

“我相信,消费者更加需要的是多样化的服务认证或评级,例如眼科哪家医疗机构是哪一级?生孩子如何等等?当然,对综合医院,笼统地来一个一二三 级也未尝不可。教育领域就是如此。美国有很多教育认证和评级机构,几乎没有公立的。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认同某几个机构的认证和评级,它们的认证和评级告诉 我,作为综合大学,哈佛大学基本上是最好的,但是作为经济学专业,芝加哥大学是最好的。就是这么简单。在医疗领域,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他说。

顾昕认为,如果认证和评级走向多样化、竞争化、专业化而不是行政化,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是有好处的,但这同医疗资源配置问题不大相干。只有在评级体系和资源配置都行政化的情况下,两者才相干。

不过,更为悲观的论调指出,只要政府主导的威权存在,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就必定在官方支配之下,那势必失去独立性。而拥有行政级别的医院天然具有 在卫生系统更强的话语权和支配权,获取级别的优势仍然不会变化。没有独立性的第三方机构也无法监督,甚至本身也会被权力寻租所异化。记者董伟
(本文来源: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徐月明)

Hengrui Medicine Co.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Bribery

September 10th, 2012 | by

 Two ex-sales reps from Guangxi Huikang Yuan Pharmaceuticals Co., Ltd. and Jiangsu Hengrui Medicine Co., Ltd. have revealed that their companies allegedly offered commissions to doctors in several Guangxi hospitals for prescribing their drugs. (PharmAsia News)

 

恒瑞医药被指行贿上百医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8月22日,一份署名为“恒瑞医药前医药代表”的文件突然出现在网络上,文章称“披露恒瑞医药的不法行为”,主要披露了恒瑞医药(600276.SH)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区肿瘤医院等医院开展业务过程中,涉嫌向医生支付高额医药回扣。

8月22日,一份署名为“恒瑞医药前医药代表”的文件突然出现在网络上,文章称“披露恒瑞医药的不法行为”,主要披露了恒瑞医药(600276.SH)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区肿瘤医院等医院开展业务过程中,涉嫌向医生支付高额医药回扣。

恒瑞方面完全否认行贿一事,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徐国文回应:“完全子虚乌有,这应该是竞争对手所为,我们已经通过法律部门向对方发去律师函。”

在文件所列的几个涉嫌行贿的品种中,多西他赛注射液被提及最多。恒瑞医药的这款产品商品名为“艾素”,数据显示,2010年度广西药品集中采购中,艾素 (0.5ml:20mg)中标价为483.96元,医院顺价加成后零售价为556元左右。文件称,其中205元属于“推广促销费”,医生拿到的回扣大约为 120-140元。

艾素,正是恒瑞医药当年和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存在专利争议的产品。徐国文拒绝透露所指的“竞争对手”是哪一家,仅表示:“国内生产同一款产品的企业很多。”

“回扣”重灾地广西

这已经不是恒瑞医药第一次被指存在行贿行为。2008年6月30日,河南省卫生厅点名36家行贿河南省内医院、医生的制药企业,恒瑞医药赫然在列,当时涉及的品种是奥沙利铂。

这次网络披露的文件中称,艾素、奥沙利铂、亚叶酸钙、顺阿曲库胺等20多个产品均涉嫌贿赂,广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化疗科、妇科、心胸外科、肠胃腺体外科等多个科室多名医生出现在“涉贿”名单上。

在这份标题为“3月份销售额”的表上,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共销出艾素53万元;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共销出20.33万元;奥沙利铂共销出12.32万元;克拉 霉素缓释片共销出20.64万元。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也各有数种药品在列。每位医生经手销出的药品金额从1000元到11万元不等。

而材料中,每款药品的“回扣”金额也从每支3.5元到100元不等。如果所列数据都属实,当月一位医生的最高回扣额有望超过2万元。

记者通过和相关医院的核实,名单中所列医生身份大多数的确存在。但徐国文表示:“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拿到医生的信息并非难事。数据则完全是捏造的,因为我们比对过内部的销售数据,发现完全不符合。”

他同时认为:“不排除其他公司的销售人员通过私下接触,了解一些恒瑞的销售数据。但所说的贿赂一事,绝对是不存在的。”

广西在一个月之前刚爆发了一次类似的事件。广西知名药企汇康源医药一名业务员爆料,称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汇康源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广西区人民医院等医院的推广中,涉嫌以30%的回扣为诱饵,让医生多开药。爆料人同时列示了大量回扣款的原始票据。

两次涉贿事件同时将矛头对准广西的几家大医院,且数据都较为翔实,让人很难怀疑其真实性。目前,两起事件均未得到最终处理。

恒瑞营销术

恒瑞医药在国内医药界一直以专注创新的形象示人,也是国内首家注射液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研发实力超群。

西南地区是近年来恒瑞医药发展较快的业务区域之一。2009年,恒瑞在整个西南片区收入仅为1.75亿元,2010年已经增长到2.59亿元。2011年 公司年报显示,恒瑞在西南市场实现收入3.5亿元,增幅高达35.44%,仅次于东北。而恒瑞也将“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明确列入了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广西 正处于西南市场的核心地区。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1年公司业务宣传费高达6.89亿元,同比增长69%;学术推广费高达3.14亿元,增长19%;市场推广费为1.69亿元,增长77%.三者合计,占恒瑞医药当年销售额的25.75%.

对此,徐国文解释说:“2011年公司新上市的品种比较多,尤其还有产品通过了FDA的认证,所以相应的推广费用会多一些。”

学术营销是恒瑞营销特色之一。2009年,恒瑞医药围绕抗肿瘤药、高血压药物、造影剂、麻醉药等主题,在全国开展近百次学术活动,独家赞助多个健康论坛和医疗会议。2010年,更是举办了ASCO年会、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论坛、消化道肿瘤高端论坛等高级别学术会议。

在2010年底时,恒瑞医药的销售队伍已经达到2000人。由于其产品质量几乎能与国外药企相当,因此在庞大的销售攻势之下,恒瑞的业绩一直表现较为出色。

以“学术推广”的名义支付回扣,是医药领域常用的手法之一。今年4月,浙江就处理过一起借“咨询费”名义,向医生支付1700万元回扣的案件。

徐国文坚决否认恒瑞医药涉嫌行贿,并表示已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起诽谤事件。

免责申明:米内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Pharmaceutical Firm Sued SFDA Over Disapproval of Research

July 14th, 2011 | by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 sued a government department—SFDA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e SFDA has disapproved the clinical trials of a new medicine from Guangzhou Bai Sailuo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d they also forbid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this medicine. However, the rejection reasons are unrelated with regulations. Furthermore, SFDA has only the authority to stop the clinic trials but not the research. It’s said that the SFDA is worry about involving in the corruption, so they become more conservative nowadays and tend to reject the application to avoid possible problems.

临床试验不获批准 药企首次状告药监局

2011-07-04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段俊平

 

核心提示:因为申报新药临床试验不获批准,国内药业出现首例 “民告官”。广州柏赛罗药业有限公司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熊去氧胆酸缓释胶囊(化学药品第五类)的临床试验,但药监局最终以“本品制剂学特性、规格、适应症及用法用量的确定缺乏依据”为由驳回申请,并表示“不许可熊去氧胆酸缓释胶囊进行‘临床研究’ ”。

因为申报新药临床试验不获批准,国内药业出现首例“民告官”。广州柏赛罗药业有限公司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熊去氧胆酸缓释胶囊(化学药品第五类)的临床试验,但药监局最终以“本品制剂学特性、规格、适应症及用法用量的确定缺乏依据”为由驳回申请,并表示“不许可熊去氧胆酸缓释胶囊进行‘临床研究’ ”。为此,柏赛罗药业以药监局违反了法定程序为由,将其告上法庭。6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民企告官擅立“门槛”

在2011年03月23日,国家药监局回复柏赛罗的《审批意见通知件》中,记者看到这样的审批意见:“国内外有多种熊去氧胆酸口服制剂上市申报单位未结合已上市制剂的制剂学特点、临床研究和应用文献对规格、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品制剂学特性、规格、适应症及用法用量的确定缺乏依据 ”为此“不批准本品进行临床研究”。

对此,柏赛罗药业董事长贝庆生认为,“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药品的“临床研究”又称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独立自主地进行的药品研究工作和过程,是申请人进行药品注册申请之临床试验前必须经过的阶段,并无需任何行政机关批准或许可。国家药监局可以批准或不批准申请人提出的药物“临床试验”之职权,但并不享有批准或不批准药品“临床研究”的权力。

“另外,药监局所说的理由,并无任何法律法规依据,属于擅立行政许可条件。”贝庆生表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纯度、剂型选择、处方筛选、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等”,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了这些法定条件和要求,国家药监局就应当批准申请人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但在本案中,国家药监局却擅自增设了所谓的 制剂学特性、规格、适应及用法用量等许可条件。这显然是违背了《行政许可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属于无效行为。”

 

药品审批过滥广为诟病

据悉,药品审批“太滥”的问题一直广为诟病。

新药审批一般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验室阶段,研发并确定药的性质,然后做动物实验,根据药物特性做实验,主要验证新药毒性大小,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临床实验,临床实验结束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直接向药监局注册司申请药品批准文号。然而,就在第二和第三阶段,药监局频频出问题。

在2007年国家药监局前局长郑筱萸出事之前,药品审批成为权钱交易的“灰色地带”。仅2004年,SFDA就受理了10009种新药的报批,同期美国FDA受理的报批数量仅有148种。2005年国家药监局受理的药品注册申报多达26000多件。当时的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最“疯狂”时一天批一千种新药上市。

郑筱萸疯狂审批的恶果后来陆续出现: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花10万元为“亮菌甲素注射液”买来GMP认证书,造成11名病人因患急性肾衰竭死亡;“佰易毒蛋白”让人染上丙肝;“欣弗”注射液致死11人.2006年,郑筱萸、曹文庄等相继落马。药监局从此严整新药审批之风。数据显示,2009年国家药监局共收到3357件药品注册申报,比2005下降了675%,审批通过药品2308个。

但在贝庆生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以前曹文庄在位时,有钱就快点审,没钱就慢点审,现在药监局不收钱了,但也担心出事,直接就不审批了,这就相当于不作为,剥夺了药企研发申报新药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