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Schlagwort: ‘Drug Distribution’

Officials from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the scheme for drug online-selling won’t be issued in short-term

April 14th, 2015 | by

On 27th March at Boao Forum for Asia, Mr. Guoqiang Wang, the official from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id to Tencent Finance that the scheme for drug online-selling won’t be issued in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is because the opening for selling prescribed drugs online involves the benefit of security, payment and etc.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for the operation and supervision.  (Source: Tencent Finance)

卫计委官员:网销处方药方案短期内出不来

来源:腾讯财经

核心提示: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对腾讯财经表示,网售处方药方案短期内不会出来。这是因为,网售处方药的放开将涉及安全、支付等多方利益,真正执行和监管都面临多方挑战。

[hide for= “!logged”]

被期待已久的网售处方药方案迟迟未出来。1月中旬,英国媒体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最迟2015年1月底允许在线销售处方药。

过去的两个月里,关于在线处方药最后清单将要出来的传言不断,资本市场也不时受到影响。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对腾讯财经表示,网售处方药方案短期内不会出来。这是因为,网售处方药的放开将涉及安全、支付等多方利益,真正执行和监管都面临多方挑战。

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就公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意开放处方药销售。之后,食药监管总局召开会议,就《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推进实施进行了协调、安排。此前食药监管总局的相关官员曾对媒体表示,“正在制定处方药网售目录”。之后,关于网售处方药开放的传言不断。

对于网售处方药,九州通医药电商负责人一个星期前对腾讯财经表示,该公司针对处方药网上销售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只待政策开放。该人士指出,如果政策放开,该公司只需将仓库中的处方药上架即可实现销售。而上海二甲医院院长认为,目前医院不愿意让处方外流,而且药店所销售的处方药品种数量有限,网售处方药执行不易。

[/hide]

Shunfeng established a business division of medicine, entering the field of medicine logistics

February 25th, 2015 | by

Recently a media report said that Shunfeng established a business divison of food and medicine, preparing to enter the field of medicine logistics under the new rules for medical e-commerce published in 2015. Even though there are already many companies in this field, which includes Jiuzhoutong, the advent of Shunfeng, which is a leader enterprise of logistics, still waves the industry market. (Source: The Economist)

顺丰成立医药事业部 杀入医药物流领域

来源:经济学人

核心提示:近期,有媒体报道顺丰成立食品医药事业部,准备2015年医药电商新规松绑后杀入医药物流领域。而早在顺丰之前,第三方医药物流的领地上早有九州通等多家企业驻足,尽管如此,顺丰巨头的入场,还将搅动整个行业市场。

[hide for= “!logged”]

目前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主要通过将医药生产企业的药品送抵药店、医院等终端市场牟利,但顺丰的思路并不止于此,顺丰涉水医药物流,看中的是医药电商放开后的巨大市场。

相比于传统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国内快递市场第一梯队的顺丰无论是运输速度、营业网点还是物流处理能力方面,均有着普通医药企业和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顺丰的入场,医药电商无不拍手叫好,但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和零售药店却感到了压力。

据了解,目前顺丰的营业网点已经将近80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每天的仓库单日出库条数超过6万条,拥有超强的物流处理能力,大数据业务也为顺丰的快递处理多了一份智能保障。此外,在陆路运输之外,顺丰还有专机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装载 GPS 与GIS货物定位系统,确保快递按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

顺丰完全无需担心国家对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物流设备、营销管理等软硬件的要求。挡在顺丰前进路上的仅是相关医药物流的配送资质认定,但业内人士认为,只要顺丰愿意入场,这并不是大问题。

从这几年的趋势看,第三方医药物流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也在密集批复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落地,如山东的大舜医药物流、四川的成都医药、云南的昊邦医药。但现在,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还未专业化,能称得上龙头的也就是九州通而已。

按照九州通官网上的介绍,目前九州通的上游供货商已经将近5600家,下游客户达到7000余家,全国的省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达到23个,地市级医药物流中心也有32个,终端配送点达到400多个。尽管这样的配送能力在第三方医药配送企业中堪称佼佼者,却还不足以匹敌顺丰。

和顺丰一样,九州通也瞄准了医药电商市场,在医药物流之外还建立自己的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顺丰和九州通两者狭路相逢,将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且拭目以待。

[/hide]

Prescription medicine selling online coming out in the near future; medical e-commerce being hot pursuit of the targets

February 25th, 2015 | by

Selling prescription medicine online has been a social focus of attention recently. On 11th February it was said that “the regul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selling food and drugs online” was already finalized and it might be published in the near future. About 200 kinds of prescription medicines are determined for the catalogue of prescription medicine varieties that are allowed to be sold online. Influenced by this new, the sector of medicine e-commerce had a rise of 3%, including the limit-up of Yixintang, Jiuzhoutong and Yihua Health. (Source: Yangcheng Evening News)

网售处方药有望近期出台 医药电商成资金追捧对象

来源:羊城晚报

核心提示:网售处方药是近期社会关注焦点,昨日,再度有消息传出,《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已正式定稿,有望于近期公布。而允许网络销售的处方药品种目录首批也基本确定了200多种。受此消息影响,昨日,医药电商板块大涨3%,其中个股一心堂、九州通、宜华健康涨停。

[hide for= “!logged”]

网售处方药是近期社会关注焦点,昨日,再度有消息传出,《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已正式定稿,有望于近期公布。而允许网络销售的处方药品种目录首批也基本确定了200多种。受此消息影响,昨日,医药电商板块大涨3%,其中个股一心堂、九州通、宜华健康涨停。

200多品种入“正面清单”

根据业内传出的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月9日下午讨论了医药电商新政的最终版本,《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管理办法》正式定稿,并预计将于近期择机公布。

去年5月,国家食药总局就公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到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之后就盛传国家食药总局将制定不可以网售的药品清单,也就是所谓的“负面清单”,凡负面清单以外的处方药,都可以凭处方在网上销售。

而根据昨日传出的消息,首批放开网售的处方药品种最终还是将以“正面清单”的形式公布,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大概200多个品种。目录内的品质就属于国家允许网络销售的处方药品种。但该清单目录目前仍处在讨论的阶段,公布时间尚未明确。

医药电商概念股飙涨

处方药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但80%多在医院销售,而国内医药电商行业则长期增长缓慢,规模不足药品零售市场的1%。因此,业内估计处方药网上销售政策一旦落定,医药电商行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为此,电商平台、医药公司、制药企业都纷纷投资布局医药电商。截至去年12月23日,阿里、京东、一号店三大电商均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证书。康爱多、七乐康、壹药网等医药电商拿到融资后纷纷在为即将放开的处方药网售做物流方面的准备。制药企业方面,像以岭药业等就成立了各自的网上药店,而广药白云山则成功牵手马云发力医药电商。

受到消息影响,网售处方药概念股昨日出现飙涨。其中,医药流通龙头九州通、一心堂涨停,专门搭建网络医疗平台的宜华健康一样涨停,而有“触网”的太安堂、以岭药业、康恩贝、康美药业等的涨幅也有1%-8%不等。

[/hide]

Xinhua Pharmaceutical: the online pharmacy has been online since July

December 19th, 2014 | by

On 15th December Xinhua Pharmaceutical announced that their online shop – Xinhua Pharmacy- has already been set up, and is under trial operations online since July, 2014. Xinhua Pharmaceutical mainly works on the development, producing and selling and commercial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raw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other produc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rce: Panorama Network)

新华制药:网上药店7月已上线试运营

来源:全景网

核心提示:新华制药周一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网上新华大药店已经建设完成,于2014年7月份上线试运营。新华制药主要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化学原料药、制剂、化工及其它产品,以及商业流通。

[hide for= “!logged”]新华制药周一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网上新华大药店已经建设完成,于2014年7月份上线试运营。新华制药主要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化学原料药、制剂、化工及其它产品,以及商业流通。[/hide]

First logistics license of pharmaceutical electronic business in China

December 19th, 2014 | by

On 12th December, the biggest platform of pharmaceutical electronic business – Qilekang- announced that they will establish Qilekang Modern Medicine Logistics Ltd to set up a logistics system of modern medicine. This is the first B2C logistics license of pharmaceutical electronic business. This logistics system will first promote pilot programs in Guangzhou. (Source: Information Times)

国内首张医药电商物流牌照获批

来源:信息时报

核心提示:12月12日,国内最大医药电商平台七乐康宣布成立广州七乐康现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将自建现代医药物流系统。这是国内首张医药B2C物流牌照。据了解,该物流系统率先在广州进行推广试点。

[hide for= “!logged”]

随着网售处方药开禁临近,各家医药电商厉兵秣马提升运营能力。12月12日,国内最大医药电商平台七乐康宣布成立广州七乐康现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将自建现代医药物流系统。这是国内首张医药B2C物流牌照。据了解,该物流系统率先在广州进行推广试点。

据了解,目前,B2C医药电商物流在国内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大物流快递公司仍然没在此方面作出布局。有专家提醒,医药电商软肋较多,加快现有物流体系的建设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公司鲜有配送药品资质

七乐康董事长石振洋表示,随着政策放开,医药电商开展物流系统建设的时机已成熟。将根据公司发展的情况和物流中心布局,逐步推进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自营配送工作。

七乐康物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明年上半年将率先在珠三角进行完成自营配送覆盖的工作。另外依据珠三角的试点情况,逐步建立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全面的物流布局工作,

该负责人还表示,药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对物流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整个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都必须在符合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标准下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并不具备配送药品资质。

“明年处方药网售开禁,对温湿度有要求的药品而言,如何建立符合国家GSP标准的物流配送,将是医药电商抢占处方药销售市场的制约条件。”该负责人表示,七乐康自建物流将严格按照GSP标准,全程进行温湿度和GPS监控,同时还将配备专业配送车辆和配送人员。

物流仍是医药电商发展瓶颈

对医药电商企业而言,物流配送是目前医药电商发展的一大“雷区”,部分企业在该领域中也是屡屡碰壁。

资料显示,北京金象网早在2012年就宣布推出“金象一小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在北京城区内,工作日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前成功下单买药均可在当天1小时内送达。但现在“金象一小时”已经销声匿迹。另外,医药上市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今年与微信共建的“药急送”,因为与实体药店结合不紧密、配送时间滞后等原因,也被消费者吐槽为“药难送”。

对此,石振洋向记者坦言,在政策、市场需求及冷链物流相对落后的情况下,B2C医药电商的物流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不过,石振洋也乐观认为,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崛起的机会。

石振洋说:“就以处方药而言,其在国内达到万亿市场总量,即使是1%流入到网上销售那也是百亿的规模,而这些医药的配送最终都要用物流去实现,市场的需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自建物流体系是行业必经之路?

虽然,未来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医药物流可以委托第三方配送,但是药房网董事长李洪波此前就公开表示,医药电商依赖第三方建设弊端较多。为了保障用药安全,符合药监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并且减少第三方物流节假日停止运营产生的影响,建立自有的专业物流配送体系,成为医药电商发展的必经之路。

有医药流通界人士提醒,医药电商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配送,而是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依托专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因此,加快现有物流体系的建设,提高物流企业配送效率和水平,是医药电商的当务之急。

另外,北大纵横投资医药高级合伙人史立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实体药店的参与合作,消费者无论是从网上、还是APP上订购药品,其发送都是要从店面去走。对医药电商而言,缺乏实体药店的配合就相当于缺少发展的核心部件。

[/hide]

Ali health “testing the water“ for pharmaceutical e-commerce

December 11th, 2014 | by

The app “Ali Health” is a platform for electronic prescriptions designed by Alibaba Group and has been put online in Shijiazhuang recently. After consultation in a hospital, patients who want to buy medicines somewhere else can upload the photos of the recipes by the app. After different pharmacies give the responses by offering the price, patients can choose one pharmaceutical firm for the supply and delivery of the medicines according to the price, service, brands and other factors. The industry experts analyze that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s, doctors and medicines is expected to be cut off. (Source: China News)

阿里河北试水医药电商 探索医药分开改革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阿里健康”近日出现在石家庄,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处方电子化”平台。患者在医院就医后,如想在院外购药,可以通过这个客户端,将医生开具的处方拍照上传,社会药店通过报价响应电子处方,患者可根据价格、服务、品牌等因素选择提供药品供应和配送服务的药店。业内专家分析,医院、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系有望被切断。

[hide for= “!logged”]

一款类似于“快的打车”的APP软件——“阿里健康”近日出现在石家庄,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处方电子化”平台。业内专家分析,医院、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系有望被切断。

“患者在医院就医后,如想在院外购药,可以通过这个客户端,将医生开具的处方拍照上传,社会药店通过报价响应电子处方,患者可根据价格、服务、品牌等因素选择提供药品供应和配送服务的药店。”阿里健康河北试点牵头人黄建良介绍说,该客户端自10月底开始测试,在上周短短5天时间里,注册用户已超过2万。

黄建良透露,除石家庄外,阿里健康“处方电子化”平台已开始在河北全省寻找合作药店,拟近期在河北全省开展业务,同时本周也开始在杭州落地并将在杭州市近300家连锁药店进行公测,并将逐步推向全国重要地区。

数据显示,在中国万亿规模的药品市场中,处方药占八成,其中药店零售渠道只占到20%。而在中国推进新医改的进程中,医药分开一直作为一项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经济利益纠葛的重要举措。

今年9月9日,中国国家商务部、卫计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合力推进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向8个行业协会下发关于征求对《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提出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

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涉足医药电商,正是抓住了医药分开改革的政策利好,或许将倒逼推行多年的医药分开改革取得实质进展,该模式如能迅速复制到全国,将冲击现有医院传统购药模式,加快医药的分家进程。

对于有媒体提出药品安全、规避骗保、医院对接等问题黄建良对中新社记者说,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加快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和医保统筹账户监管平台的推进。“能够确保网购处方药的药品安全问题,也会让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医保统筹账户的骗保行为无所遁形。”

[/hide]

The first blue book about drugs distribution released

December 5th, 2014 | by

On 26th November 2014, the first blue book –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in China (2014) – was releas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in Guangzhou. There are seven new viewpoints.

  1. The business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s well concentrated while the industrial pattern is still “much”, “small” and “dispersed”.
  2. The model of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is turning into “end-to-end”.
  3. Reducing the price difference needs a fair environment of competition.
  4. The higher the price is, the more the public hospital will purchase.
  5. Selling essential drugs without added profit is bad for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and should be canceled.
  6. The sales volume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got promoted in 2013.
  7. The core of pricing reform is to rebuild a normal competitive system.

(Source: Medicine Economic News)

首部药品流通蓝皮书发布

来源:医药经济报

核心提示:2014年11月26日,首部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4)》在广州2014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上发布,7大观点抢先看!

1、流通企业集中度提高,“多、小、散”格局仍在

2、药品批发配送模式向“端到端”转型

3、消除药品过大价差需公正的竞争环境

4、药价越高,公立医院采购量越大

5、基药“零差率”不利药品流通应取消

6、2013年抗肿瘤药物销量再提升

7、重建正常竞争机制是药价改革核心

[hide for= “!logged”]

2014年11月26日,首部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4)》在广州2014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上发布,7大观点抢先看!

《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是在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指导下,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编撰,对上一年度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中的政策变化、热点事件、重点问题进行透视和预测,并对药品流通行业全面发展概况进行解读。

该报告系统地对我国新医改以来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具体分析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并为促进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蓝皮书批发、市场篇对我国药品批发和零售市场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还收录了《2013年度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分析》报告。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模式篇中,蓝皮书剖析了电子商务对药品流通行业商业模式进行的颠覆发展态势。

此外,该书选取国药控股、华润医药和九州通三家企业作为分享案例,展示其经验,为同行带去启发。在蓝皮书附录中,还刊发了药品流通企业的统计数据及报表,以供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相关研究单位和公众参考。

7大观点抢先看:

1、流通企业集中度提高,“多、小、散”格局仍在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内有医药批发企业1.63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107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15.26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7.11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2.37万家,药品流通领域“多、小、散”的产业格局依然存在。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型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企业间重组扩张加剧,规模化、现代化的中国医药商业正在形成。

2013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3036亿元。其中,药品批发企业前100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64.28%,与2012年相比增长0.3%;排名前3位的药品批发企业占29.7%,与2012年相比增长0.9%;排名前10位的药品批发企业占36.3%,与2012年相比增长0.5%;排名前20位的药品批发企业占42.4%,与2012年相比下降2.8%。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2家,50亿~1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10亿~50亿元的有75家。对于药品零售企业来说,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零售市场销售额的28.3%;排名前5位的企业占9.0%;排名前10位的企业占14.4%;排名前20位的企业占18.5%。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有3家,30亿~40亿元的有4家,20亿~30亿元的有3家,10亿~20亿元的有6家。因此,虽然我国药品流通企业销售规模不断增大,但“多、小、散”的产业格局依然存在,而与此同时产业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药品流通企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全国64.28%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前100位的药品批发企业占有。相比较而言,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的集中度过低,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66%,这与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如医药不分、医保制度等有关。

2、药品批发配送模式向“端到端”转型

药品流通领域竞争的加剧,促使“端到端”这一新型药品流通模式出现。在这种新型药品流通模式下,药品批发企业既批发又零售,在药品流通的各环节进行紧密合作,具体包括:与药品生产企业有稳定的商业关系,在全国和各区域分别布局及建立药品分销网络、物流配送中心及相应的连锁药店;与此同时,与各区域的药品经销商及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商业往来关系。从药品分销网络处获取药品需求信息后传递给批发企业,再由批发企业向上游的药品生产企业订货,生产企业将所需药品发给区域物流中心,并配送给药店、医疗机构、个人消费者及养老院和护理院终端需求客户;同时随着电商的发展,非处方药品可以直接配送给最终消费者。

在这种“端到端”的配送模式下,能够使供需信息很好地传递,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流通环节,缩短药品的流通过程。同时,在这种扁平化药品分销网络模式下,药品配送品种齐全、批发配送效率高、成本低、服务水平高。普药和OTC类药品主要以这种批发配送模式为主,而且主要的零售终端是中小型批发商、药店、县级或民营医疗机构。而对于面向大型公立医疗机构的“新特药”,并不适合以该种模式进行配送。因此,可以看出虽然这种扁平化、快批快送的模式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医疗机构的药品市场规模占比较高,在我国的发展空间比较受限。

这种流通模式的代表企业是九州通集团。九州通集团以“端到端”的配送方式为主,并逐步向电商转型。

3、消除药品过大价差需公正的竞争环境

由于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特殊性,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率低,对应的药品分销集中度低、规模化程度低和物流配送水平低和流通费用高昂。此外,国有药品批发企业效率低也是其运营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国内批发企业尽管平均毛利率较高,但平均费用率也很高,超过了7%,利润率不足1%。美国和日本药品批发商的毛利率尽管只有3%左右,但平均费用率很低,不足1.5%,因此利润率超过中国企业,大约在1.5%。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药品流通费用高主要不在物流环节,而是药品零售终端,尤其是公立医院垄断性的药品零售终端,以及政府对医疗体制不合理的管制。因此,药品流通环节多导致药品流通效率低、费用高及药品价格高的这种观点颠倒了因果关系。事实上,药品流通费用高的原因不在物流环节,也不在批发环节,最主要在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模式。因此,要解决药品流通费用高的问题,需要破除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零售终端的垄断地位,消除其现有以回扣和返利为主要形式的“以药养医”模式,医院及社会药店要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样才有可能消除药品的出厂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过大的价差,减少流通环节,控制层层加价,促进药品流通行业的优胜劣汰,使其向扁平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4、药价越高,公立医院采购量越大

基本的供求规律表明,商品价格越高,购买量及需求量就越少。然而,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却存在相反的规律,即药品价格越高,采购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少。这与药品15%的加价率管制政策直接相关。除此之外,医院在药品零售环节的垄断地位使其能够和药厂合谋抬高药品的批发价,不仅能获得“明”的加价收益,还能从药厂获取较高的“暗”的回扣和返利等。

公立医院的这种采购模式除了使药品价格虚高外,还显著增加了制药企业的销售成本,使得药品流通环节增加、效率低下。为了使药品顺利进入医院,并写入医生的处方,药厂需要组织药品营销人员,如一些医药代表等,医药代表通常由代理公司进行管理,代理公司有3种存在形式:药厂自建、独立的专业代理商和药品批发企业兼任。

反商业贿赂法规的出台使得药厂自建的代理公司转为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代理商,而在此之前,药厂员工中有60%是营销人员,只有30%左右的员工是生产人员。向医院的药事委员会、药房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师等推销药品,并进行返利和回扣。因此,加价率管制政策和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导致药品价格虚高、药品流通费用过高及流通秩序混乱。

5、基药“零差率”不利药品流通应取消

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会导致返点和回扣这种违规违法的药品营销模式大面积蔓延到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购销行为中,进一步恶化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流通效率。

2010年开始推行的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把公立医院药品购销模式带到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扭曲了原来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购销模式,并对高效药品批发模式的市场空间形成挤压。

未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时,同一种药品的采购价格,公立医院要显著高于基层医疗机构。但是由于两者的药品购销模式及价格形成机制不同、面对的患者群体不同,两者几乎相互独立。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也采用公立医院的药品集中招采制度,并统一药品招标采购价。这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变化,药品生产商的均衡投标价格也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

第一,防止价格比较导致的损失。同一竞标药品的销售范围较广,在全国多个省市的二、三级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均进行销售,并且基本药物在各省份的中标价格信息是公开的。那么,如果药企按照之前被压低的采购价中标,会导致各省份的价格比较,影响其他省份的药品价格,在其他省份的中标价水平也会大致相同。但是,如果以如此低的价格中标,将难以支付公立医院的药品的返点和回扣,也就很难进入公立医院。事实上,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实施以后,基层医疗机构也很难再以较低的价格来采购药品。这是因为,当基层医疗机构也被纳入政府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体系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模式、激励机制均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压低采购价赚取更多的批零差价变为以药品的回扣和返利为主。

第二,加价率管制扭曲了价格形成机制。加价率管制不仅使医院赚取合法的加价收益,还使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发挥作用,药厂只能用回扣和返利这样的营销模式来扩大市场份额。与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价率类似,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也是一种管制措施,甚至是更严格的管制措施,也会导致药品价格越高越受欢迎的情况出现。虽然在零差价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不能赚取“明”的加价率收益,但能赚取更多的“暗”的返利和回扣。这是因为基本药品的招标采购作为公立医院的药品招标采购模式的一种简单复制,药厂对此很熟悉,基层医疗机构对此也“耳濡目染”,双方一拍即合,药厂通过返利和回扣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基层机构据此赚取卖药收入。因此,当盛行于公立医院的药品购销模式蔓延到基层医疗机构时,药品价格很容易虚高,以支付返利和回扣。此外,当返利和回扣的多少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主要考虑因素时,药品的质量往往会被忽略。同时,由于招标过程中已经遴选过药品的质量,药品的质量基本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第三,无法形成对采购量的有效承诺。通常情况下,药品的量价挂钩,即在采购量越大、销量越大的情况下,供应商的成本越低,批发价格就越低。但是药品的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只能确定中标价格,不能确定采购量。为防止中标价格过低而没有采购量,避免陷于供货则亏损、不供货则违约的两难境地,药品生产商通常较保守地报出较高的竞标价格。

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及零差率政策不仅不利于降低药价,还会使得流行于公立医院的药品购销模式流向基层医疗机构,降低药品流通的效率、增加流通费用等。因此,要放弃该政策。

总之,对于药品价格可以实行最高零售价的管制,但对于批零加价、医疗机构和药品工商企业间的议价权要放弃管制。

6、2013年抗肿瘤药物销量再提升

在化学药的大类中,循环系统用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的销售占比有一定的提升,其次有提升的为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类药物和神经系统用药物,而调节免疫功能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专科用药物、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等的销售占比均有下降,其中调节免疫功能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的销售占比下降幅度较大。

抗肿瘤药物的销售占比排名从2012年的第5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3位,这与我国肿瘤病患者不断增多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为312万例。平均每天有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在一生中患癌的概率为22%,其中肺癌成为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高发与严重污染的空气和主动或被动吸烟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中成药大类中,补益药一反上年下降趋势在2013年增长幅度较大;除理血药、祛湿药和解表药均有略微增长外,其他几类占比较上年均有所下降。

7、重建正常竞争机制是药价改革核心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重建药品市场正常竞争机制,切入点就是调动药品采购使用主体本身的积极性。要通过部门联合、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事先制定用于报销支付的价格基准,引导市场价格形成。要通过明确“超支不得获益、节约收益归己”的利益调节机制,调动采购使用主体降低采购价格的积极性。要通过有所区别的价格政策,支持制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要通过健全市场交易价格和数量监测体系,为政府依据市场供求动态调整价格基准创造条件。

实际上,这是实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通行的一套机制,我们现在有条件地加以借鉴,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逐步完善。当然,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结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协调推进,通过局部先行试点,积累经验,暴露矛盾,逐步完善后加以推广。

药品市场正常竞争机制确立后,医药企业就必须面对正常市场竞争规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控制生产运营成本。降低价格的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永恒主题。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后,原来那种靠折扣、回扣促销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在终端合理需求引导下,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对生产企业而言,或者走向研发之路,有自己的独创拳头产品,或者集中精力走向仿制之路,靠规模优势降低成本,赢得市场。对药品流通企业而言,就是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健全物流配送网络,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市场竞争大浪淘沙,最终形成少数规模化流通配送企业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

[/hide]

Pharmaceutical e-business becomes ripe?

November 22nd, 2014 | by

Being benefit from the 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habit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nsaction processes, online pharmacies have archived a sale with more than 200 million yuan on the “Double Eleven Day”(11th, November 2014), which is extremely higher than last year. On 11th, November 2013, 63 online pharmacies from tmall.com archived the sale with more than 81 million yuan. (Source: 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医药电商苹果熟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核心提示:得益于消费习惯的逐步形成,以及交易流程中“跳转”问题的解决,今年双十一当天国内网上药店大致完成了2个多亿的销售额。这一数据明显高于2013年,天猫医药馆内的63家网上药店参战2013年双十一,总共实现8144万元销售额。

[hide for= “!logged”]

得益于消费习惯的逐步形成,以及交易流程中“跳转”问题的解决,今年双十一当天国内网上药店大致完成了2个多亿的销售额。这一数据明显高于2013年,天猫医药馆内的63家网上药店参战2013年双十一,总共实现8144万元销售额。

而天猫医药馆对外公布的另一组数据,则被视为医药电商作为一个独立的终端正在开始成熟的标志。这一数据显示,除天猫医药馆的保健品、滋补品成交之外,2014年天猫医药馆的医药类目,双十一销售额同比暴增315%。此外,今年双十一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品牌商旗舰店入场,杜蕾斯、欧姆龙、鱼跃进入前十名,品牌企业欲自己掌控电商渠道的图谋甚为明显。

谁最拼?

天猫双十一医药馆“爆品”清单或许能给出答案。医疗保健方面,入驻先声再康大药房旗舰店销售的视康美瞳一款10片装产品录得最低折扣,其双十一大促价格仅为33 .3元,相对于19 9 .5元的原价,扣率为1.6 7折。滋补营养方面,康美官方旗舰店的一款进口西洋参录得最低折,原价4 6 8元,双十一“白菜价”5 8 .8元,相当于1.26折。保健食品方面,此前一直专注于药品的康恩贝也相当拼,其一款维生素C原价10 6元,折后15 .9元,相当于1.5折在大甩卖。

当然,热销产品的排名,也能透露出谁最拼的信息。由淘宝数据监测工具数据魔方、亿邦动力提供的双十一天猫O T C药品、医疗器械热销品牌排行榜显示,博士伦、杜蕾斯、欧姆龙、鱼跃、强生、三诺、东阿阿胶、海昌、冈本、汇仁录得10强。

品牌商发力

“今年双十一卖得最好的是隐形眼镜,避孕套今年杜蕾斯做直营店,所以分流了一些。”一家网上药店负责人如是对南都记者坦言。据其介绍,一大波品牌商涌入天猫开店,可谓今年双十一的一大亮点,当然这一亮点的出现多少对追求排名的网店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今年双十一天猫医药馆前十强中,就有多家是品牌商。

医药电商进入快车道

华润健一网CEO何涛认为,医药电商将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迅猛发展,年销售20亿元企业将于2015年出现,100亿元级企业将在3年内出现。

七乐康的董事长石振洋看好电商渠道,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复购买率指标,据其介绍,今年双十一七乐康的复购率是去年的三倍。

广州快货董事长廖光会坦言,从今年双十一的数据看来,说明消费者购药途径正在发生改变。医药电商作为一个独立的终端正在开始成熟。在其看来,医药成熟的标志是线上3~5家全国性品牌,加线下30家地面服务品牌结合的格局,而这一格局很可能会在未来5年内呈现。

今年双十一天猫医药馆前十强

名次 店铺信息

天猫销售额

1 七乐康大药房旗舰店 2217

2 康爱多大药房旗舰店 1448

3 海王星辰大药房旗舰店 1021

4 华源大药房旗舰店 930

5 百秀大药房旗舰店 912

6 壹号大药房旗舰店 909

7 德生堂大药房旗舰店 867

8 杜蕾斯官方旗舰店 760

9 鱼跃官方旗舰店 670

10 欧姆龙官方旗舰店 650

去年双十一天猫医药馆前十强

七乐康大药房旗舰店

爱康多大药房旗舰店

华源大药房旗舰店

上海大药房旗舰店

百秀大药房旗舰店

嘉定大药房旗舰店

海王星辰大药房旗舰店

昂生大药房旗舰店

德生堂大药房旗舰店

东阿阿胶大药房旗舰店

[/hide]

New policy of selling drugs online

November 17th, 2014 | by

On the recent conference, the leader of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FDA) said, for selling prescription medicine online, “negative list”which lists the category of lock-up varieties is turned into “positive list”, which includes the category of varieties that can be sold. (Source: 21st century Pharmacy)

药品网售新政

来源:21世纪药店

核心提示:在近日召开的会议上,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领导表示,网上销售处方药,将由原来提出的“负面清单”,即规定禁售品种目录,改成了制定“正面清单”可以销售的品种目录。

[hide for= “!logged”]

在近日召开的会议上,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领导表示,网上销售处方药,将由原来提出的“负面清单”,即规定禁售品种目录,改成了制定“正面清单”可以销售的品种目录。

药监局政策改变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赛柏蓝就此咨询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他表示,负面清单是国际通行的作法,也就是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正面清单,主要侧重审批大权,加强的是权力;负面清单,主要侧重监管责任,强化的是责任。他认为改成负面清单,成了另外一种变相的品种销售“审批制”。

不过,不论是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都可以预见的是网上药店将更大市场空间,只不过是负面清单操作空间更大。但,在消费者心理没有解决,医药分开和医保统筹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无论是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实际带来的甜头可能并不大。

另一种激烈竞争时代来临

对于市场来说,“负面清单”与“网售目录”的区别,在于“负面清单”比“网售目录”拥有更大的市场操作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网上药店的规模,所带动的利润前景极其诱人。

以岭健康城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邵清认为:“虽然医药电商从2012年才开始走上正轨,但发展势头之猛足已让人咋舌。一家网上药店,发展得好的话,只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其销售额就可达上亿元,这是实体门店所难以比拟的。例如健客网,今年估计能达到5亿~10亿元的交易规模。而‘负面清单’出来后,网上药店的销售额估计还可增长3~5倍。”

广州快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医药电商研究专家廖光会同样看好网上药店的前景:“‘负面清单’相比‘网售目录’,可销售的处方药会增加很多。目前网上销售的药品是3千~5千个SPU(属性值、特性相同的商品称为一个SPU),‘负面清单’出来后,可望再增长5千个左右的SPU。加上处方药粘度高、周期长、回头率高,可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但廖光会同时不无担忧地表示,“负面清单”以及传闻中的网上药店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容易造成同行竞争剧烈,处方药或许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虽然交易额增加了,但毛利却下降了。线上交易的急剧升温,对于工业企业以及线下的药店造成的冲击或是致命的。

邵清也认为,备案制虽然降低了门槛,疏通了线下线上的渠道,使实体药店纷纷往线上扩展,有利于药品零售行业跟上整个电商市场的发展步伐,但行业内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市场将迎来新的考验。

处方来源仍是最大问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原副会长王锦霞告诉记者:“目前网上药店的销售规模有限,不管是‘网售目录’还是‘负面清单’,药店没处方,有药也没去处。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网上药店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保健类,品类尚未大范围放开,“负面清单”带来的实际甜头有多少,未可轻言。

9月9日,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省市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路径和方式。但要斩断医院长期形成的巨大的利益链,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医药分家已是个老话题,但至今尚未解决,短期内相信仍难有效扭转这一局面。此外,还有医保的统筹问题,这也将影响网上药店的处方药销售。

有资深业界人士认为,不管CFDA出台“网售目录”也好,“负面清单”也好,其实都很好理解:出台“负面清单”,是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无禁止即可为”在药品行业的体现,表明了政府对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简政放权管理理念的转变。

出台“网售目录”,则更多地考虑到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危,“要实现风险可控,从严管理是必须的”。他还认为,不管最后如何,市场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而任何预测也都需要市场进行最后的检验。

[/hide]

Changes are brewing about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new medicine from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hich will cause chain reaction

October 31st, 2014 | by

Recently, R&D Based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Committee (RDPAC) is discussing matters concerned about the procedure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medicines from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ith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RDPAC, due to the change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for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Chinese patients need to wait for two or three years for new medicines from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ource: China Business News)

跨国药企在华新药审批酝酿变革 将带来连锁反应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核心提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下称“外资委员会”)近日正在与监管部门沟通针对跨国药企审批程序方面的事宜。按委员会说法,由于一项针对跨国药企的审批程序的变动,当中国患者想在中国买到一些跨国企业的新药要迟两三年。

[hide for= “!logged”]

中国针对跨国药企新药研发的审批程序正在酝酿变动。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下称“外资委员会”)近日正在与监管部门沟通针对跨国药企审批程序方面的事宜。按委员会说法,由于一项针对跨国药企的审批程序的变动,当中国患者想在中国买到一些跨国企业的新药要迟两三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药监局”)并未对此做出相关的公开通知,但外资委员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变动内容是增加了一轮跨国药企新药研发的审批手续,他们是从会员公司处得到的消息。

一位中国药企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自己的业务圈子里最近也在讨论这一消息,如果变动实施,对跨国药企确实会造成影响。但至今,他并未见过有相关文件出台,还是应以政府文件为准。

一位跨国药企的政府事务工作人员透露,这一审批新方式的提出,也许是政府部门基于用药安全作出的考虑。

中外差异是改革缘由

外资委员会是若干个外资制药企业组成的团体,近日,他们称正在与监管部门沟通针对跨国药企审批程序方面的事宜。

按外资委员会的说法,跨国药企在我国的审批环节也许将被拉长,国家药监局将对其增加一轮新的包括注册和申报等环节在内的审批程序。

这一审批新方式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三报三批”,即在现有的跨国企业两轮审批程序基础上再加一轮、一共三轮的意思。目前,这一名词正在医药专业社交平台以及医药圈内讨论着。

该负责人称,在实行“三报三批”之前,不算临床试验时间,审评审批通常需要5~6年。在实行“三报三批”之后,依据之前的调研数据,国际多中心的申请需要11~15个月,验证性临床试验审评审批需要32~40个月,上市申请审评审批需要25~33个月。

该外资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三报三批”要求企业在已取得满足中国注册要求的中国患者数据的前提下,重复按临床申报流程申请批准临床批件,临床批件获得后再按上市申报流程申报上市。

在跨国企业眼中,这种改变导致企业重新递交已被审评过的资料,额外多走一轮2年或更久的临床试验审批程序,“相当于重新排一次队。”

“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对用药安全负责,其实是个中西方思维差异的问题。”一位大型跨国药企子公司的政府事务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匿名表示,此前,我国想与国际在新药上市上接轨,政府做了不少努力,并认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鉴定结果。但这期间,遇到了一些中外差异的问题。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比如,在国外,某款新药在上报时说是“片剂”,但在临床试验中会不断调整,最后出来的成品也许是胶囊等。但在我国,为了药物安全,有相关法规规定不允许在临床试验中做出更改。

“并不是委员会故意刁难政府,也不是政府故意拖慢跨国企业的新药上市速度。”该工作人员称,由于国外一直使用的研发方式跟我国法律相冲,为了把住药物安全的关卡,“三报三批”的提法就这样出现了,“双方还需要进一步沟通。”

跨国企业计划或将大幅调整

“三报三批”的实施影响到的不只是外资新药的上市时期,还将影响普通患者面对的药物技术环境,以及我国的新药研发。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由药企找全球各地的医院合作,由这些医院里的医学专家与药企共同设计一款药品的临床试验方案,最终结果将上报给参与这一临床试验的所有国家的药监部门。

由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在全球范围选取样本,往往比在某一国家内选取样本要更全面,所以通过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药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被认为是有保障的,很多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国家,便允许药企将这一结果用于在本国申报时的数据,无需再重新做一遍试验。

如果“三报三批”实施,在我国进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在用于我国药品上市注册时,对企业不再有很大作用,在中国开展多年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外资委员会的负责人说,这一新方式会削弱跨国药企在中国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在中国开展国际多种临床试验的信心。

“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都特别着急。”该负责人说,现在正是年底各个企业制定下一年计划和做年度总结的时候,如果“三报三批”继续下去,一些企业的运营计划必须进行大幅度调整,尤其是调整负责新产品业务的团队。

调,还是不调,外资委员会负责人说,多家外企正在抉择中。

专家称将影响国内研发

“凡是这个领域的都知道,不同渠道都会传。”一位中国药企的业内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他虽然听说“三报三批”的审批新办法,但不知道现在这一变动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还是已经有了定局。

“虽然从表面上看,对国内企业包括制造业和研发机构是好的,但从中长期来看,对中国整个新药创新、新药与国际接轨,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该业内人士说。

“对外企来说,影响主要在专利保护期上。”他解释,大部分药企都是在正式研发前就申报专利,专利申报后,一般会经历十几年的研发期,审批结束后就剩下宝贵的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市场上垄断销售,这段时间需要回收此前的巨额研发资金,压力一般比较大。而倘若中国实行“三报三批”,意味着这些药再晚几年才能进入中国市场,等真正进来后,本就所剩不多的专利期又被缩短了。

目前,是跨国药企专利药到期的集中阶段。专利到期后,企业的该款药品一般会受到大量药厂的仿制药冲击,而此时企业的应对方式之一就是再推出其他新药上市。

“从中长期来看,对中国整个新药创新、新药与国际接轨,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他说,客观来说,国内的临床试验一直都不够规范,自从中国也开始认可国际临床多中心试验后,大量的国际项目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开展,我国的新药研发技术和审评体系都得到了训练。

“三报三批”的实施将意味着很多外企会放弃在中国做国际临床多中心试验。该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在药物创新上跟国际的差距还很大,不应该放弃这样一个学习国际先进水平的机会。

当被问及是否听说过“三报三批”的审批新方式时,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外资企业审批政策变动事项政策的制定部门为国家药监局,目前北京局未接到相应文件。

截至发稿,国家药监局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