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Archive for November, 2010

Chinese Government Pushing for Market Consolidation

November 15th, 2010 | by

2010-11-15

According to an informant from China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the related goverenment departments are about to complete a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encouraging more market consolidation. The goal is to have 1-2 large-siz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ith the annual sales over 100 billion Yuan, and 20 regional distributors by the end of 2015. 

 

行业重组 5年催生千亿级医药流通巨鳄

 

(来源:搜狐网-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知情人士处获悉,由相关 部门主导的《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草案已经完成,目前已经下发到了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手中进行小范围征求意见。据悉,政 府将主打市场牌,鼓励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争完成,这让不少分析人士欢呼民营流通企业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有接触此草案的行业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兼并重组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关键词。

对于药品流通行业的兼并重组,上述接触此草案的行业人士称,相关 部门目标比较明确:到2015年,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跨地区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药品批发 “百强”企业,这些企业的年销售总额要占全行业年销售总额80%以上。

培育20家销售额过百亿的流通企业,这个目标实现并不太难——据中投顾问的统计,2009年,医药流通销售规模超过百亿元的有国药集团、上海医药[19.03 0.26%]、九州通等8家企业,另外还有10家企业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有1万多家,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十分低下。据中投顾问统计,2009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十分之一,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流通企业不到5%,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前三强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只有20%。

市场集中度带来的问题是流通费用过高。据中国医药企业协会会长于明德介绍,现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费用率大概在7%以上,而发达国家只有中国的1/5左右。这意味着如果能降到国外的水平,整个行业利润将放大5倍,增加240个亿。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每日经济新闻》介绍说,主打市场牌是此次兼并重组中的亮点。他表示,“以前都是靠一些行政化的命令,现在则是提倡用市场化的手段,民营资本有望从中获益。”

Biggest Privat-owned B2B Platform in Chongqing

November 11th, 2010 | by

2010-11-11

Over 30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Chongqing city have jointly established a B2B platform called “Enkang Platform”,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Biggest private-owned E-commerce platform in the area. Now it has partnered with more than 4600 local manufacturers, from whom hospitals can directly buy drugs, and  no intermediate is necessary. It’s estimated that with the help of this platform,  hospitals can reduce up to 10% of costs in drug procurements.

 

重庆第三大医药航母

被业界称为“重庆第三大医药航母”,由30多家本土知名药企联合打造的重庆最大民营药品采购平台——恩康药业挂牌运营,全国近300家医药生产企业成为恩 康首批合作伙伴。通过恩康平台,这些药厂产品进入医院与药房不再需要中间渠道,将大幅挤压药品中间环节价格水分。业内人士预测,仅此一项就可为医院节省 10%采购费用,对实行零差率的社区医院,优惠将直接落到市民头上。

31家股东组建医药航母

半年前,国家商务部高调接管医药流通,并立即着手制定《全国药品流通发展规划(2011-2015)》和《医药商业企业分级管理标准和办法》。坊间纷纷预言,医药流通领域即将面临一场大洗牌——打破散小旧局。

几乎与此同时,重庆恩康医药有限公司开始筹备。1月17日,华烨、全兴、万鑫、新力、昌野、同泰、和济、安通8家民营医药公司联合科瑞制药成立重庆恩康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八大民营药企各出资110万元,科瑞出资120万元。

3个月内,恩康注册资金翻了一倍,股东人数翻了两倍,迄今已有31个股东,56家医药公司加入,注册资金2200万元。目前,恩康销售网络在医院方面能 配送整个重庆区域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店终端方面,恩康共有直营药店近600家,加盟药店近4000家。各股东单位2009年共实现销售额65亿元, 仅次于重庆医药股份与重庆桐君阁(000591)。

民营公司做了一级代理

昨日,包括哈药、太极在内的约300家医药工业企业参加了恩康的开业庆典,民营医药公司首次得到知名药厂一级代理资格,这意味着民营医药商业公司的进药成本大幅降低。

据了解,药品一级代理与二级代理间返点相差近2个百分点,恩康股东单位一年65亿采购量,返点费收入可增加上亿元。

全国鼻炎药品老大、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泽昨日称,已授予恩康一级代理商资格,当天参会的300家医药工业企业大多数都给了恩康一级代理资格。

杨泽透露,组成恩康的股东中,此前只有科瑞一家是他们的一级代理商,这次所有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个待遇。杨表示,“给予恩康一级代理资格,看重的是这个平台庞大的采购量,如果只是几家公司单独组建这样的平台,我们根本不会来”。

恩康平台,最大的作用就是降低医药中间环节费用。恩康总经理张林昨日告诉记者,物流环节在药品采购成本中要占据20%以上份额,恩康公司主要通过压缩物流成本方式挤药品中间环节的价格水分,给老百姓“廉价药品”。

如何压缩,张林举了一个浅显直白的例子:现有A、B、C三家医药流通公司,A公司原本有30种药品的低价进货资源,B公司有20种,C公司有15种,按 照一般人的思路,会先到A公司进货,之后再依次到B公司和C公司补充进货,通过三步完成整个采购流程;但若是B公司和C公司联合在一起,形成拥有35种药 物的平台,其竞争力则大大超过了A公司,且把客户的采购过程简化为两步。诸如B、C公司这样的企业越多,联合起来创造的平台越大,降低的中间费用也就越 多。

除了物流,恩康平台的仓储与药品采购本身也能挤掉不少药价水分。恩康旗下的所有公司将使用统一的仓库和仓库管理方法,医药配送公 司将实现零库存。就在今年的4月,恩康公司刚刚和西南药业(600666)达成一项8000万的普药采购低价协议。张林表示,节省费用中的大部分均将回馈 最终客户。

药价、物流和仓储是构成药品终端价格的三大主要因素,业内人士预测,上述三项,至少能为医院与药房节省10%的药品采购费 用,部分品种药品降价比例甚至可能达到50%。恩康平台目前的出货方主要是社区医院与民营药房,很多社区医院政府要求药价零差率,降低的采购成本将直接体 现在医院最终药价上。

Antibiotics Abuse Threaten China

November 8th, 2010 | by

 2010-11-08

China is now known as a country that addicts to antibiotics. Most households possess antibiotics at home, and they use them for every small health problem, such as sore throat, running nose etc. Antibiotics can be bought in any pharmacy in China without a doctor prescription. It’s reported that about 50% of drug sales comes from antibiotics. The overdose and abuse of antibiotics can pose a serious consequence of antibiotics resistance.

 

抗生素滥用调查:被视为万能药 占医疗费五成

因会导致所有细菌都产生耐药性,10月底,含有NDM-1基因的泛耐药菌在我国一现身,就即刻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重点关注,这意味着,我国“超级细菌”的家族又有了新成员。

“耐药菌在我国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如果用药习惯不改变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陷入无药可医的困局”,对于目前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状,有关专家表示担忧。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患者盲目依赖抗生素、药品购销市场的巨大漏洞、医院的利益驱动及相关监管措施的乏力,是导致耐药情况加剧的“四宗罪”。

>>患者因素

抗生素被视为万能药

作为新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本市已正式成立药事管理专家委员会,旨在监测全市医疗机构的用药情况,其中包括对因过多使用抗生素而产生耐药致病菌的监测。

这一消息的发布,让成帅(化名)既心酸又欣慰。

今年3月,22岁的成帅因感染肺炎,被紧急送往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科主任医师阙呈立很快发现,虽然上了呼吸机并经药物治疗后,成帅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但没隔几天又出现了感染。原来,10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成 帅吞咽障碍,此后反复因肺部感染往返于多家医院,并接受抗菌治疗,虽然大量的抗生素杀死了无数试图侵蚀他的病菌,但也“锤炼”出了抵抗力极强的耐药细菌。

不得已,阙呈立只得不断改变抗生素药物的品种。

在经过几次病情发作后,成帅的痰液标本中被检查出了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一种重症监护室内最常见、也最令医生头疼的多重耐药菌——对三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

“这是我们最担心的事,因为国内还没有对它非常有效的药物”,阙呈立表示,多重耐药菌一旦产生,即使短时间内将感染控制了,也很难彻底清除,它会像定时炸弹一样,存在于感染者体内,一旦免疫力低下时,就会再度发作,还会传染给其他患者,“都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惹的祸”。

上周,年逾七旬的余大妈挂了阙呈立的号,此前,她因咳嗽已在家服用了3天的头孢三代抗生素,却未见好转。因化验检查及肺部片子显示其并未感染肺炎, 阙呈立当即让其停止服用该抗生素,改用止咳药。“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种杀细菌剂,对非细菌感染如病毒是无效的,对于常见的肺炎患者,我们通常的是二代头孢, 但她直接用了个毫不对症的强力药”。

实际上,抗生素并非百姓所认为的包治百病,以生活中抗生素乱用最多的感冒发烧为例,专家表示,90%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只需注意休息、多喝水、服用适量的维C片就可以痊愈。

10月底,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显示,79.4%的居民有自备抗菌药物的习惯,75.4%的居民在本人或家人有炎症或感冒发烧时,会自行服用抗菌药物。

>>市场因素

药品购销管理存漏洞

上周五,记者来到南城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就诊”。听记者说有低烧、腹泻且伴有咳嗽症状后,问诊医生仅用手电查看了一下嗓子,便开出了三日量的头孢拉定、泰诺及双黄连,前两者均为抗菌类药物。但实际上,记者并无包括嗓部红肿在内的任何细菌性感染症状。

同时,在位于方庄环岛附近的多家药房内,抗生素药品买起来也毫不费力。在西药治感冒专区,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抗菌消炎片、退热止疼片等各类不同 厂商的抗菌类药物,仅用于退热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就有四五种之多,虽然其大多标有“请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售药人员仍积极推销道,“如果 发热的话,不仅要用退烧的,还要用消炎的,吃几天就好了,没必要去医院”。

专家表示,虽然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只有持医生处方方可获得,但因目前购销环节存在监管漏洞、基层医生对耐药性缺少认识等原因,所以这些药品在本市的药房、社区医院内也很容易买到,这使得市民“消炎药好得快”的错误认识很难得到改变。

>>医院因素

“大炮轰蚊子”疗法盛行

随着慢性病患者增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抗生素类药物已成为医院各科室使用最广的药物,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呼吸科、感染疾病科、急诊室等更甚。不完全统计显示,医院内用量前十名的药品中,排在前4至5位基本都是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与西方严格按照病情指正使用抗生素药品不同,我国医生开药多是经验优先,因此在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使用类别上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鉴于痰液等标本培养需三四天时间,门诊病人往往等不及,因此,如果病人有黄痰、白细胞高等情况,医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用抗生素药物;对住院患者 而言,即使培养结果出来,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医生也会使用效果更强的抗生素,“甚至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有的医生上来就用可抵抗多种细菌的抗生素,但实际完 全没有必要,这就相当于‘大炮轰蚊子’”。

此外,为防止术后感染,包括骨科、血液科等的外科手术是需要预防用药的,根据情况会用一次或者一天就够了,但医生往往因担心术后感染,会加大剂量和疗程“保驾”。

该专家还表示,医生要想做到对症下药的话,不仅要熟悉患者病情和每种病菌的特点,更要对各种抗菌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了然于心。

抗菌药占至医疗费五成

目前,我国的抗生素类药品已达到几百种之多,其中常用的在130种至140种之间,因此为了提高自家药品的销售额,药商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竞争。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表示,除了因“经验先行”导致用药不当外,医生靠卖药营利也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之一,“三级医院中,抗生 素占全部药品收入的30%左右,而二级医院可能会达到40%,就住院患者而言,其花在抗菌药物上的费用更是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医院内的门诊专家诊室外,往往张贴有“谢绝医药代表入内”的提示,但作为行业内的潜规则,医生们对多开抗生素意味着收入增加的事实都心照不宣。本市 某医院知情人士透露,药企和医院、药店间确实有着“微妙”的关系,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医院高层会选择“关系好”的品牌,同时,因为看重门诊和病房医生的 处方权,药企往往也会给医生一定的好处,作为多开药的“鼓励”。

“往往国产的药品会更注重此类营销,且越贵的药提成也越多”,该知情人士表示,以售出一支价格30元的消炎药为例,医院或科室就有5元提成,每次使 用4支计算,院方就有20元的提成,“但医生工作压力太大,在目前医疗价格与价值扭曲的情况下,只光靠工资奖金吃饭实在有点难”。

药品说明书更新太缓慢

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吕媛看来,现在医学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有可能科研结果已提示如按现有说明书用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但由于药物使用说明书的修改要经历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而医生又不能超说明书用药,这也可能会影响医生更为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吕媛表示,随着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增多,细菌自身的防守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比如大肠杆菌性感染。原来许多抗菌药物都可以有效治疗,但现在由于大肠杆菌 对许多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比如60%的大肠杆菌可以通过产生一种酶破坏我们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使得这类药物失效,而致使临床可供选择 的药物减少,导致临床治疗困难。

“已经出现了对某种药物耐药的细菌,如果医生不知道依然使用的话,那么不仅无效,还会加剧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吕媛说。

>>管理因素

行政监管力度待加强

为了规范医生用药,我国于2004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已经对中国细菌状况、抗菌药物情况、合理用药原则(口服、注射、静脉给药等不同情况)进行全面介绍,目的就是规范医生用药。

但因该《指导原则》并非强制要求,所以相关部门无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有力监管。

这就导致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的自主性很大,或因经验原因不能对症下药,或囿于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担心不用抗菌药物致患者病情严重。

抗生素使用越多,人体内的耐药性越强,这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 菌药物,都属于抗菌药物滥用,而滥用抗菌药物首先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据国家权威医疗部门统计,我国每年都有部分患者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引起不良反应致 病住院,也有部分患者因滥用抗菌药物导致死亡。

本市药事管理专家委员会相关委员表示,本市已计划在各家公立医疗机构,每个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由处方点评组专家对其中的药品数量、总金额、抗生素等所占的比例进行审查,如果辅助治疗的抗生素用药位列前十名,即说明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将被干预和调整

Enforcement of Supervision Drug Barcode for Tracking Purpose

November 2nd, 2010 | by

2010-11-02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gulation of CFDA, all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must register in the Drugs Electronic Supervision Net (http://www1.drugadmin.com/) no later than 31.03.2010, otherwise they can’t attend the centrilized bidding. The purpose is to moniter drugs throughout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nd to reduce drug counterfeiting. Al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must adopt the supervision drug barcode and put it on the smallest drug unit.

药监局推行药物电子监管码系统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的文件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应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基本药物品种出厂前,生产企业须按规定在上市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电子监管码。

文件同时列出一条具有强制性的措施:2011年4月1日起,对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品种,一律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

国家药监局信息办公室主任朱国富介绍说,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可以有效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行为,可以实施对问题药品追溯召回。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出发点甚好的做法缺乏法律依据,在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还存在难以确保全覆盖、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

作为一项政府部门主导的监管工程,未经任何招标,指定一家公司全权承担软件研发、平台建设与维护,其间是否裹挟着商业利益往来亦不得而知。

2008年8月前后,国家质检总局曾有类似版本的做法。该局在食品、家用电器等九大类69种产品中推行电子监管码,后来遭到行业协会、企业的强烈反对。此后,《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删除了推行电子监管码的条款。

监管新规

药品电子监管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编码技术对药品全过程实施电子监控的方法,由此产生药品惟一“电子身份证”电子监管码,附在产品包装上。该码属于一件一码,可以起到监控、追溯、查询作用。

早在2006年,国家药监局就按照国务院规定,对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电子监管,此后范围开始扩大。2008年扩大到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共计500多家企业入网,涉及批准文号2543个。

据了解,国家药监局在药品电子监管推广上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分类分批对药品实施电子监管。据报道,该局准备在2010年将基本药物目录中注射剂和抗微生物两类药纳入监管范围。

但此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67号文件”——《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号)提出了更为“激进”的要求,即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

这意味着全国3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万多家药品批发企业将被强制要求入网。按照规定,基本药物品种出厂前,生产企业必须在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监管码。

质疑与回应

初衷甚好的电子监管遭到了部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行业协会和法律人士的质疑。

反对者认为,药监局的这一做法“师出无名”,《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未有类似的授权。

业界反应最为集中的问题是企业成本的增加。反对者认为,电子监管适合麻醉、精神、疫苗等高危药品,而对于利润薄弱的基本药物品种并不适合。

据介绍,生产企业要在不同类型的包装上赋码,需要先加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购买赋码设备、增加人员等。有人以一个单个品种进行了测算,实行电 子监管码以后,每个最小包装的药品增加成本4分钱。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对于利润微薄的基本药物来说,成本超过1分钱都是难以接受的。

朱国富承认,进行电子监管会令部分企业增加一些成本,但对于一些好的企业来说总体成本反而是下降的。

朱国富以上海信谊制药二厂为例分析到,该厂在2009年年初5个品种7个规格的二类精神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在成本清单上,两条生产线设备成本 18万元,新增人工费用4.55万元,其他成本4万元。但由于实行电子监管后订单增加,产量同比增加35.3%,销售额增加14.8%,企业还节省了打假 成本。

流通企业同样面临成本压力,除了购买设备等一次性投入外,还要面临工作流程增加带来的流通效率下降问题。在此前对特殊药品实施电子监管时,就出现了一些企业“变相抵制”、未如实上传数据的情况,一位流通企业高管介绍说,药监局没法确保企业的每笔交易都上传数据。

业界反映另一个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对实施效果的担忧。由于药品电子监管并不涉及药品生产过程,这意味着贴上监管码的劣药依然可以顺畅流入患者手 中,其打击假药、劣药作用有限。更为关键的是,电子监管仅覆盖生产、流通环节,掌握80%药品销售的医疗机构并未纳入监管范围,医疗机构用药情况这套系统 并不掌握,这或许是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程最大的“漏洞”。

据了解,国家药监局正与卫生部沟通,协商将医疗机构纳入监管事宜。而对于全国数量庞大的药店如何监管问题,也未有明确说法。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达了对这项工程的担忧:将来医疗机构、药店等终端在销售药品时不上传数据怎么办?国家药监局如何纠正过程中不上传行为,目前尚无明确说法。

不法企业复制电子监管码逃避监管亦是业界忧心的问题。对此,朱国富回应说,这是一套全封闭系统,不会给造假者机会,在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都有核销、核注操作记录,一旦数据不符,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此外,电子监管系统掌握着全国药品生产、流通等重要信息,同时系统每天处理海量数据,也引发业界对数据安全和电子监管系统稳定性的担忧。

独家运营是非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认为,国家药监局指定一家公司负责药品电子监管码运营的做法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该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目前具体负责药品电子监管码运营的是中信21世纪(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信21世纪科技),该公司是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后者是一家在百慕大注册、香港上市的公司。该公司另一下属公司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直与国家质检总局合作,负责部分产品的电子监管工作。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年国家药监局特邀了中信21世纪科技,没想到后来业务越做越大。

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指责早在2008年8月就已出现,当时多家防伪企业状告国家质检总局,认为指定一家企业做法严重违法。而后牵扯出国家药监局亦有类似问题。

2008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和药监局分别向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门汇报。《财经》记者获悉,药品电子监管做法得到反垄断委员会认可,但该委 员会也指出完善有关法律依据、慎重收取密钥费等方面的问题。在今年推行基本药物电子监管时,每家企业的300元密钥费已改为国家财政支付。

朱国富强调,在药监局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时,中信21世纪科技已经有了电子监管网平台,属于平台建设在先,实施在后。

据介绍,当时国家药监局与该公司协议,前者无偿使用后者的电子监管平台,所有数据归国家药监局所有。

据悉,中信21世纪科技的投入包括软件研发、药品电子监管网平台建设和维护。其一大收益是企业缴纳的密钥费(每家企业300元),涉及药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批发企业1万多家。

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年报显示,和国家质检总局、药监局合作推行的电子监管业务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状况。至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赔本”生意,一种说法是公司看重的是能和医药企业接触的机会,将来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些事情,比如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

据介绍,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程还涉及赋码、信息采集设备等,金额巨大。一套药品赋码设备售价在10万至30万元之间,每家企业则至少需要一套设备。业内人士担忧,运营商是否与系统集成商、信息采集提供商有关联值得关注。

山西一家药企高管介绍说,刚实行电子监管码时,曾发生药品无法入库的情况。在南方一些省市发现原来配备的扫码枪无法与电子监管系统标准接口对接,无法扫码,最后只得再配备一把。

“两码”纠葛

目前国内多数药品采取零售商品的13位条形码(国际物品条形码,简称EAN条形码),是普通商品最广泛的编码方式,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发放,非强制使用,主要是用于POS结算,不具有监管、跟踪流向等功能。

和普通商品条形码不同,监管码是20位的编码,一件一码,包含了生产企业名称、产品规格等信息。一旦电子监管码推行,意味着一部分药品上既有条形码,又有电子监管码。

于明德建议,以后可以考虑将药品的电子监管码和EAN条形码两码合一。在普通的商品条码中,可以增加批号、有效期等监管所需信息,这样的技术和手段目前是有的。但要将两个部门主导的编码体系合并绝非易事,十年来,关于“两码”的纠葛从未停止过。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1988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的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标识工作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该中心在1991年4月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广非强制的EAN条码。

2001年,国家药监局启动药品编码工作,试图建立药品代码体系,解决招投标信息查询等问题,为此成立了国家药品标准编码编制工作专家委员会,并设立中国药品编码办公室。

当时,国家药监局建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EAN条形码上开辟一个专属药品的号段,用于编制所有药品,由于种种阻力,最终未果。之后,国家药监局开始着手国家药品代码(包括本位码、监管码和分类码)体系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重复建设两套体系值得商榷,两码兼容、合并将是大势所趋。也有药监部门人士认为,企业可以在电子监管码中添加价格等信息,这样就具备了EAN条码的结算功能,可取而代之。信息来源:http://www.argox-e.com/

One City One Price for 6205 Drugs

November 1st, 2010 | by

2010-11-01

Beijing local government announced the results of drug bidding process in 2010, altogether 6250 joined the bidding, and the bidding price will become the unified procurement price for hospitals in Beijing area. With low bidding price, the government expects to save patients up to 3 billion Yuan in the coming year. Moreover, manufacturers are now eligible to attend the bidding directly, so that the intermediate costs can be reduced too.

 

6205种药品将实现“同城同价” 新版招标零中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6205种药品将实现“同城同价”,中标药品价格整体下降16%,未来一年为患者节省药费30亿元。这一连串让人“惊心动魄”的数字背后,新药品招标机制带来的曙光似乎已经照到了这座城市。

但事实上建立政府集中采购交易平台的药品招标办法却早在2009年4月就已要求实行。然而,招标“新”规为什么在事隔一年多之后才见成效?据广发证券一位分析人士认为,药品销售利益链关系到部分区域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势必会为了地区稳定和财政收入对集中采购制度加以抵抗,以此保护部分企业的利益”。

“同城同价”挤药价水分

8月23日,北京市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宣布,北京市2010年药品公开招标完成,共有6205种医疗机构用药中标。

据了解,为了实现中标药品在北京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及医保定点单位的“同城同价”,相关部门共收集整理了驻京部队、药品经营企业、全国中标价格三个系统的80余万条药品价格信息,对投标药品制定了投标报价上限和成交参考价,形成两次限价。

药品集中采购办公室统计显示,除不在本次招标范围内的中药、疫苗和麻醉类管制药品外,中标药品占到医院所有用药的80%。通过这次招标,许多常用药价格得到下调,如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粉针,降价幅度达到52%,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降20.65%。

“业内众所周知的规则是,厂家挣药品利润的10%,医院挣13%,剩下的部分全部让中间环节赚走。”曾参与全国医改方案讨论的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表示,采取统一采购的方式实现药品同城同价,可以有效挤掉药品购销渠道的水分,未来北京药品价格定会降低。

招标中介暴利时代结束

“药品招标采购中间环节过多,是公众抱怨药价虚高的症结所在。”多年主管北京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市卫生局副巡视员郭晋和告诉记者。

为此,这次招标首次采用了生产企业直接投标、直接报价的方式,取消了原有的中介代理模式,并取消了所有收费项目。用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引导企业降低价格,挤掉药价水分。”

此前,北京市药品招标采购一直是由专门的中介机构组织。据郭晋和表示,政府确立由中介机构组织招标的初衷,本是希望借助招标中介的专业性,平衡药厂、医 院和老百姓之间的利益,以彻底消除过去地方和医疗机构单独招标采购的乱象。但没想到仅药企需要支付中介的费用,就成了药企的沉重负担。而最终,这部分费用 还是要“转嫁”到中标的药价上。

北京一位药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招标中介在组织招标时会收取各种费用,比如每个品规要交纳报名费,如果中标,每个品规还须交纳中标费。此外,还有标书费、履约保证金、中标服务费等等。他们企业曾经仅一年的招标中介费用就交过近4000万。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专业招标中介组织招标,一般要收取药企3%的中介费用。按照近两年北京医疗机构用药招标采购总额240个亿左右来计算,这其中就有近7亿元是中介费用。尽管上述药企负责人表示,很多中介和投标药企达成合作默契,实际收取的中介费用低于3%,但仍有不低的费用负担。

另外,由招标中介组织的药品采购平台接受药品批发、代理企业投标。而这些批发、代理企业的投标价格,一般包含着药品从生产线到经销商的中间环节加价,药价自然就会高出许多。

招标新规博弈地方利益

尽管北京市采用的新招标机制完成药品招标,并博得了“满堂彩”,但事实上,建立政府集中采购交易平台的药品招标办法却是早已开始实行的。

2009年4月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将建立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要求药企、地方及各级医院在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卖药、购药。而据记者调查,去年年底,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这种采购模式。

然而,招标新规之所以在事隔一年多之后才见成效,据业内专家分析,显然是因为部分地区没有真正贯彻执行医改方案,或者说执行得不到位。“如果各地建立了省级采购平台,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购药,怎么会出现‘天价芦荟片’1300%的惊人利润率呢?”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长期存在的药品销售利益链条,让药价一直很难真正降下来,各地分销商的盈利有可能是一个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北京一家医药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先生感叹道。

不仅分销企业如此,药企、医院都因此而影响了利润。一家外资药企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刚刚结束的药品招标上,对于有竞争的投标品种,一般都喊出20%至30%的降价要求。为确保北京巨大的市场份额,公司的药品绝大多数做了降价,这直接压缩了企业本身的利润。北京几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也都表示,药价下降后,医院的总收入肯定会受一定影响。

广发证券一位分析人士认为,药品销售利益链关系到部分区域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势必会为了地区稳定和财政收入对集中采购制度加以抵抗,以此保护部分企业的利益。”而鉴于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价率一直存在,即使廉价药拥有“高人一等”的采购平台,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依然会有不少医院选择给患者开具价格高的药品,导致只有在社区医院和药店才能买到廉价药。

Industry Association Suggests Drug Packaging Simplification

November 1st, 2010 | by

2010-11-01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 Association suggested to simplify drug packaging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Qu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during the conference, such as how we can set up a recycle system for drug waste, and how to proceed it saftely etc.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倡议药企实现废旧包装回收

 

生意社9月20日讯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昨天向300多家会员和广大医药企业发出绿色生产、简化包装的倡议。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市医药企业逐步建立药品废旧包装回收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由首都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市商务委、市经信委、朝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3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暨绿色包装月”活动,昨天在北京双鹤药业公司开展宣传。据介绍,该药厂所有药品均采用简单包装,以减少浪费,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宋耕福向各医药企业发出倡议,希望企业把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医药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减少过度包装。对于废旧包装回收制度,他表示希望能从今年开始就逐步建立,最终实现全部药品包装都能有效地统一回收。

据了解,一些旧的药品包装,例如输液瓶、药剂瓶等,都残留一定的药物,集中处理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化学污染。通过分类回收,可以实现无害化处理。此外,旧包装以及其中的过期、残留药品统一回收,还可以杜绝非法商贩“高价回收旧药”,防止他们重新包装旧药后再流入市场。

Form Pharmcy Alliance to Win Price Competition

November 1st, 2010 | by

 

2010-11-01

18 chain pharmac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ve formed an alliance recently. “Together we can get a cheaper drug price, up to 30% of discounts, from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said one memeber of the pharmacy alliance. Comparing with most state-owned pharmacies, the size of private pharmacies are relatively small, so they decided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survive together.

 

浙江18家连锁药店抱团采购 50种药品降价三成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网
“我们最近跟一家生产企业达成了合作,为我们‘药盟’提供10多个品种的系列常规保健药,这个价格比我们原来通过正常渠道走便宜了30%。”

昨天,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浙江成长医药企业发展论坛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药品零售(杭州)产业峰会上,来自浙江省各地市县的连锁药店龙头宣布成立浙江药店联盟,启用“药盟”商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跟国有药店医院相比,我们的优势只有价格,因此必须抱团。”浙江药店联盟理事长张冬明说。

2009年5月开始,山东、江苏、四川等地的中小药店纷纷化敌为友,抱团取暖。近日,浙江的各个地市县的连锁药店也坐不住了,酝酿了将近1年时间,成立了浙江药店联盟。

记者在发起单位名单上看到:共有18家连锁药店企业,杭州的有东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爱心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温州的一正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宁波的正源大药房有限公司;台州的瑞人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这些都是当地最大的连锁药店,尽管如此,比起老百姓、海王星辰等外来连锁药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浙江瑞人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冬明说,尽管已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连锁药店企业,但最大的年销售也不过3亿多,很多都在5000万左右。

近年,一批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跨省医药连锁企业在我省展开规模化市场攻势,这给本地成长型中小连锁药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中小型药店存在着信 息渠道不畅、门店规模较小、经营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加上现行药品流通中有底价、现款价、代理价、批发价、零售价等各种价格潜规则存在,不同程度地增加 了中小型连锁药店的采购成本。

“海王自有贴牌的药有1000多种,这种直接厂家贴牌的药品,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毛利率就很高,价格比我们卖得低。”张冬明说,要有议价权,必须有真实的实力。

医药新政给了浙江民营药店更多压力,“将来2000多种基本药在社区药店都会实现零差价,政府的这次医药改革决心很强,政策补贴又轮不到民营企业。”于是,原本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省内各连锁药店,在中华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的牵线鼓励下,决定抱团。

“虽然联盟是今天宣布成立的,但我们已经和38家药企达成合作,已经拥有50个自有品牌的药品,直接由厂家为我们贴牌。”张冬明说,这些药将用上“药盟”商标,仅供联盟企业药店销售。“基本药物的零售价差不多是固定的,而自有品牌药物保健品的价格将降低三成左右。”

联盟容易,连心难。浙江行业联盟成立又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金华太和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华建觉得,虽然联盟会员分散在各地,基本不存在利益关系,但在起草联盟章程时也必须写明联盟会员间不能恶性竞争。
论坛执行主席刘忠良说,当前,中国药店联盟风起云涌,已经成为了推动行业前进的重

800Pharm Strives to Become “Taobao”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November 1st, 2010 | by

2010-11-01

800pharm is the first third party E-commerce provider in China who offers an open online platform for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nd wholesalers to sell their products. They want to become the “Taobao.com”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ir current development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国内首家第三方医药网购平台“八百方”上线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www.800pharm.com/

 

 

借助网上平台,一家衣柜定制企业一天卖6000个衣柜,一家鞋类专门店一天卖8400双鞋子—-国家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不少商家网上疯狂掘金。然而面对红红火火的网购大跃进,医药网购事业却一直裹足不前。

 

“国内目前拿到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网上交易许可牌照的药店只有30家,占15000家连锁药店2‰的比例,这其中只有1/5已经在运行,而至今未有一家能实现盈利。”28日,八百方医药健康网购商城总经理廖光会告诉记者,药店自建网上“专卖店”至目前不温不火,而八百方作为全国首家第三方医药及大健康商品B2C电子商务平台,将为连锁药店搭建一个类似淘宝商城的平台,以新商业模式为连锁药业提供发展出路。

 

然而,业内人士称,药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受实体店冲突、销售牌照、配送、人才等多重限制的八百方能否打通行业瓶颈,真正开花结果?

 

自建网店一年就需200万

 

新医改对零售药店的冲击是巨大的,因为医院医保统筹政策令原来药店药品平价优势损失殆尽。全国37万家药店,1.5万家连锁药店的分布,往往一个地级市就有几家连锁覆盖,药店竞争白热化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扩大消费群?

 

中国一日千里的电子商务发展,令医药零售企业争相“触网”:北京金象、京卫,湖南的老百姓,广东的健客和海王星辰等等,记者查阅国家SFDA网店,目前拿到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网上交易许可牌照的药店已有30家。

 

然而,相对网上药店上线时的雄心壮志,经营瓶颈确实困扰着每一个网店CEO。“网上药店的投入并不小,先是约100万自建网上平台,再是每月数万元支付6-7个负责网络维护的人员工资,一年合共就要200万元左右。这笔费用假如要由实体药店利润来反哺,按目前平均10%的纯利润率计算,折合要损失实体药店至少2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中的全部利润。”廖光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来说明药店自建网店的投资负担。

 

37家药店已加盟

 

“专卖店”形式不温不火,廖光会认为相比之下,通过聚集全国主流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药店),搭建开放式医药及健康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这种“百货商店”的模式会更有利于吸引人气。“八百方的平台上,可以联结上百或数百家药店,用户的个性化药品可达1000-1500个,极大提高服务满足度。此外,在八百方上可以实现3000个药品和12000个非药品商品的比价,这又满足了消费者网上购物低价的心理。”廖光会称,目前八百方免费入驻,已获得了江苏、云南、湖北、广东、北京、河北、辽宁和安徽等省市共37家药店的加盟,其中包括金康、大参林等本土知名药房。

 

廖光会称,加盟的客户只要线上卖出一盒产品,就能即时盈利。“保健品平均毛利40%左右,八百方收取其中5%,药品6%-8%的平均毛利,八百方收取1%,因此八百方的客户只要有销售,就立马有盈利,不用自建平台,陷入漫长的投资周期。”

 

物流配送仍是老大难

 

廖光会给八百方的定位是“医药淘宝”,为消费者提供OTC药 品、保健品、药膳礼品、母婴用品、美容减肥商品、医疗器械、成人用品等商品在线交易及健康资讯服务,然而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医药淘宝”显然要面对更 多的市场壁垒。首先,最关键的牌照问题困扰着八百方。“按照国家药品网上经营许可的要求,拿到自营牌照的药店,只能在自有网站IP地址上销售药品,然而同样的产品延伸到八百方就遭遇是否越界的问题。

 

八百方开发客户时,也遭遇行业巨头排斥。“金象与新浪网也有销售合作,但是他们却一直觉得八百方是和他们竞争的。其实就和茅台自建专卖店同时又入百货商店一样,两者应该是互补的。”

 

八百方号称,网上医药健康产品平价销售,药品相比市场价优惠5-15%,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则低价40%-60%, 医疗器械更可五折。这令实体药店面临价格直观的冲击,对此,廖光会称“大普药”并不是网上药店的主打,因为药店可以有选择性地配置自己在八百方的产品,因 此可以回避网上药店和实体店针锋相对的问题。不过,廖光会坦言,十月份后九洲通加盟八百方,确实会对药价有较大的冲击:“九洲通自己是批发商,比起药店有 一手进货价的优势。”

 

眼下,八百方最现实的问题还在于物流和配送这个老大难问题。“城内全面配送,3年内不可能根本解决。因为电子商务最核心的就是用户量,用户量开始上不去影响网络订单数量太少,而药店不愿意另外配置一名专员负责网上订购的配送。”
此外,八百方目前的用户群仍未稳定。“9月1日试运行至今,目前每日人流量是7000-8000人,但是发生购买的只有不到5%,增加复购率和会员人数,才能真正做大用户人群。”医药电子商务前路曲折,廖光会坦言目前不对八百方作市场预期,踏实做好用户服务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