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ages
-

SmartMedCN

Archive for January, 2011

Sichuan Set Up Price Floor in Drug Bidding

January 28th, 2011 | by

2011-01-28

It’s known that there’re usually some price ceiling, however, the Sichuan government has recently issued a new regulation, according to which bidding pirces should be not lower than the production costs. This policy is aimed to prevent the phenomenon that some companies offer extremely low prices to get bid, for vicious competition will probably cause some safety issue.

 

药企不得低于药品生产成本价报价 四川启动招标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8日

1月10日,四川省卫生厅正式发布了《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启动全省范围内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四川省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今年4月1号以后必须全部使用基本药物。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能用上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按四川省医政办的要求,该省要在3月底完成基本药物招标。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投标人不得虚高报价,不得以低于药品生产成本价报价”。这意味着在四川省基本药物招标过程中,药价虚低将和药价虚高一样,列入政府管理范围。

医疗机构上报采购数量

2010年1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 鼓励”双信封”招标制度,从制度上确定了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采购量价挂钩、30天付款期、每种药品不超过3种剂型且每种剂型不超过2个品规等内 容,确认供货主体的配送责任、生产企业市场化解决药品配送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具体操作,仍然建议各省自行探索。

产品中标后很少被医 疗单位采购使用,甚至使用为零的情况,在此前药品招标中屡见不鲜。为了确实保证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根据《指导意见》,四川省明确要求,各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新编药物学》的用药和使用要求,上报本单位本采购周期内(12个月)预计采 购的具体数量,由省级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交易服务机构汇总后公布各品规本采购周期内全省预计采购估算量。

四川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实施办 法还规定,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品规,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生产企业,确保中标企业获得采购区域内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市场份额,确保每个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具体到规格)有且只有一家企业供应。对采购量大的产品,为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可以将全省划分为2~3个区域分别招标采购。

遏制药价虚高与虚低

虚高药价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为了控制基本药物价格虚高,在此次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四川省将参考国家和省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并结合社 会药店零售价、医疗机构实际进货价、省基本药物采购挂网限价等,合理确定省采购参考价。同时规定,”采购参考价应不高于国家最高零售指导价,不高于全国基 本药物基层平均采购价,不高于我省挂网限价,不高于周边省份的最低采购价。”

一位参与四川省基本药物招标的企业高管坦言,不高于,意即等于或者低于。若干个”不高于”,不仅考量此前企业在各地投标的技巧,也促使企业中标价格在全国范围内趋向一致。”实事求是地讲,普药基本上没有多少利润了。”

在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过程中,部分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出现了”不得已亏本中标”的现象。”药价虚低”引发了社会热议。业内人士认为,超低中标价有可能威胁药品质量安全。法律界人士也指出,亏本中标涉嫌不正当竞争。

对此,在遏制药价虚高的同时,四川省规定,在对投标企业报价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原则上”以最低报价确定拟中标药品。此外,实施办法还强调,”投标人不得虚高报价,不得以低于药品生产成本价报价,不得进行串通报价、恶意竞争,不得在采购周期内擅自涨价或提出废标”。

上述某企业高管表示,所谓”生产成本价”,并不是某个产品的平均社会生产成本价,而是企业自行认定且向物价部门提交的成本价格。投标人”不得以低于药品生产成本报价”,类似于企业给自己设定了”地板价”,虚低中标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蜀中药业董事长安好义认为,政府设定游戏规则,企业要想参加游戏,只能是遵循游戏规则。”蜀中主要生产大宗普药。我们将发挥企业规模化生产(量大)的优 势,推广企业的强势特色,提升品牌,实行品种整合配搭微利销售,顺应国家政策发展方向,为企业找到赢利空间。”(作者:胡芳)

Incomplete Drug Test Report Increases ADR

January 26th, 2011 | by

2011-01-26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drug safety, pharmaceutical manufaturers are required make an report regarding the clinique tests of new drugs.   However, it turns out that manufacturers often only report about the good news or emphasizes and advantages, whereas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s often ignored. The so called “publication bias” will misguide doctors and the public, which may lead to some safety problems. As a matter of fact, in the past year many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called back their products for this reason.

 

药厂操纵临床试验导致发表偏倚:报喜不报忧

2011-01-26 来源:医药经济报 大 | 中 | 小

核心提示:为了证明药物安全有效,制药公司在完成临床试验以后,必须将试验结果上报国家药品监督机关审核批准,并将试验结果公布于众。但由于制药公司自始至终控制临床试验,掌握试验数据,他们会尽可能少地公布对自己不利的结果,这就是在制药公司中盛行的发表偏倚。
为了证明药物安全有效,制药公司在完成临床试验以后,必须将试验结果上报国家药品监督机关审核批准,并将试验结果公布于众。但由于制药公司自始至终控制临床试验,掌握试验数据,他们会尽可能少地公布对自己不利的结果,这就是在制药公司中盛行的发表偏倚。

制药公司临床试验发表偏倚一般有三种形式:(1)精心选择有利的临床试验进行公开;(2)选择有利的试验结果进行发表;(3)重复发表有利的试验结果(多次发表偏倚)。

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和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一般而言,阳性结果的研究,其发表的可能性是阴 性结果研究的3倍以上,并且阳性结果的发表时间比阴性结果平均早3~4年。这种情形,在临床试验中极为严重,形成了“报喜不报忧”的局面。可以想象,如果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那么新药的临床疗效可能会被夸大,甚至会得到一个虚假的疗效,这种结果(信息)会令处方医师无所适 从。

选择有利的试验对外公布

一项调查发现,由于试验结果阴性或是结果未达到制药公司的预期,没有公布的临床试验数量是公布的临床试验数量的4倍。2009年,Swaroop Vedula等对20个由辉瑞和派德制药提供资金的加巴喷丁临床试验进行鉴别研究,并且获得了这些试验的内部资料。结果发现,这20个临床试验对外仅公布了12个。

选择有利的试验结果发表

1991年,第一个治疗急性偏头痛的曲坦类药物舒马普坦在欧洲上市,在1994~1995年间,德国和法国有研究者使用25mg的舒马普坦栓剂与麦 角胺咖啡因栓剂(麦角胺2mg和咖啡因200mg)开展对照试验。1998年当试验结果公布在瑞典药物协会的主页上时发现,服用合剂的病人两个小时后症状 减轻的比例是73%,而舒马普坦的比例只有63%,也就是说合剂的效果要好于舒马普坦栓剂的效果,然而这样的结果从来没有完全对外公布。最后发现,其实在 1990~1991年间,也就是舒马普坦推向市场前,葛兰素史克在英国做过100mg剂量的舒马普坦的口服药试验,以主要疗效标准评估,在众多次临床试验 中只有一个试验的有效率超过了50%,而在直肠给药试验中,舒马普坦的效果也次于麦角胺。这些结论从未对外公布过,毕竟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即将推向市场的 新药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Turner等对FDA网站上公布的12种非三环类抗抑郁药 的主要批准依据进行分析,并且将FDA对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估与制药公司基于试验结果写出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在74个注册试验(涉及病人12564名) 中,有38个(51%)得到阳性(有利于制药公司)结果,这38个中除了有1个没有发表外,其余37个全部发表;而对于34个得到阴性结论的临床试验,仅 有3个(12%)被作为阴性结果发表,有16个(67%)一直没有对外发表。Turner认为,当负面试验或是有争议的试验对外发表时,制药公司常常通过 强调次要结局指标,使这些次要结局指标看起来像是主要终点指标,同时将事先设想的主要终点标准推到一个次要的位置或者干脆直接抹掉,如此,向人们传达了看 起来正面的结果。比如,关于抗抑郁药的试验有94%都是正面的,而其实际上只有51%。选择性发表对每个药物表面上的效果都具有很大影响,对于所有的12 种抗抑郁药,他们的实际效果都被平均夸大了32%,这意味着制药公司在对外文章中将药物的实际效果人为放大了1/3。

2008年,Sally Hopewell1及她的同事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得到正面结果的临床试验相比于得到负面结果或没有结果的临床试验,前者出版的概率是后者的3.9倍。作者 推测大概只有41%的负面结果对外发表,而此时相应的就会有大概73%的正面结果对外出版。并且作者的研究表明,那些得到正面结果的临床试验,大概在试验 完成后4~5年对外发表,而得到负面结果的试验,大概需要6~8年。很显然,负面试验结果的延期发表会降低其对营销的不利影响,这对制药公司来说无疑是非 常有利的。2009年,Fujian Song等人对12个群组研究进行分析后也有相似发现:正面的试验结果更易出版(优势比为2.78),而且也更有可能提交给药品监督机构(优势比为 5.00)。

多次发表偏倚

制药公司不但倾向于选择正面的阳性试验结果对外发表,而且还对这些结果多次发表。2003年,Hans Melander及他的同事对制药公司提交给瑞典药物监督机构的42个空白对照试验及相应的发表文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有21个试验至少发表一次,有3个 试验发表五次。有一组人员对昂丹司琼的功效进行mata分析,惊奇地发现在关于昂丹司琼的14篇后续报告中,来自9个临床试验、涉及3335名病人的试验 数据被多次发表,而且这些多次发表的文章没有使用明显重复的参考文献,一般的读者很难发现他们是一样的。很明显,多次发表阳性结果会让医生对药物的效果产 生过高的估计,这可能与选择性发表一样,具有神奇的“提高”药效的作用。

对副反应的选择性报告

非典型镇静药之所以被描述成比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更好,主要是因为该类药物引发椎体外系反应的可能性更小,这也是他们处方量大增的基础。然而,后续的独立研究表明非典型镇静药会引起体重增加,血液胆固醇、葡萄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在另外一个领域,昔布类(coxibs)被认为是更好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因为该类药物具有更低的胃毒性。然而经过多年研究才弄清楚该类药物有增加心 肌梗死和心衰的风险,该类药物是否会降低胃毒性甚至还不能确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医生对昔布类药物的信心,在英国医院里肠胃出血的病例在上升,最后 还是制药公司主动撤出了这些药物,而非FDA或是欧洲药物局。

发表偏倚对公众或医师的误导

通过选择性发表,人们会对药物的疗效产生误解,因为正面试验其发表的概率大概是负面试验的3倍多。Melander等人对42项评估选择性5-羟色 胺再摄取抑制剂效果的试验进行研究发现,只有25项试验对外发表,这25项研究中有19项报告了正面的结果,仅仅报告6项负面结果。如果负面数据不公布, 要获得公正客观的信息很明显非常困难。

Kirsch等人最近的一项分析也间接证明了Melander的发现,这些学者接触了所有储存在FDA的研究,不管是发表的还是没有发表的,发现选 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只有在严重抑郁时才有效,而在中等抑郁的情况下并没有效果,尽管这一点在纯粹的科学文献中并不明显。

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选择性发表可能使荟萃分析产生偏倚,造成对药物疗效产生有利印象,对基于发表的文献而制定的用药指南造成误导。对涉及3736 个试验结果的122篇杂志文章进行研究后发现,现实中也存在对临床试验结果选择性报告的现象;50%有效结果和65%的负面结果没有完全报告。

因而,外界看到的试验结果已经不是真实的试验结果了,至少这些结果是不全面的、有偏颇的,有的制药公司删掉自己的负面结果还不够,甚至还要擅自夸大 自己药物的适用范围,篡改对比药物的试验数据。2009年9月,辉瑞因药物的标签外用途和非法营销而被罚款23亿美元,这都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

South Korea Government Encourage RFID in Healthcare Industry

January 25th, 2011 | by

2011-01-25

Four Ministries of South Korea, incl. the Ministry of Healthcare, the Ministry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ave jointly issued one strategic plan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 healthcare industry, such as RFID technology. The government will invest a great number of money in the area.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some details about such development,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rges into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韩国政府出台制药与IT融合战略

生物软件 发布时间:2011-01-20

据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消息, 在2010年3月31日召开的危机管理对策会议上,韩国知识经济部、保健福祉部、教育科学技术部与食品医药品安全厅等4大部门共同发表了《制药与IT融合 发展战略》。该战略计划推动韩国50%以上医药品至2015年须贴上可简易确认、追踪的RFID电子标签,预期可诱发91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4亿 元)的生产效果与41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的附加价值,年平均可节省约1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300万元)物流费用。并拟对积极执行 RFID的制药厂商或零售商额外提供税收优惠。

随后,韩国知识经济部于2010年12月30日发布了《制药与IT融合发展战略后续对策》,对《制药与IT融合发展战略》做了补充。

韩国制药产业过去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7%,但90%以上依赖国内市场,对海外市场的拓展能力尚显不足,加上韩国制药厂商的销售额与营业利润比 不上全球主要制药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相当弱,也没有充分力量进行研发。因此韩国政府在美国、欧盟等先进国家与地区均努力推动制药与IT融合计划之 际,为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制度,将积极推动IT技术使用,以使企业符合GMP要求。预计通过GMP IT化的推广,所节省的费用与创造的无形价值将达11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亿元)以上。

韩国知识经济部部长崔景焕表示,为了推动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的韩国IT产业的再发展,必须将IT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以打开新的销路。一旦IT与制药相融合,将有利于提升韩国制药企业的实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韩国政府为达成制药与IT融合的目标所制定的《制药与IT融合发展战略》计划内容如下:

(一)设置制药融合IT的基础环境。实行医药品张贴RFID电子标签制度;制定《制药产业RFID共同标准指南》参考,以减少医药品张贴RFID电子标签 有关障碍;设置提供安全资讯系统;培植制药融合IT相关服务产业;医药品的开发、生产、流通与IT融合时,增加提供出口保险与保证支援。

(二)生产融合IT,以促进品质优良、可信度高的医药产品的生产。加强医药品原料企业与制药厂商间的IT合作体制;部署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以GMP为标准参考典范,开发与推广企业间可通用的韩国版《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规范》。

(三)流通融合IT,使医药品的流通透明化并提高物流效率。推动采用以RFID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节省流通费用;设置物流自动化与提高物流效率的系统;支援设立医院与药店的药方与用药管理系统;连结医药品管理综合资讯中心的流通资讯。

(四)开发融合IT,提高开发创新医药品的效率。成立共同研究合作网;开发超高速检查原创技术;开发与推广发掘生化新药的基础IT系统;开发利用IT技术的遗传基因分析服务设备与开发复合型新药。

而后期推出的《制药与IT融合发展战略后续对策》的主要核心内容如下:

(一)制药企业将“RFID序号系统”应用到药品上,最高可享受7%的税费优惠。如果药品成功地贴上序列号,就能从根源解决流通混乱以及供给领域虚假报告的问题。

(二)企业只要在每一个种类的医药单品上都贴上序列号,其医药品信息将会传到更多的地区。政府还将对这一类的企业减免现有医药品信息宣传费用的50%。将对市、郡和区等地区提供护理机构、药店的销售和处方信息,扩大范围将涉及全国250多个地区。

(三)为让制药公司使用到简单的RFID技术,将研发医药用RFID标准产品。研发出符合安瓶、PTP包装、液剂、注射包等各种类型医药品的标准RFID标签。

(四)制定详细的使用指南,以便于将RFID附着在医药品上。例如“医药品RFID正确使用手册”,制定医药品RFID标识及管理要求。为推广医药品追踪系统(e-Pedigree),2维条形码也将与RFID使用统一的产品序列号码标识制度。

RDPAC Fight over Brand Drug Price

January 25th, 2011 | by

2011-01-25

Some debates around the topic of price reduction: RDPAC (China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R&D-based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Committee) thinks it’s irrational to reduce the price of brand drugs, for it may affect the drug quality. For this reason, some foreign manufacturers may even consider to withdraw from the bidding process. Whereas domestic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aid it was absolutely right to cut the price of brand drugs, since the price differences between brand drugs and generic drugs are huge, although they have almost the same effects.

 

外资药企上书暗示降价影响质量 国内药企不买账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1日

 

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的一纸降价令,让外资药厂的”超国民待遇”岌岌可危。昨天,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简称”RDPAC”)首 次向本报记者作出了回应:建议对原研药的价格采取”合理评估价差,分步骤、平缓的价格调整”方式。言下之意,就是不愿降价。

据悉,RDPAC旗下有37家在华外资药厂会员,属于非营利性组织。

降价令”刺痛”外资药厂

上月中旬,发改委宣布下调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外资药成为主要调价对象。降价的174种药品中,有40家外企的107种产品,占比近62%,比如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就从34元一口气降到了22.1元。降幅标准,参照国内同类的仿制药统一下调。

降价令一出,外资药厂都如芒刺在背。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药厂代表就说,降价令和还未出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都打算推出降低原研药价格的措施,这对外资药厂的销量影响太大了。

原研药也就是原创性的新药,一般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我国大多数外资药厂的药品都是原研药,而国内药企大多生产的是专利已过期的仿制药,也就是仅复制原研药的主要分子结构,开发成本和时间要低得多。

RDPAC上书打”质量”牌

尽管大部分外资药厂对降价令不愿多说,但作为外资药企代言人,RDPAC曾于去年上月底集合20多家外资药企上报发改委的建议书中,却首次明确提出,与 国际对比,我国仿制药出厂价格只有国际总体价格水平的22%-30%,在设计降价幅度时,仿制药统一价不宜作为原研药降幅的基础,否则必将导致药价不断下 降,从而进一步抑制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投入,不利于药品质量提高和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如果短期内企业的多个产品被连续大幅度降价,那企业在安排生产、人员招聘、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必将陷入混乱,同时也将对患者临床用药产生不利的影响。”昨天,RDPAC医药市场发展事务副总监娄渝这样告诉记者。

RDPAC建议,对于原研药品的价格应采取”合理评估价差,分步骤、平缓的价格调整”,以避免市场过大震动,影响企业投资的信心。

有媒体消息称,在上海,因为产品价格和仿制药相比完全无优势,又不愿降价换市场,有部分外资药厂已准备退出基本药物招标,也将无缘基层医疗市场。

国内药企不买账

RDPAC的说法,国内药厂显然不买账。”外资药和国产仿制药的价差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真有这么大差别吗?”我市一家药企负责人反问。

据悉,以环丙沙星注射剂为例,德国拜耳医药的商品名为”西普乐”,其200mg/100ml规格的单独定价为84.60元,而国产的环丙沙星注射剂每瓶4.50元,价差1880%。国内生产该品种的企业包括重庆天圣制药、浙江医药等。

重庆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昨天也告诉记者:”其实,部分原研药的利润高达40%-50%,其中有一半都花在了宣传公关费上。”据他称,像辉瑞等大型跨国药企,公关费是国内药厂的3-5倍,这也是外资药定价高的部分原因。

他表示,外资药厂已享受了改革30年以来的”超国民待遇”,随着大部分原研药的专利到期,他们享受的优惠政策早该取消了。外资药厂失去”超国民待遇”,这意味着他们终于和国内药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市民以后买药也会更便宜,应该说利大弊。

言下之意即不愿失去在华”超国民待遇”的地位;国内药厂不认同外资药厂的说法。 作者:曹嘉智

 

High Medical Costs Worse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January 20th, 2011 | by

2011-01-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getting worse. It happened more often that doctors are attacked by patients’ relatives. Surprisingly, most of public are not on the side of doctors who are victims in most cases. It’s said that expensive medical costs could 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 po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doctors and public.

 

医生无辜被打舆论不买账 解决医患纠纷路在何方

2011-1-13 9:09: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近日,在青岛东部市立医院发生了一起全市关注的恶性伤人事件,起因是急症科的刘大夫救治一位呼衰 的老人,患者家属因为对院方的治疗措施不满便与当班医生发生冲突,并对其进行围殴。时隔几日,患者家属又来到医院烧纸闹事,结果医院保卫科负责人被打成重 伤,另有5名保安受不同程度轻伤。

正常抢救却遭大打出手

据了解,这位病人是从即墨某医院治疗10天,病情 加重后于2010年12月31日转到东部市立医院治疗的。经过常规输液吸氧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缓解,而且进行性加重,血气分析显示血二氧化碳压达90% 以上,正常人在40%以下。二氧化碳储留的后果就是可致病人意识渐渐模糊甚至昏迷,即所谓的肺性脑病,有效的措施就是尽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刘医生是位很有经验的医生,已是副主任医师,在急诊工作很多年,曾经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病人。看到病人呼吸越来越微弱,意识越来越模糊,他当机立断,给予病人气管插管,病人这才缓过一口气。

然而眼见病人病情加重情绪激动的家属们,一看病人插管了就觉得是刘医生救治不当造成,完全不听医生解释就大打出手。病患不幸离世后,1月4日,患者家属一行30余人以乞灵为名再次到市立医院东院区门诊大楼前滋事。

截至目前,经市南公安分局立案侦查,警方已将涉嫌殴打医生并滋事者董某、李某等4人依法以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患者家属表示,当时一看老人病情恶化脑子就蒙了,情绪失控打伤了医生,并称他们去医院烧纸是为了给老人引灵,初衷并非是要打架。

被打方为何不受舆论偏袒

从警方提供的打人滋事者的口供来看,病患家属确实是因为太悲伤,一时冲动动手打伤了医生。但岛城舆论却没有发出应有的“一边倒”的声音,事发后有不少市 民发出对医院的声讨:且不说申请事关性命的大病报销手续繁琐,就是一些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冷漠,为了挣取回扣夸大治疗,也着实伤透了大家的心,家属不理解院 方从而出现过激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以此为诱因,医疗卫生方面长期存在的药价贵、就医难、医生“收红包”等问题也再度引起热议。

显然,长期以来医院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度的下降,使得原本就“剪不断理还乱”的医患纠纷更容易升级,因此,避免医患纠纷不但需要患者家属们的理解和理智,医疗卫生部门加快改革步伐,为百姓提供公平的就医机会、合理的卫生服务才更为关键。

缓解医患纠纷需多方给力

此前,市卫生局规定各医院要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采取医疗纠纷风险分级处置的方法。如果再出现打错针、输错血、不小心把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等医疗事故时,医政人员就可以据此对其进行合理负责的处理。

而针对这次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1月6日青岛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以任何理由、任何手段扰乱医 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要求严厉打击“医闹”违法犯罪行为,八类情形要及时报案,玩忽职守人员要依法处分,对涉及“医闹”的刑事、治 安案件,应当加大侦办、查处力度。由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了保障。

根据省综治办、省卫生厅等1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 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的意见》,规划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免费调解医患纠纷,并要求公安机关与医院建立健全快 速反应机制。据悉,目前青岛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方案已经成型。

据青岛市政协委员于青云介绍,目前岛城解决医疗纠纷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和解、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但百姓对医院、卫生行政部门缺乏信任、小纠纷又不值当起诉,所以以上三种方法都是“瘸腿”。

专家指出,与司法、公安、保险等相关部门探索建立第三方调处机制不失为解决医患纠纷的一条新路。与此同时,就要求形成规范的医患沟通制度、患方教育制度、分级预警、投诉处理和部门联动制度,需要政府、医院、百姓都“搭把手”,这座桥才能建起、建牢。

Poor Medication Instruction Causes Thousands of Deaf Kids

January 20th, 2011 | by

2011-01-20

Small deseases become much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s no specific drugs for children. It’s said that 30,000 children become deaf annually due to improper medication instruction.

缺乏儿童药 儿童服用成人药小病成大病

2011-01-20 来源:大河报 大 | 中 | 小
核心提示:儿童心脏病、肝肾脏等病越来越多,但国内只有成人药,没有儿童剂型。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缺少儿童药品统一规划,政策滞后;二是药企缺乏社会责任心,研发水平低下。

长期以来,儿童用药都是比照成人用量“酌量减半”,但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被一些医学专家认为极不科学。

在儿童用药有些“盲目”的大背景下,诸多药品因不良反应及使用不当,使每年至少3万儿童致聋。同时,在药品研发环节中,儿童药的研发明显是弱项,并且缺乏临床试验者。

由此,现实中,孩子们在某种程度上不知不觉充当着药物试验品的角色,伤害变得不可避免。

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象 儿童服用成人药,小病成大病

6岁孩子拉肚子,服下4粒诺氟沙星后昏睡不醒,四肢发抖。

郑州市民陈氏夫妇极少带孩子去看医生,今年元旦这天,他们不得不把6岁的儿子送往医院。三天前孩子拉肚子,吃了两粒诺氟沙星,效果不明显,很快又加了两粒。随后,孩子开始不吃不喝,昏睡不醒,除了四肢老是发抖以外,身上还长满小红点。

一系列问诊和化验后,陈氏夫妇意外得知:孩子是药物中毒,因过量服用诺氟沙星而出现四肢震颤,伤及中枢神经,肾脏也有伤害。

在郑州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呼景龙看来,拿成人药随便给孩子吃的父母并不少见。他此前就接诊了一个因感冒吃了两粒新康泰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7岁病儿。

呼医生说,新康泰克能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还能兴奋中枢神经,是治疗成人感冒的常用药,几乎不给儿童用,即便用也不能如此大剂量。

现实中,不适合儿童却被用于儿童治病的药远不止这些,忽视剂量,擅自给孩子“下药”的也远不止陈氏夫妇。

省会多家医院儿科给记者的反馈信息显示,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解毒排泄功能弱,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小病用药不当导致大病就医的孩子几乎天天都有。

调查 “误服”背后,是几无专用药可服

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和医院,发现儿童专用药所占比例极低。

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当”现象呢?业内人士认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儿童专用药太少。

记者走访郑州多家药店,发现儿童专用药所占比例极低,西药中,儿童药多是头孢颗粒等常规药,中药只有感冒颗粒、儿童咽痛颗粒等冲剂。

在我省一家顶级儿童专科医院,其儿童药品种类已算齐备,但仍感专用药少、剂型缺。一种常用升血小板的儿童药,剂型只有胶囊。还有一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 物,其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几乎等同,用量极其严格,患儿每次只能用二十分之一,因为没有儿童剂型,只得将片剂研成粉末分成20等份。而免疫抑制剂、肿瘤用药等几乎没有儿童版。

在我省一家三甲医院药房内,记者发现并无成人药与儿童药之分。儿童处方药所占比重不足3%,90%以上药品没有儿童剂型,现存儿童版药品主要是进口药和合资药。

该院药剂科主任说,针剂类药物可选择的包装剂型较以往多了点,头孢西丁和阿奇霉素分别有了三四种小剂型,但这种小包装目的是减少浪费,而非专供儿童。

资料显示,我国4696家医药企业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1500种,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近4000种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含中成药)。

New GMP Reshapes the Market

January 20th, 2011 | by

2011-01-20

After nearly three years’ debates, the new version of GMP will finally come into being soon, said CFDA. Moreover,  it’s said that the new GMP standard will wash out up to a thous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ut of the industry, especially those small & middle sized companies.

 

新版GMP打破沉寂 上千药企或淘汰

2011-01-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核心提示:新版GMP在市场上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成本上升,挤压利润。但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在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扩大营销来提升利润。

新版GMP在沉寂三年、与各方利益者争斗三年之后,日前终于被国家药监局再次给出出台时间表:2011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药监局透露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国务院已同意,即将签字颁布实施。

即 将颁布的新版GMP牵动着药品生产企业的神经。这是一纸“死刑令”,也是一纸“新生令”———有专业人士评论,新版GMP的出台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博弈 之后,国家利益最终获胜的结局。一些企业和相关利益者以“成本增加、利润率下滑”为阻力的声音,终于被国家再次高调宣布新版GMP实施、强行提高药品质量 的声音所覆盖。

或有上千药企遭淘汰

有专业人士预计,因为标准大幅提高,新版GMP将让成百上千家药企从历史名单中消失。

我国目前实行的还是1998年版的GMP规范,与此次新版公布相隔十余年。而截至2005年3月,有1112家医药企业死在这一“门槛”之外,只有3959家生产企业跃过门槛,它们却付出了1500多亿的门槛费。眼下,第二轮生死战又将到来。

中投顾问研究员郭凡礼对南都说,目前我国有五千多家药企,其中中小企业占到90%以上,有很多企业的净利润不足千万甚至不足百万。国家经过三年考虑后谨慎出台,需要考虑新的高标准出台对行业的打击会有多大。

据国家药监局的公开数据,预计新规范的实施将使全国至少500家经营乏力的中小企业关停,而合规企业仅硬件投入就需300亿-500亿元。

行业研究者李泊霆认为,新版GMP迟迟未出台和企业的有意拖延必然相关。新版GMP在市场上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成本上升,挤压利润。但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在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扩大营销来提升利润。

据了解,GMP是现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药品生产管理方式,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而我国新版GMP参照了W HO、欧盟、美国FDA的GMP标准并与国际接轨。

新版GMP:斩谁于马下?

记者采访时专家指出,新版GMP出台,即将遏制在现行体制下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部分地方政府“唯低价是取”趋势的恶劣蔓延,“这将杜绝一些唯利润是图”的药企为药品质量埋下的潜在隐患,解除百姓在用“便宜药”的同时对安全用药的焦虑。

远虑消除,近忧随至。据了解,全国在第一轮GMP认证方面的总投资已达1500亿元,其中40%为银行贷款,目前为止,仍有近400亿元资金为坏账。“经过上一轮的经验教训,国家需要更加慎重地考虑新标准是否会对行业造成更严重的打击。”郭凡礼说。

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单独改造空气净化系统,企业需要投入100万元左右,全国总计投入2.98亿元。国产冻干粉针机价格在2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最低也要1000万元以上。仅更换设备一项,预计全国投入为60亿至90亿元。

郭凡礼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但国家意识到新版GMP不得不快速出台,因为各种药品安全问题纷至沓来,如果再不出台情况将会恶化,代价势必会越来越大,“那才是对行业最严重的打击。”

那些将被新版GMP斩杀的药企,将在GMP实施不久后甚至实施之前就浮出水面,“环伺周围,垂钓者必将是实力强大的药企巨头和产业资本。”分析者对南都说,新版GMP将快速拉高制药行业门槛,行业集中步伐加快,不合规的小型药厂直接停产淘汰,或由大型药企收购改造。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认为,新版GMP虽然给予中小企业3年的缓冲期,但上千家中小企业终将死在GMP门槛上。申银万国也认为,目前4824家药企中已经有910家处于亏损的事实使态势变得更加严峻。

郭凡礼认为,目前国内中小规模的制药企业大概占到90%左右,其中,最好的年销售额在一个亿左右,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年净利润大约是1000万到2000万。如果达标,企业投入最少数千万,高的上亿,这些年利润仅过千万的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质控人员尚有10万缺口

此前有专家指出,新版GMP的实施给全行业带来的成本增加将达30%。

海南康芝药业研发中心的副总洪丽萍告诉记者,大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可以压缩成本支出。企业必将会更加认真谨慎做好研发和源头的工作,避免在每次质量标准提升时做太多改动。

记 者了解到,近年来出现的药害事件,也往往发生在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由于企业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力度不同,即使在同一质量标准下生产的药品,其 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也有差异。例如一些和欧盟联系比较紧密的企业,就会更加严格遵循标准,而实力比较弱的企业可能只是粗浅应付。”一名药品质量监控人士透 露。

专家分析,新版GMP实施后,国内中小企业难占优势。除了硬件的规范,软件也是短板。据了解,国内企业目前平均质控技术人数仅为5%,距国际平均15%的水平差距甚远。总体估算,生产企业质量管控人员需增加一倍,尚有10万人的缺口亟待填补。

新版GMP利刃落下日渐逼近,然而博弈亦仍在继续,据媒体公开报道,有政府高层人士曾透露说,新版GMP一再延迟因为内外部阻力都很大。“即便是在现在的签字阶段,也还是有点卡壳。” (江华)

Three Pharmaceutical Giants Battle in Beijing

January 18th, 2011 | by

2011-01-18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ill take place in the pharmaceutcial industry in Beijing area:Shangha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 has successfully acquired China Health System Ltd.(CHS / a large distributor in Beijing) and AixinWeiye Co.,Ltd (chain pharmacy in Beijing). Now it will directly compete with the other two pharmaceutical giants in Beijing area — Sinopharm and Beij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the situat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said to be formed.

 

上药北上火拼国药华润 收购两医药流通平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1年1月17日

 

对于北京医药流通市场上即将展开的”三国演义”。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毫不讳言:”市场上这么讲,我们也认同这种说法,但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月12日,上药集团在北京宣布,完成对中信医药和爱心伟业药业的股权收购,并依托这两个医药流通平台,成立北京总部,正式进军北方市场。  吕明方表示:”北京市场将是上药的重点,通过两大平台,借此同时可扩大华北区域市场。”  北京医药流通市场上,此前已有两大巨头,分别是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股份(600511)和现属于华润集团旗下的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药将面对的是两大央企的围剿。

上药唯一不缺的可能就是钱。由于正在赴港上市的关键阶段,吕明方并未透露融资情况,但他明确表示:”H股融资规模肯定不会低于国药控股,而且我们已经明确,融资的一半要用来对外收购。”  国药、华润、上药,三大医药集团手握重金,激烈竞争无可避免。收购两医药流通平台  中信医药是目前上药手中攻取北京的唯一一张牌,但这张牌却很有优势。因此吕明方除了口头上表达”要谦虚地向对手学习”之外,并不担心未来的市场。  2010年12月,上药集团宣布收购China Health System Ltd.(CHS)的股权。CHS是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离岸公司,其实体资产为中信医药的100%股权。  中信医药列2009年度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第18位,主要业务集中在北京市场,是北京排名第三的医药流通企业。2009年中信医药实现收入为43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而2010年收入则有望超过60亿元。  中国医药市场格局中,北京、广东、河南是药品销售前三大的区域。北京的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左右,而上海不过235亿元左右。收购中信医药,无疑为上药打开北京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和其他省份的市场一样,地方保护主义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槛。上药集团徐国雄表示:”地方上封锁的现象肯定是有的。所以我们才要用那么多的资金去收购。”

他透露,最初上药并未计划一次性收购大部分股权,但在中间博弈过程中,中信医药原股东北极光投资、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礼来亚洲风险基金和NEA基金等纷纷表示愿意出让所持股权,因此上药才斥资23.28亿元,收购中信医药65.24%的股份。

中信医药同样吸引了其他巨头的关注,也为上药的收购增加了许多变数。徐国雄表示:”据我了解不是国药集团,但肯定也很有资金实力。”据悉今年3月底前,上海医药还将完成对中信医药100%收购计划。

爱心伟业则是北京市排名前十的连锁药店企业,上药集团控股其100%股权后,爱心伟业将和中信医药一起,构筑从流通到终端零售的完整销售平台。

吕明方表示:”北方总部成立后,我们最先要做的是加速基本药物配送的渗透。我今天与北京市政府领导谈过,他们都很支持我们把’松江模式’带到北京来。”

所谓”松江模式”是上药集团在上海松江区推行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基本药物配送模式。由于新上药整合上实医药、中西药业之后,本身具备强大的医药工业实力,松江区的435个基本药物中,上药能够生产366种。”松江模式”也就意味着上下游一家通吃。

火拼国药和华润

“感谢市场、感谢竞争,我们才有与央企同台竞技的机会。”吕明方的感慨代表了上药现在的姿态。

在评价国药与华润的时候,吕明方表示:”国药旗下各个分散的上市公司各有特点,华润则表现在其整合能力上。”他认为,上药由于实现了整体上市,因此其结构更清晰,也更利于资本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国药和华润也在积极进行着扩张。2010年7月,华润与北药集团实现重组,去年11月,北药集团旗下的北医股份就重组了北京万家瑞药业;11月 16日,又与山东中信医药成立合资公司;11月18日,北医股份又出资10亿元,收购苏州医药龙头企业礼安医药有限公司65%的股权。

而国药的动作更快,自从整合完中生集团之后,国药新任董事长宋志平过去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会和一个地方政府谈妥合作协议,以国药入场、替代当地流通企业,并且伺机收购当地医药工业企业的方式,先后与十余个地方城市签立协议。

吕明方认为:”医药领域最后一定是几个大集团占据市场主体份额。所以今后并购还会加剧,去年四季度以来,外资企业也加入了国内的并购潮。正是这种竞争,让上药有发展机会。”

目前三家最大流通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20.7%,远低于美国前三强占据90.7%的市场格局,行业整合空间巨大。尤其随着国药控股、九州通等一大批流通企业迈入资本市场,整合的实力也越来越强。

徐国雄表示:”今年收购中信医药花了23亿,收购一些工业企业又花了18个亿。40亿出去了,如果没有赴港上市,上药这种发展模式也是难以为继的。”

吕明方的雄心则更为远大:”国资委新任主任王勇明确表示过,鼓励地方国资参与央企整合,未来就不是简单的国进民退了,而是看谁的实力更强。我想到了那一天,上药有实力重组央企,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Haihong Buys Drugs for Hospitals

January 17th, 2011 | by

2011-01-17

The Searainbow Holding CORP (Haihong pharmaceutical E-commerce) announced on 17.12.2010 that one of their full-invested company had set up a joint-venture with Genertec Pharmaceutical Holding Ltd, which is a state-owned company. The new joint-venture company, China Medical E-Commerce Co., Ltd, will take the advantages of its strong government background, rich capitals as well as its modern technologies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from the old business model that Haihong Pharmaceutical e-Commerce has as a B2B platform provider, this new company will play the role as a procurement agent for hospitals. It’s expected that China Medical E-Commerce Co., Ltd helps hospitals with price negotiation, and pays manufacturers in time, so that they can also earn some interests from hospitals in addition.

 

海虹控股:十年蛰伏 一飞冲天

2011-01-12 21CN财经综合

 

事件描述

我们近日调研了海虹控股,就医药电子商务业务发展前景与公司高管进行了交流。

事件评论

第一,蛰伏的医药电子商务王者

公司从2000年投身医药电子商务,至今十年时间。

由于行业环境的不成熟,公司始终处在默默准备、开拓的状态中。公司从2000年便开始建立医药在线集中招标采购网络,已在全国27个省市已经建立了区域电子商务交易中心,2006年拿到医药电子交易牌照,但外部时机并不成熟,无法真正应用。

但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网上招标采购交易额和交易佣金也迅速提升,2008、2009年达到顶峰,交易佣金接近3亿,交易额过千亿。北京 现代商报报道,2006年公司医药电子商务已经占到全国网上交易市场份额的90%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此后由于政策原因,业务有所萎缩。

2010年底设立中国医商合资公司,新的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同时推出,为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运行创造了最佳外部条件(详见下文说明)。

第二,携手央企,打造医药流通新模式

2010年12月17日公司发布公告,与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简称“海虹医药”)、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通用医 控”)发起设立中国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医商”)。海虹医药实际是海虹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因此通用和海虹对中国医商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 49%。

中国医商成立后,海虹现有的业务将会逐步转入中国医商,避免同业竞争。因此中国医商也将是海虹最大的期待。以海虹覆盖全国的电子交易平台和上千亿的网上交易额的基础来看,中国医商从一开始就具备了相当高的起点。

中国医商的目标:打造医药流通新模式,配合国家医改思路,解决目前医药流通体制弊端。即通过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实现“医药企业-电子交易平台-医疗机构”的直接通路,大幅压缩流通环节的差价。

中国医商成立的必要性:海虹是民营企业,其医药电子平台交易额达千亿规模,但在做涉及全国范围、需要突破现有利益链条的新业务模式的电子商务 时,得不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通用是央企,背靠政策和资金优势,但业务体量相对较小,迫切需要扩大业务规模。因此两者的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形成强 大的联合体,成立中国医商是这一背景下的理想选择。

中国医商具备的优势:(1)事实上的垄断性。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只有海虹具备(重新建设一个类似的网络平台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而新的基药采购政策要求2011年4月1日各省的电子交易平台上线运行)。根据公告,未来海虹各省的电子交易中心都会进入中国医商(目前只有北京分公司的 业务进入中国医商);(2)接近政策层面。中国的医疗行业政策性较强,接近政策层意味着能更前瞻性的把握行业发展的态势,这对于仍属新兴事物的医药电子商 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3)强大的资金实力。合资公告中明确提出:通用医控负责向通用集团申请中国医商开展相关业务所需的银行授信额度支持。这为公司做采 购代理等业务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4)网上交易结算系统,这是公司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核心。

中国医商成立后,业务模式相比海虹原有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比较盈利模式:

原有模式:作为中介平台,(1)主要靠收取交易佣金(按照交易额的约0.2%计提);(2)增值会员费;

新模式:作为采购代理,获得价格折扣和利息收入。(1)价格折扣。掌握大量药品订单,与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

(2)利息收入。替医疗机构垫资,提前给付生产企业货款,缩短其账款回收期,以获得折扣,同时对医疗机构的负债按照账期计息,获得利息收入。

成为采购代理的一个必须条件:强大的资金实力,能进行较大额度的垫资。

随着新模式的具体落实,通过平台发生的交易额的上升,可能还会有更多机会出现。无论是传统商业流通领域的苏宁、九州通,还是电子商务领域的淘宝、阿里巴巴,都为这种基于通道、平台的业务的发展前景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第三,政策强力助推,新模式或将快速突破

2010年1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通知,对基本药物 采购的导向性非常明显,即采用网上交易平台、集中招标采购,这与公司构想的新业务模式非常吻合,另外指导意见中的一些具体要求也对新模式很有利。

另外,2011年1月10日卫生部明确提出要在今年年底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有了新的基药招标政策的强力助推,新模式今年在全国范围的迅速推行值得期待。

目前公司已与广东、北京等省市在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北京是公司业务较多的地方,是公司传统的势力范围,广东经济实力强,在医改探索中也一贯走得较为领先。期待这些地方能率先突破。

第四,新模式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新的基药采购政策已经明确推出,这块业务相对明确。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2010年我国的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的增长将高达24%,达到9388亿元的规模(均按照终端零售价计算)。

由于目前医院对药品是加价销售,一般加价率15%,实际可能不止这个水平。我们假定医院和药店渠道加价率为20%,那么采购规模也达到7800亿元。

按照基本药物占比20%测算,2011年基本药物采购规模达1565亿元。

假如参照传统医药企业返点(生产企业按照销量给予渠道商的一定比例的返利,用于奖励)1-5%计算,那么返点的收益已经高达16-78亿元。当然,有些企业返点会更高。

至于占整个药品市场规模80%的医保目录药品的采购,想象空间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采购代理的资质也是需要竞争的,尤其是面对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并且海虹控股持有新公司的股权比例为49%。

另外,公司2009年11月与美国ESI集团设立合资公司,目的是为包括社保基金或医疗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医疗服务支付方,以及为包括各级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更为深化的管理服务。虽然还没成熟的业务,但也是面向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五,首次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的看点集中在与网上交易平台相关的业务,爆发力非常强。如果政府坚定推行新出台的基药采购政策,公司一定受益匪浅。公司目前正在 跟一些省市商谈具体方案,一季度可能就有积极进展,强烈建议关注。由于业务弹性较大,暂没有预测业绩,首次给予“谨慎推荐”评级,后续会根据该业务的推进 程度进行调整。

Zero Price Mark-up for 688 Drugs in Shanghai

January 14th, 2011 | by

2011-01-14

The department chief of Shanghai Health Bureau announced that they would start a pilot project regarding zero percent drug price mark-up in all local community clinics. It means that local patients can get 688 types of drugs at their procurement price, hospitals are not allowed to get profit from drugs selling any longer.

 

688种药品“零差率”并公开招标

2011年01月07日 上海商报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半年将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 市民药费支出至少下降15%

商报记者 王雅君

今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购买688种基本药物中任一种,都将是“药品进院多少钱,市民买药就是多少钱”。昨天,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向媒体通报 今年本市医改工作时表示,上半年本市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将正式推出实施,进入全市2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88种药品将全部实行“零差率”,并 100%实行公开招标。届时,市民的医疗负担明显减轻,至少比2010的药品费用降低15%。

688种药品取消15%加成费

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实施后,688种药品将全部实行“零差率”,即今后进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88种药品全部取消药品15%的加成费用,与2010年相比,病人药品费用至少降低了15%。

徐建光局长表示,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将全部实行公开招标。“药价虚高”一向被视为导致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后,将严格坚持质量优 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哪个药的性价比最好,哪个药就中标率高。换句话说,同类品种、质量同等的药品价格越低,就中标率高,从而促使原先药品价格里的虚假 水分挤干。”

业内专家指出,此举措出台后,有的药品费用支出降幅更大,个别药品下降最高可达25%至50%。

市民用药保障全国居首

据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部分市民有自己的用药习惯,他所需要的药品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就只能前往三甲医院配药。不过卫生部门表示,目录里面的688种药物完全能满足市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据介绍,上海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后,市民用药保障水平依然不低,品种为688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据了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使 用部分)》(2009版)共307种(包括205种西药、102种中成药)及颁布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本市制定的《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 录》(2010版),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用药习惯,增加了381种基本药物,包括236种西药、145种中成药,涵盖了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药、 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维生素矿物质类药、血液系统药等24类药品。

专家表示,“原来95%以上的用药,都包含目录范围中。确因病情需要,患者还可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的处方购药,请市民放心。”

相关链接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研究调整

据新华社报道

2011年我国将研究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更好地适应群众用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启动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完整版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工作。这是记者昨日从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上获悉的消息。

陈竺在会上指出,为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我国将重点做下以下几方面:

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 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做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保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基本 药物报销支付政策,确保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加强监测能力建设;鼓励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 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对口帮扶,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导。